首頁 > 滾動 > 正文
晉祠桂花元宵:傳統“老味道” 市場“香餑餑”
2023-02-01 10:30:5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廣網編輯:范琪妍

  央廣網太原2月1日消息(記者任重 通訊員 韓雪冰)農曆兔年的元宵節將近,位於山西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長巷村的“晉祠桂花元宵”非遺傳習所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不時看到穿著白色工作服的人員進進出出,還有不少人排隊翹首以盼,只為那一口軟糯清香、甜而不膩的老味道。

晉祠桂花元宵:傳統“老味道” 市場“香餑餑”

  保持傳統“老味道”的桂花元宵(央廣網發 楊潤德 攝)

  “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在晉源區廣為流傳的晉祠四寶之一“元宵蛋蛋”指的就是晉祠桂花元宵。晉祠桂花元宵起源於漢代,距今已有兩千餘年的製作歷史,憑藉得天獨厚的晉祠大米種植條件和對傳統製作工藝的堅守,晉祠桂花元宵一直傳承至今,被譽為中華元宵的鼻祖和北方元宵的代表。

  在位於晉陽大道西的加工車間內,3台3米多高的自動石碾機轟隆作響。旋轉的石磨一遍遍碾壓著晾曬好的江米。72歲的晉祠桂花元宵技藝傳承人韓福元與6歲的小孫子韓洪傑一起熟練地滾著元宵。受家人影響,韓洪傑在磨坊裡長大,1歲半就學會了“滾元宵”。

晉祠桂花元宵:傳統“老味道” 市場“香餑餑”

  桂花元宵的製作車間(央廣網發 楊潤德 攝)

  韓福元介紹道,“一泡、二淘、三晾、磨米、炒作、做餡、滾制……”一顆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經過十幾道工序。

  韓福元在碾米、炒制餡料等工序中,引進了自動化生産線,提高生産效率,憑藉對晉祠桂花元宵傳統製作工藝的堅守,仍保留了石磨碾制、“六蘸六滾”等古法工藝,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

晉祠桂花元宵:傳統“老味道” 市場“香餑餑”

  元宵機器正在滾制轉動(央廣網發 楊潤德 攝)

  桂花餡兒切成一釐米見方的小塊,放到江米粉中,隨著自動滾制元宵機器的轉動,江米粉慢慢地沾在桂花餡兒表面,逐漸變圓、變大,直到滾成乒乓球大小,可謂“形如珠玉色如霜”,一顆顆地道的晉祠桂花元宵“滾”制而成。

晉祠桂花元宵:傳統“老味道” 市場“香餑餑”

  桂花元宵堅守傳統味道(央廣網發 楊潤德 攝)

  在堅守傳統味道的同時,晉祠桂花元宵也在提升形象、擴大輻射半徑。晉祠桂花元宵第五代傳人韓偉的手機鈴聲不斷,大多數是訂購元宵的。韓偉介紹,今年晉祠桂花元宵提高産量,産量翻番,自臘月十二開始,28個工作人員加班加點生産,每天可生産十萬餘顆,約四五百箱、上千盒元宵。

  同時,晉祠桂花元宵也在推陳出新,開發出沙棘口味的新品元宵,嘗起來酸甜可口,清香解膩。還有更加健康的低卡元宵,用木糖醇替代白糖,深受年輕人喜愛。

晉祠桂花元宵:傳統“老味道” 市場“香餑餑”

  對元宵進行稱重(央廣網發 楊潤德 攝)

  多年來,憑藉技藝的堅守和始終如一的品質追求、初“芯”,晉祠桂花元宵逐漸得到了市場認可,如今賣到了北京、深圳、廣州、杭州等地,産品供不應求。韓偉説,“一到過年,很多身在外地的遊子就會線上訂購。依託冷鏈物流、航空快遞,晉祠桂花元宵可直達全國各地。”

晉祠桂花元宵:傳統“老味道” 市場“香餑餑”

  元宵將至,桂花元宵特別暢銷(央廣網發 楊潤德 攝)

  作為非遺項目,在韓家人的引領帶動下,晉祠桂花元宵生産製作正向專業化、集約化、市場化、規模化邁進,“元宵蛋蛋”越滾越大,滾成了當地人的“甜蜜産業”“幸福産業”“致富産業”。在産業帶動下,當地民眾獲益良多,製作元宵的人一家挨著一家,有的專業碾米磨面,從事原料加工;有的在街頭擺攤設點,現滾現賣;有的帶著自己的團隊,進企業單位現場製作……不一而足。

晉祠桂花元宵:傳統“老味道” 市場“香餑餑”

  桂花元宵的製作技藝目前傳承到了第五代(央廣網發 楊潤德 攝)

  不吃“老味道”,就不算是過十五。元宵節將至,晉祠桂花元宵成為市場“香餑餑”,香甜在唇齒間駐留,也留下了太原人味覺裏的溫暖記憶。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