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奮進的中國人·兩會新面孔】阿布洛哈村的“歸巢燕”
2023-03-08 20:22:3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殷亮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呂倩媛):三面環山,一面臨崖,只有一條垂直落差2000米的盤山路連接外面的世界。這裡是涼山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雲霧一來,便隱沒在崇山峻嶺中。

  “阿布洛哈,在我們彝語中是‘人跡罕至的地方’。”這個皮膚黝黑、面露憨笑的小夥子對記者解釋道。小夥子名叫吉列子日,1995年出生,是阿布洛哈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從“出谷鶯”到“歸巢燕”

  吉列子日是阿布洛哈村走出的第一位大學生。“走出這座大山,是我小時候的夢想。”他回憶道,2007年村裏還沒小學,在很多父母眼裏,小時候放牛放羊,長大了結婚生子就是孩子們該過的一生。

  “當時我的父親是村裏唯一一個識字的人,他告訴我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於是,年幼的吉列子日便被父親帶到了離村子步行大概要五個小時的小鎮上讀書。讀書後的吉列子日對山外的世界愈發好奇,就這樣,他一路讀到了涼山州的州府西昌,讀到了四川省的省會成都。

全國人大代表、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受訪者供圖)

  一時間,能識漢字、會説普通話的吉列子日成了村民們的依靠。“凡是需要用普通話溝通的地方都少不了我。”畢業後的他在城裏找到了一份別人眼裏的好工作,但腦海裏時常想起那個生養自己的村莊。“在哪出生,從哪走出去,我忘不了這些。”在這份牽掛下,他最終辭掉了工作,踏上了返鄉之路。

  “剛回村時親戚問我是不是傻了,好不容易走出去又回來幹什麼。”吉列子日説。“跟外面的人比,可能我學的東西微不足道,但是和我們這些父老鄉親比的話,我懂得會多一些。”當時恰逢村委換屆,要求村黨支部書記必須具有中專以上文化,吉列子日便成了村黨支部書記的不二人選。他坦言,起初想著幹兩年等村裏脫了貧就走,沒想到,轉眼就幹到了現在。

  從“天塹懸崖”到“通途大道”

  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吉列子日帶領村民種米蕉、種臍橙、養生態雞、養黑山羊。村民們的日子慢慢有了奔頭。但同時,他也深刻地感受到,無論是想發展産業、開展教育,還是改善醫療,都受到交通不便的制約。

  阿布洛哈是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曾經,出村只能走懸崖上的羊腸小道,荊棘遍佈、亂石聳立,沿著陡峭的岩壁走到鄉里要三四個小時,許多人一輩子都不曾走出村莊。“以前遇到有人生病,就需要發動全村勞動力把病人抬到醫院。那時候村裏沒有擔架,只能用樹枝編一個簡易的擔架。這一路,得花上七八個小時。”吉列子日感慨道,“有些人會因此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有些老人甚至會選擇放棄醫治。”

  2020年6月,在吉列子日的協調下,一條蜿蜒3.8公里的硬化路終於鋪到了阿布洛哈村民的家門口。通村路建成後,人背馬馱成了歷史。村民們從村裏到最近的鄉,出行時間縮短至30分鐘。“現在可以説是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救護車可以開到村裏,非常方便。”吉列子日説道,“一條通村公路,是我們阿布洛哈村兩三代人的夢想。也是因為趕上了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才得以實現了這個夢想。”

阿布洛哈村的村民新居(受訪者供圖)

  路通了,村子的發展越來越快,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小時候,一團米飯就是最好的零食。現在村民們都説肉吃多了長胖了,得吃點蔬菜減減肥了。”吉列子日説著露出了靦腆的笑容。

  如今阿布洛哈村有了自己的幼兒園和小學,適齡兒童無一人輟學;父老鄉親們發展著特色種植業、養殖業,還學會通過電商拓寬銷路。眼下村里正在建設民宿酒店、星空營地,還將開展古道體驗、峽谷擺渡車等多個鄉村旅遊項目。農旅融合,成了阿布洛哈村未來發展的新路子。

  吉列子日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村裏熱鬧了好一陣。“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榮譽。要把當地的未來發展需求和民生需求反映上去,這對我來説責任重大。”談到自己的新身份,愛笑的他也變得嚴肅起來,清澈的眼神中透露著堅定。

  如今的阿布洛哈村已不再是“人跡罕至的地方”,雖然仍時常淹沒在雲樹煙霞裏,但是村裏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阿布洛哈村的未來是明亮的。

  (注:視頻中“2004年的阿布洛哈村”照片由 林強 攝 )

  策劃:顏觀潮 呂倩媛

  編導/剪輯:韓玥

  海報設計:陳佳傑

  包裝:馮龍飛 陳佳傑 蘇銳

  外聯:楊雯涵  

  製片:戴爽 金近 張斯路

  監製:張霽蒼

  特別鳴謝:林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