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第一觀察 | 感悟習近平主席俄羅斯之行的“歷史邏輯”
2023-03-23 19:53:19來源:新華社編輯:楊玉國

  3月的莫斯科天朗氣清。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0日至22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

  這是習近平主席本月早些時候再次當選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也是他時隔3年多再次來到莫斯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大背景下,這次友誼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備受中俄兩國和國際社會關注。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為何將俄羅斯作為連任國家主席之後的首訪國家?

  習近平主席此訪期間,多次談到“歷史邏輯”一詞——

  “中俄互為彼此最大鄰國,同俄羅斯鞏固和發展長期睦鄰友好關係,符合歷史邏輯,是中方的戰略抉擇,不會因一時一事而改變。”

  歷史長河波瀾壯闊。“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中俄關係發展的歷史邏輯,以宏闊的歷史視野連接起過去、現在和未來,揭示出中俄關係成熟、穩定、自主、堅韌的歷史必然,展現出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給世人以深刻啟示。

 

  (一)

  “中俄關係已經走過70餘年風風雨雨。撫今追昔,我們深深感受到,今天的中俄關係來之不易,中俄友誼歷久彌新,必須倍加珍惜。”

  “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中俄關係之所以能夠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考驗,關鍵在於找到了國與國正確相處之道。”

  在赴莫斯科對俄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以70餘年的時間維度,闡明中俄關係發展的歷史經緯。

  回顧世紀風雲變幻,作為山水相連的鄰邦,中蘇曾有過結盟的歷史,也有過對抗的時期,雙方關係走過彎路。正是在深刻汲取歷史經驗、準確把握時代潮流的基礎上,中俄發展雙邊關係確立了“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和“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理念。

  10年前,習近平主席首次當選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就來到俄羅斯。10年來,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40余次會晤,以多種方式保持密切聯繫溝通,共同引領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深入發展。

  當地時間3月2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這是兩國元首舉行小範圍會談。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此訪期間,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長時間深入、坦誠交流,就中俄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了真摯友好、富有成果的會談,達成許多新的重要共識。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俄“樹立起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典範”。中俄既是鄰國,也是大國。對於世界和平穩定,大國肩上都承擔著特殊責任。大國關係範式,是觀察中俄關係一個很好的視角。

  大國交往,是搞封閉排他、你輸我贏的集團政治,還是光明正大、坦坦蕩蕩的君子之交?

  結伴而不結盟、對話而不對抗、共贏而非零和,中俄關係走出的國與國正確相處之道,對於大國交往具有顯著示範意義。

  作為新型國際關係典範的中俄關係,與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有著根本不同,是對那種過時的國家關係模式的超越。那些習慣用冷戰結盟濾鏡看中俄關係的國家,看到的不過是自己的倒影。

 

  (二)

  國家間關係發展,最強勁的動力來自哪?

  記者在莫斯科期間,遇到的幾乎每一個俄羅斯人都對習近平主席來訪充滿欣喜與期待。報紙、電視和互聯網上,輪番播報著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各項日程的新聞;訪問車隊途經之處,很多俄羅斯民眾熱情揮手致意……對中國朋友,俄羅斯人民發自內心誠摯歡迎。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發展兩國關係,必須順應人民意願,維護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中俄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正是兩國人民共同意願和共同利益所在。

  跨越10年的一組數字和事實,直觀地呈現出新時代中俄關係蓬勃發展的勢頭,充分説明瞭中俄全方位務實合作的巨大發展潛力:

  2022年中俄雙邊貿易額突破1900億美元,比10年前增長了116%。中國已連續13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兩國雙向投資規模持續增長,能源、航空航天、互聯互通等領域大項目合作穩步推進,科技創新、跨境電商等新興領域合作勢頭強勁,地方合作方興未艾……

  這些合作的飛速發展,在為兩國民眾帶來實實在在好處的同時,也為中俄各自發展振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當地時間3月2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訪問期間,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確定將在八個重點方向開展雙邊經濟合作。

  中俄兩國一貫堅定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支持彼此發展振興。當前,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俄方也在推進2030年前國家發展目標。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中俄兩國是“發展振興道路上的同道人”。

  無論是從國際關係的現實還是從歷史的長鏡頭來看,俄羅斯都需要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也需要強大成功的俄羅斯。中俄攜手推進雙邊關係發展,加強互利共贏務實合作,對於維護兩國人民福祉、促進彼此發展振興具有關鍵意義。

 

  (三)

  當地時間3月2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這是兩國元首舉行大範圍會談。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這次訪問恰逢一個重要時間節點——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10週年。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對俄羅斯進行首次國事訪問期間,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提出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10年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同追求。

  然而,與此同時,世界上也有一些動向令人擔憂:恃強淩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淩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10年前那場著名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鮮明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裏,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

  這番話擲地有聲,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中俄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主要大國,都支持世界多極化,都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面對當前世界形勢,中俄責無旁貸,應該共同努力,引導和推動全球治理朝著符合國際社會期待的方向前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兩國關係遠遠超出雙邊範疇,對世界格局和人類前途命運至關重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雙方將以寬廣視野、長遠眼光看待和把握中俄關係,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主席的話語,展現出一位大國領導人深厚的天下情懷與歷史擔當。

 

  (四)

  烏克蘭危機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習近平主席在同普京總統就烏克蘭問題交換意見時,也談到了“歷史”——“歷史上看,衝突最後都需要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

  危機發生以來,從提出“四個共同”“四個應該”“三點思考”,到發佈《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再到中俄元首簽署聯合聲明強調通過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中方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身立場,積極勸和促談,同一些國家持續拱火澆油、濫施單邊制裁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當地時間3月2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會見記者。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越是困難重重,越要為和平留下空間;越是矛盾尖銳,越不能放棄對話努力”,習近平主席的論述,彰顯了中國堅定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客觀公正立場,傳遞出迎難而上、推動問題朝著正確方向解決的歷史主動精神。

  放眼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在變亂交織的世界形勢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註定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穿越驚濤駭浪的遠航。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了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國矢志不渝,篤行不怠。

  俄羅斯文學巨匠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寫道:“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

  習近平主席曾引用這句話,並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無論會遇到什麼樣的曲折,歷史都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向前發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

  這也正是中國處世的歷史邏輯。

 

  策劃:倪四義、霍小光

  主筆:楊依軍、劉愷

  統籌:劉華、韓墨、王絢、白潔

  視覺|編輯:吳晶晶、張惠慧

  新華社國內部、國際部聯合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