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從中國這座南海小鎮,世界獲得了一個稀缺品
2023-03-31 21:30:1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胡君顏

  “這次能‘回家’太開心了。”在3月28日至31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澳大利亞一家製造業公司負責人馬克·哈欽森與《國際銳評》評論員進行了交流。哈欽森在中國做了多年生意,已經把這兒當作了“第二故鄉”。

  像哈欽森這樣的企業家不在少數。今年的論壇吸引了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位政界、工商界和智庫學者代表參加。在不穩定、不確定成為常態的背景下,這次年會以“不確定的世界: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為主題,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反映了人們對確定性的迫切期望。

  確定性,是當今世界的稀缺品。波士頓諮詢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訪者中,約有75%的全球企業領袖認為,不確定性是2023年各國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中國對外開放的信號十分明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中國消費市場對其他國家尤為重要”……四天時間裏,不少外國參會者對《國際銳評》評論員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從中可以深深感受到他們“賓至如歸”的興奮感與安全感,以及對“中國確定性”的信心。

  這種信心,來自哪?

  “中國市場就是我們最大的信心!”多家參會的外企在接受採訪時,點讚中國充滿活力的市場、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完整的供應鏈體系。

  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23年開年首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7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5%。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62.8%。外商在華投資逐步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生産環節轉變,顯現出中國高品質發展的勃勃生機。

  一個村子的蛻變、一座大城市的更新換代、一座橋的今非昔比…… 論壇上,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個鮮活案例受到嘉賓們的熱烈討論。“中國的現代化與時俱進,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這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新開發銀行副行長阿尼爾·基紹拉説。

  這種信心,還來自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確定性。

  “不論世界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們都將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創新驅動。”——從最近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到剛剛閉幕的博鰲亞洲論壇,中國始終向外界傳遞這樣堅定的信號。

  今年,中國推出了一系列對外開放新舉措。從探討海南與東盟熱帶農業合作,到共同發起《全球自由貿易區(港)夥伴關係倡議》;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落實“小而美”民生項目,到探索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新高地,中國的高水準對外開放正在一步步走深走實。

  當自貿區(港)建設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相遇,將激發出怎樣的活力?這是今年論壇上探討的一個熱點話題。嘉賓們認為,充分發揮兩個“自貿”政策的疊加效應,深化區域內産業鏈、供應鏈合作,將拓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空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指出,RCEP生效實施一年多來,中國與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5%,對其中8個成員國的進出口增速超過兩位數,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

  從更宏觀層面看,世界的信心來自中國和亞洲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根據論壇發佈的《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報告,2023年亞洲經濟體加權實際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為4.5%,成為當今世界經濟暗淡圖景中的一個亮點。這一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和平穩定的環境;未來亞洲要實現更大發展,依然有賴於此。

  這其中,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無疑是舉足輕重的力量。論壇上,中方明確表示“一定會用和平和發展的方式,使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巴西工業貿易部前執行部長特謝拉認為,中國可以在“和平”方面引領世界,中國式現代化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3年春天,博鰲奉獻了一場“思想盛會”,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了良方。更重要的是,從這座中國南海小鎮,世界獲得了一個稀缺品:在全球不確定性風險加大的背景下,亞洲尤其是中國充滿確定性。這不僅堅定了外國企業“回來”的信心,也給了他們遠航的動力。

  (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