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羽自己製作的花燈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莊媛心)因為嚮往,他們來到中國;因為夢想,他們選擇留下。當外國人“遇見中國”,究竟會碰撞出怎麼樣的火花?
中國-中亞峰會即將舉行。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在中國生活了八年的外國留學生馬赫麗班,她來自中亞五國之一——土庫曼斯坦。馬赫麗班還有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左羽。接下來,就跟隨記者一起走進左羽“遇見中國”的故事。
推開窗,清新的海風夾雜著沁人心脾的花香撲面而來,跳跳鬧鬧的小鳥在樹枝上唱著早安的歌謠。伸一伸懶腰,就這樣,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左羽開啟了她在廈門華僑大學美好的一天。
現在在廈門華僑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的左羽,來到中國已經有8年的時間了。她説,是神奇的緣分指引她來到這裡。“中文對我來説特別有吸引力,是世界上最古老以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我當時在高中畢業後就有出國的打算,正好在網上看到了我的國家教育部和中國之間的教育協議——可以申請中國留學的通知,我馬上就申請了,然後作為我的國家的第一名,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來中國學習。”
2015年,左羽來到南京師範大學學習中文,僅用一年的時間就通過了漢語水準考試五級,隨後她來到浙江師範大學學習戲劇影視文學。五年多的學習生活讓她深深地愛上了中國,於是她決定留在中國深造,並於2021年來到廈門華僑大學攻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多年在中國的生活,讓她對中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語言作為文化的承載者,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化,是不同民族間交往的重要紐帶。學習中文給了我思考問題的不同角度,我的母語和常學的外語都是表音文字的語言,就是用字母來記錄語音的。而中文是用不同筆畫構成的表意符號來記錄,跟我會的語言完全不同。然後,中文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每個字都有一個聲調,不同的聲調可以改變一個字的意義,所以説中文會有一種唱歌的感覺,很浪漫。”
雖然來到廈門才2年,但是左羽早就愛上了這座美麗、開放、包容的海上花園之城。她説,廈門自古就是貿易通商的口岸和開放合作的門戶,現在更是備受矚目的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通過中歐班列可以直通歐洲、中亞與俄羅斯;通過港口可以覆蓋東南亞、印度與日本。廈門成為實現“一帶”和“一路”無縫對接的陸海樞紐城市。“我喜歡在這個城市裏散步,面朝大海,讀我喜歡的書,曬曬陽光、聽聽海鷗歌唱。其實我在來廈門讀書之前就來這裡旅遊過,從那時起我就愛上了它,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海水,涼爽的風,甜美的花香都讓人感到幸福和快樂。這兩年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廈門,作為‘一帶一路’中銜接‘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海陸樞紐城市,廈門有著非常豐富的國際貿易和交流歷史。這裡的建築形形色色、美食應有盡有,日常生活中充滿了中外文化交織融合的氣氛。”
在中國這8年,豐富的文化課程和社會實踐,讓左羽沉浸式地體驗到了中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2022年她與同學一起到泉州體驗元宵民俗文化,在遊人的笑語中感受著月色嬋娟、燈火輝煌的盛世美景。“我們體驗了‘花燈製作’及‘元宵湯圓製作品嘗’的活動。元宵節當天晚上我們就提著自己做的花燈去逛了新門街。你能看到,人間是泉州美麗的夜景與花燈,天上是滿滿的月圓溫柔迷人。我當時想:中國古人筆下的‘寶馬雕車香滿路、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寫的就是這樣的盛會吧。”
不僅是中國古人瑰麗浪漫的詩句讓左羽著迷,中國人一直秉承的“求同存異”“以和為貴” 的思想和理念也令她敬佩。她説,中國積極主動地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以和諧為中心的理念文化,使中國人形成了熱愛和平的民族特質。“中國是(有著)不同文化、語言以及風俗習慣的56個民族組成的大國。中國南方和北方、西部和東部都有一定的文化差異。但是中華民族都能做到為自己的祖國共同努力,相互尊重和理解。在校園裏面這些中華兒女都和諧相處,能在一起居住(在)一個宿舍裏面。而且跟我們來華留學的國際生相處得也很好。雖然我跟中國同學有些飲食和生活習慣的不同,但這些事情並不影響我們互相了解彼此或成為朋友。”
在左羽看來,中國的外交充滿著厚道與善意,所以中國的新朋友越來越多,老朋友越來越鐵。年初,中國與土庫曼斯坦正式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左羽説,兩國在經貿能源合作以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領域必將會有更深遠的發展。“就像廈門作為陸海樞紐一樣,我們土庫曼斯坦是中國通往南亞、中東、東歐等地進出口市場的走廊,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與我們土庫曼斯坦提出的復興古絲綢之路倡議在內容上是不謀而合的。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豐富的經驗,我們在加入倡議後會獲得更多的基礎設施投資,改善我們的基礎設施條件。此外,土庫曼斯坦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對天然氣需求巨大。加入‘一帶一路’後,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將得到進一步深化,有利於保障土庫曼斯坦能源安全和優化能源結構。”
目前,左羽在中國的生活主要以學業為主,今年是她研究生第二學年。她的碩士論文“中亞五國青少年中國形象認知調查研究”現在正在中亞五國發放問卷。左羽認為,這項研究報告對中國以及中亞五國來説都具有很好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中亞五國對中國形象認知,現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來華留學生以及在該地區孔子學院學習中文的中文學習者身上,具體對中亞五國青少年或者該地區不會講中文的年輕人的研究幾乎沒有。因此,這項研究將了解該地區青少年對中國形象認知的真實看法,比較學過中文和沒學過中文的青少年對中國形象的認知;總結一些中亞五國青少年中國形象認知的影響因素,同時為在中亞地區如何塑造及傳播良好的中國形象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談及未來,她説,自己將繼續留在中國,為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的人文交流做出貢獻。“我認為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相互了解還遠遠不夠,要擴大媒體、教育、衛生、文化、旅遊、考古等領域合作,互設文化中心,增進彼此了解,促進民心相通。未來我會繼續留在中國深造,對中國與中亞地區的交流進行研究,進一步做好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促進我的祖國和中亞民眾更好地了解認識中國國情、中國文化、中國語言以及當代中國外交發展。為了促進中國與土庫曼斯坦的友誼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