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5月19至21日,G7峰會在日本廣島召開。然而,本次峰會卻在一片“亂”的背景下召開。正面臨債務上限和移民危機的拜登在赴會前承認,美國“將亂一陣子”。
而日本歷史學家田中俊之注意到,本次G7峰會更像是富國集團強迫其他國家接受其所謂“規則”的會議。
據美聯社報道,本週,大批日本民眾聚集在廣島市的主要場所和街道,手舉“不要G7帝國主義峰會”“不要插手烏克蘭”“不要核戰爭”等標語, 表達對G7的反感。
日本民眾:七國集團不在國際法授權範圍內,它不是一個可以締結條約國際會議,G7隻是一個為利而聚的團體。
據法新社稱,今年的廣島G7峰會創下了該會議歷史上的“最嚴格安保記錄”。日本不僅對外關閉了G7領導人前往參觀的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廣島的其他熱門旅遊場所也在G7峰會期間閉門謝客。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會前強調,將採取一切必要安全措施,確保在廣島G7峰會“滴水不漏”。在《朝日新聞》看來,上個月1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和歌山市演説會場被人拋擲爆炸物,令日本警視廳顏面盡失。
據《讀賣新聞》報道,此次G7廣島峰會的警備力量約2.4萬人,超過了2016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廣島時的4600人,以及2016年G7伊勢志摩峰會時的2.3萬人。
儘管日本政府“傾心接待”,《紐約時報》評論稱,令美國盟友感到掃興的是,拜登不得不因美國國內由債務問題引發的混亂,大幅縮減此番行程。
16日,拜登宣佈取消出席在G7峰會後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進行的“四方安全對話”會議。同時取消的日程,還有原定於22日與18位太平洋島國領導人關於區域安全的論壇。
據天空衛視澳洲臺報道,阿爾巴尼斯此前曾“高度期待”拜登即將在澳議會做出的主旨演講。但在電話中接到取消通知時,阿爾巴尼斯一度“氣紅了臉”。
澳大利亞總理 阿爾巴尼斯:目前 我們還沒有約改期的時間,這是美國一夜之間做出的決定。
有媒體注意到,此前的4月24日,澳大利亞發佈的《國防改革審查報告》明確指出,“美國已經不再是印太地區的單極領導者”。這被看作是美國的傳統盟友澳大利亞對“必須在政治和軍事上與美國保持絕對一致”提出了某種質疑。
2022年10月,與阿爾巴尼斯同屬於工黨的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公開表示,澳大利亞被美國隨意“拿捏”是“不明智的”。
20世紀初,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對拉美“後院國家”實施過“胡蘿蔔加大棒”政策。如今,拜登的“放鴿子”政策則引起澳大利亞和巴新民眾的不滿。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以《拜登的債務上限之戰如何搞砸阿爾巴尼斯的國際大事》為題,認為“美國國內政治壓倒了外交事務”。
《紐約時報》則直言不諱地認為,美國總統已不是在國際舞臺上昂首挺胸、一呼百應的最強超級大國的最高指揮官,而是一個焦頭爛額的領導人。
這不禁讓人想起,2013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政府停擺期間缺席了亞太峰會。
2019年,特朗普以“不想浪費美國的錢”為藉口,在法國比亞裏茨G7峰會關於氣候變化的討論時上留下一張空空的座椅。
《紐約時報》對此指出,動蕩已成為華盛頓的新常態。外國領導人不得不將美國的“不可預測性”納入他們的考量。
與美國“行程之亂”高度關聯的是,眼見撞上“債務違約”冰山,美國主導的G7卻忙著綁架其餘成員國,將“經濟安保”寫入附屬聲明,給世界經濟主要發動機的中國扣上“經濟脅迫”的帽子,從而攪動一輪全球“經濟之亂”。
據《金融時報》18日報道,白宮正在考慮發佈行政令,為美國對外投資建立一個所謂“篩選機制”,旨在使中國更難獲得尖端技術。
對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警告説,美國的“敵對”政策很有可能將世界分裂成兩個集團,使已經陷入困境的經濟復蘇雪上加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汪文斌:如果七國集團國家真正關注經濟安全的話,就應當要求美國立即停止以國家安全為名行打壓、遏制他國之實,停止濫施單邊霸淩行徑,停止脅迫盟友搞排他性小圈子,停止擾亂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停止將世界分裂成兩大市場、兩套體系。
據統計,從2000年到2021年,美國對外制裁增加了933%。僅特朗普政府四年間就實施了3900多項制裁,相當於平均每天揮舞3次“制裁大棒”。
截至2021財年,美國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計達9400多項。美國已對世界上近40個國家實施過單邊經濟制裁,全球近一半人口受到影響。
美國經濟學家、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伯格斯滕曾評價,20世紀80年代美國強迫日本簽署的《廣場協議》,導致日本經濟出現“失去的20年”。
《德國之聲》直言,儘管美國希望對中國像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那樣進行經濟打壓,但事實上,除美國外的G7各國並不想正面對抗中國。
法國前駐華大使 伯爾曼:很明顯,在一些問題上我們絕對需要與中國合作。
4月上旬,馬克龍曾率60多人的高規格代表團訪華。回國後,他在接受法國《回聲報》專訪時表示:“戰略自主權必須是歐洲的鬥爭”,正式提出在美中兩極之間,歐洲應該成為“第三極”。
此前的5月9日,朔爾茨強調,歐盟應該將重心放在經貿領域,而不是更多地參與地緣政治。
事實上,在德國現政府的“紅綠燈聯盟”中,朔爾茨領導的社民黨傳統上主張走不選邊站隊的“第三條道路”。無論是“第三極”還是“第三條道路”,都不強調歐洲必須依附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在G7峰會的擴大會議上,還出現了一位特殊的“觀察員”。
此前的4月24日,韓國總統尹錫悅訪美前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曾表示:“因為100年前發生的事情,對於讓日本無條件‘下跪’這件事,我無法接受。”
此番言論立即被韓國媒體批評為“屈辱外交”。
對此,韓國執政黨發言人劉相凡緊急辯解稱,是“翻譯錯了,主語是日本”。
對此,《華盛頓郵報》記者米歇爾·李則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翻譯沒錯”。
2023年5月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到韓國國家公墓送上花圈,但並未就日本對朝鮮半島的侵略進行道歉。韓國《東亞新聞》評論稱,比起德國總理勃朗特當年的“華沙之跪”,岸田的“送花圈”簡直毫無誠意。
韓國抗議者 李智恩:日本首相不顧韓國民間的反對而進行訪問是無恥的,他至少應該就非法佔領朝鮮半島的歷史做出道歉。我們今天在這裡,反對加強韓日的軍事合作。
而就在日本首相到訪韓國前,5月2日,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議員田溶冀通過社交媒體臉書公佈了自己于當天身披韓國國旗登上獨島(日本稱竹島)的照片,並配文稱,“這是進一步彰顯獨島是韓國領土,絕對不會屈服”。
5月3日,韓國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進一步表示,如果尹錫悅政府一再做出對日無底線讓步的行徑,將對其進行彈劾。
日本關東學院大學名譽教授 足立昌勝:日韓間的問題不單純是兩國間的問題,背後的操縱者其實是美國,以及美國想要怎麼利用這兩個國家。在美國的勢力關係中,日本和韓國只不過是棋盤上的棋子罷了。
此前的5月11日,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韓裔研究員安東尼·金髮表文章稱:“美國和日本是時候把韓國納入G7集團了”。
韓國《中央日報》一度提到,在韓國加入G7後,新“八國集團”可以“替代聯合國角色”。
然而,在其他G7國家還未表態前,G7的主導者美國和東道國日本卻給韓國接連潑了冷水。
11日,岸田文雄直接反對韓國加入G7。
15日,美國國務院也否認了外界關於G7擴員的揣測。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 佩托:我不認為在G7峰會上會有關於成員變化的討論。
對此,美國外交政策專家、新美國安全中心主席理查德·方丹指出,問題的實質在於,“美國敦促韓國在亞太發揮更大作用,但韓國沒資格向美國索要什麼”。
據《韓國時報》報道,5月14日,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公司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經過一系列的親美和親日舉動後,尹熙悅4月的支持率大幅下降至27%,創下近半年的最糟糕記錄。時隔五個多月後,負面評價高達65%。
英國《衛報》指出,日本試圖借G7平臺實現某種領導世界的野心。但在現有框架下,日本的所謂一廂情願其實很難實現。
德國之聲進一步指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西方國家內部矛盾重,G7很難做出協調一致的回應。
5月16日,抗議者聚集在東京電力公司總部外。
日本抗議者:德國都不再使用核電站了,我希望在七國集團峰會上討論暫停核電站的方式。
韓國民眾:太平洋不屬於日本,它屬於海洋中的所有生物,也屬於每一個依靠海洋為生的人。
5月15日,日本福島縣知事內堀雅雄在記者會上表示,福島將為各國政要以及國際媒體中心提供在福島生産的飲料和食物。內堀表示,希望G7峰會能讓各國進一步理解日本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
美國廣播公司稱,自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近12年來,在事故核電站周邊出現了大量疑似受輻射影響後的動植物。日本的核污染水處理問題一直是國際社會關心的問題。
日本2023年3月發佈的官方數據顯示,經“多核素去除設備”處理後的核污染水仍有近70%不達標。而在今年6月前後即將排海的近130噸污染水中,包括氚在內的一些超標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累積到一定劑量後,可能引起慢性放射病,甚至致癌,對幾代人的DNA造成影響。
對此,韓國《韓民族日報》指出,日本正在利用其G7主席國之便,以美國為擋箭牌,突破日本國內高漲的反對輿論,讓其他國家認同排海計劃。
德國環境部長 萊姆克:很明顯,環境部長們不會支持在世界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將受污染的物質排入水中。
除了與“核”有關的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本次G7峰會的舉辦地廣島也引發關注。
在外界看來,廣島不僅僅是岸田的家鄉和選區所在地。
廣島市立大學的名譽教授、日本歷史學家田中俊之指出,岸田政府在政治上利用廣島這個原子彈爆炸地來舉行七國峰會,刻意強調日本是所謂 "唯一遭受原子彈爆炸的國家",就是希望通過只有西方國家前來參加的在廣島的祭奠活動,抹殺日本在侵略亞洲各國期間,對其他國家造成的重大傷害的歷史。
在拜登抵達前,諸多日本媒體甚至猜測拜登可能會代表美國政府在所謂“核爆慰靈碑”前道歉。
記者:有些人希望他(拜登)能代表美國道歉,我們是否可以期待總統發表道歉聲明?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 沙利文:總統不會發表道歉聲明。
媒體注意到,去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通過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和《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三份安保文件。
而最新版的“安保三文件”與此前最大的不同便是賦予了日本自衛隊所謂的“反擊權”,強化駐紮在沖繩的日本自衛隊力量。
與廣島原子彈的“核”以及準備排放的核污染水的“核”相比,日本現實的“核問題”更令人警惕,也成為此次G7峰會攪亂世界的一顆煙幕彈。
儘管在今年的G7峰會上,岸田大談無核世界的理想,但在英國廣播公司看來,日本政府正在為“擁核”一步步鋪平道路。
“核共享”是美國為北約盟國提供核保護傘的延伸。
2022年3月,被自民黨“安倍派”扶植上位的岸田在日本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公開支持討論所謂“核共享”方案。
5月18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接受《經濟學家》雜誌採訪時大膽預測:“日本或在5年內成為擁核國家。”
而對於“在擁核後日本會第一個報復誰”的假設,基辛格表示,日本一直“想靠近”美國,但不排除東京會對華盛頓不利的可能性。
5月18日,當拜登乘坐總統專機抵達美軍岩國基地時,現場隨行人員中出現了搬運“核按鈕”公文包的美軍官員。
《太陽報》稱,“核按鈕”公文包重約20公斤,包裏裝有一份實施打擊的指導手冊,其中包括一張列出美國武器庫900件核武器可瞄準地點的清單。在驗明身份後總統不需要獲得國會、軍方或任何人的批准,便可進行核打擊。
英國《晨星報》直言,拜登到訪美國原子彈轟炸地還帶著核按鈕,這真是諷刺至極。
值得一提的是,在G7的選址方面,日本的沖繩擁有整個亞太地區最為密集的美軍基地。英國獨立電視公司不禁發問,今年的G7為何沒去“基地之島”沖繩呢?
沖繩民眾:把沖繩普天間基地還給我們!創造和平的日本!
沖繩,也就是琉球群島,是二戰期間在日本唯一與美國交戰的地區,共有近20萬沖繩人在1945年的沖繩島戰役中喪生。1972年美國才將對沖繩的所謂“施政權”轉交給日本。
《朝日新聞》稱,恐怕沒有哪的人比沖繩人對於戰爭更加仇視與恐懼。隨著日本“安保三文件”的通過,與沖繩民眾渴望遠離戰爭的訴求背道而馳。
今年5月1日,日本防衛省完成了在沖繩西南部的駐軍。其中,在與那國島和石垣島建設了日美共用的軍事基地、派駐了上千名的日本自衛隊常駐部隊,並部署了美國“愛國者”-3導彈系統。
為此,日本民眾每年將因此增加4萬億日元的稅賦。據共同社今年3月至4月的民調結果顯示,80%的受訪民眾反對政府通過增稅的方式強化防衛力量。
耐人尋味的是,本次G7峰會也延續了此前西方給俄烏衝突“拱火遞刀”的做法。
在場外,“G7峰會是戰爭會議!”的抗議聲不絕於耳。
對此,專程從美國前來參加集會的反戰人士科迪·厄本表示,他堅決反對G7峰會,七國集團是“富國俱樂部的陰謀小圈子”,對日本人民、亞太地區人民、全世界人民都有害,是世界人民的頭號威脅。
在當前疫後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分裂與動蕩。
從歷史上看,G7成員享受經濟全球化發展紅利最多,如果G7不思如何為世界的穩定與發展做些好事,反而在美國的指揮棒下擾亂全球的安全與穩定,將世界分裂成兩大市場、兩套體系,G7又有何責任和道義可言?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説,G7更應順應開放包容的時代大勢,多想想如何為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做些實實在在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