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援外日記丨當一名28歲的老撾武警士兵中彈之後……
2023-05-26 11:24:26來源:環球資訊廣播編輯:范琪妍

  他們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也是傳遞情誼的友好使者。

  他們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詮釋醫者仁心,踐行“大國擔當”。

  今年是新中國援外醫療工作開展60週年。環球資訊廣播特別策劃《援外日記》,講述中國援外醫療隊的動人故事。

  2023年5月26日 星期五 陣雨轉多雲

  我叫石磊,是第八批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助老撾人民軍醫療專家組中的一員。

  我來自美麗古都西安,是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的一名骨科醫生,能夠有機會參加援建老撾人民軍103總醫院,我感到非常自豪。今天是我在老撾工作的第176天。

  對於一個骨科醫生而言,日常工作是繁瑣又極其重要的,從患者的問診、查體、手術方案制定,手術實施、術後康復,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把關,容不得半點疏忽。同時驚心動魄的場面時有發生。

援外日記丨當一名28歲的老撾武警士兵中彈之後……

石磊和同事們一起為患者取出子彈

  一天,在一次抓捕疑犯的行動中,一名28歲的老撾武警不幸中彈。子彈從後背射入,存留于體內,當被送來103醫院時,已經處於癱瘓的狀態。

  通過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子彈損傷了脊髓,並擠壓了主動脈,如果不及時處理,極有可能危及生命。在103醫院外科副院長的領導下,立即組織了全院大會診,確定了緊急手術治療的方案。

  但是,由於槍彈傷在國內發生很少,同時子彈取出時有損傷主動脈的風險,可能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而我自己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成功實施手術。

  我將疑慮告訴了西京醫院骨科的老師和同事,他們紛紛鼓勵我並幫我分析病情,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而後我又仔細研讀術前影像資料,做好術中大出血的處理預案,在脊柱外科、麻醉科、重症監護室共同協作下,成功帶領團隊完成了手術。術後患者情況良好,感覺逐漸恢復。

  有了這次手術的經驗,我又與神經外科李三中教授合作,再次成功完成了難度更大、風險更高的上頸椎槍彈傷的處理,成功挽救了病人,向老撾人民展現了中國軍醫有擔當、有血性的優良作風。

援外日記丨當一名28歲的老撾武警士兵中彈之後……

石磊(左)與神經外科李三中教授(右)一起手術

  在一批批中國援老專家組的不懈努力下,越來越多的老撾軍民對中國專家極其信任。

  我記得有這麼一名患者,她在懷孕期間檢查出有頸椎管內腫瘤,腫瘤壓迫脊髓,已經造成不全癱,急需手術治療。

  患者在多家醫院就診後,醫生認為手術麻醉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都建議她放棄胎兒後,再行手術治療。

  第六批援老中國專家組得知這一情況後,採用微創的治療方法,先切除頸椎管內腫瘤解決患者的核心問題,二期待患者情況穩定後,再行頸椎重建手術。

  在麻醉科和脊柱外科的通力合作下,手術非常成功,用最快的速度切除了腫瘤,最大限度縮短了麻醉的時間,將麻醉對胎兒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這位患者是幸運的,術後運動感覺功能完全恢復,並在術後幾個月內,成功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

  一年以後,這位患者再次找到我,告訴我她恢復地很好,現在可以行第二次頸椎重建手術,她仍然希望由中國專家來完成這次手術。在術前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手術順利完成。

  術後患者激動地説,是中國援老專家組救了我和我的孩子,沒有你們就沒有我的全家。

援外日記丨當一名28歲的老撾武警士兵中彈之後……

查房看望二次頸椎手術患者

  一次次的感動,一次次的堅持,是每一個西京醫院醫生、每一個中國軍醫的寫照。

  在老撾工作期間,我收穫了友情,收穫了感動,更收穫了信任。在這裡我經歷了第一次取子彈,第一次手抓飯,第一次潑水節……這裡有滿滿的快樂與幸福的回憶。

  希望在我們中老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使得老撾醫療技術水準不斷提高,老撾人民能夠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感謝祖國給我這樣的機會,讓我能夠傳遞愛與希望。

  希望通過像我一樣的援外工作者,發揮自己所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丨第八批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助老撾人民軍醫療專家組成員 石磊

  聯絡丨莫小玲 安然

  編輯丨魏鬱

  簽審丨李琳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