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6月19日電(記者余春生、阮周圍、周楠)烈日當空,汨羅江上,鼓聲陣陣,揮槳激浪,水花飛濺,一條龍舟劈波前行。
6月13日,汨羅市羅江鎮汨東村龍舟隊在汨羅江訓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相傳,兩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自沉汨羅江,汨羅百姓聞訊劃船撈救,此後逐漸形成競渡之俗,湖南省汨羅市因此被譽為“龍舟故里”。
“我們汨東村緊挨著汨羅江,端午節一直有賽龍舟的傳統,還曾拿過汨羅市龍舟賽的冠軍。”汨羅市羅江鎮汨東村龍舟隊隊長劉勝利説,隊員都是本村村民,這些天正在抓緊訓練,不少隊員還是特地從外地趕回來的。
對於龍舟隊的隊員們來説,激烈的龍舟賽是他們共同的端午記憶。
6月13日,汨羅市羅江鎮汨東村龍舟隊在訓練結束後吶喊鼓勁。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有著十五年參賽經歷的馬界,是個“90後”,今年訓練的前一天,他驅車十多個小時,從河北趕回汨羅。“以前劃龍舟,岸上的人為了看得更清楚,有的都站在水裏,人山人海的,一船人能帶動上千號人的心。”馬界説,劃一趟下來雖不輕鬆,但自己一聽到鼓聲就很興奮,所以每到端午就想著回來賽龍舟。
除了“久經沙場”的老隊員,龍舟隊每年都在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今年剛參加完高考的彭逸聰是第一次參賽,幾天的訓練下來,手上磨出了水泡,皮膚也被曬得黝黑。“之前一直想劃龍舟,為村集體爭榮譽,現在能參與其中,和大家向著同一個目標一起發力、爭取勝利的感覺特別好。”彭逸聰告訴記者。
6月13日,汨羅市羅江鎮汨東村龍舟隊在汨羅江訓練。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在劉勝利看來,正是通過老帶新、熟帶生、父帶子等方式,龍舟隊每年都有新人加入,這項傳統運動才能在村裏一直傳承下去。
採訪的間隙,一陣鞭炮聲響起,汨東村村民彭志光來到江邊,手持一根長竿,末端繫上紅綢,在岸邊高高舉起,不停搖晃,只見江上的隊員們喊著號子,加速衝了過來。
“這是汨羅民間龍舟運動的傳統,叫‘上紅’,我們會購買礦泉水、西瓜等解暑物品來給龍舟隊加油打氣。”彭志光告訴記者,如果有多支龍舟隊在水裏訓練,龍舟之間還有拼搶,叫“搶紅”,場面更加精彩。
6月13日,汨羅市羅江鎮汨東村龍舟隊隊長劉勝利將紅綢挂在龍頭上。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龍舟靠岸後,隊員取下紅綢,挂在龍舟的龍頭上,然後從龍頭取下另一條紅綢,送給彭志光。“在當地人看來龍頭上的紅綢很吉祥,拿回去能討個好彩頭。”彭志光説。
端午漸近,汨東村龍舟隊參加的比賽也將於6月21日擂鼓開槳,那天恰巧是彭逸聰18歲的生日。“我要和隊友們加緊訓練,爭取拿到好名次,過個難忘的成人禮!”彭逸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