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英國《金融時報》近期在一篇報道中指出,自去年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以來,歐洲大型企業在俄羅斯的業務已遭受至少1000億歐元的直接損失。與此同時,美國卻不斷從中牟取大量政治和經濟利益。
歐洲有識之士認為,歐洲追隨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自身經濟持續遭反噬,能源價格飆升,通脹高企,企業遭受巨大損失,民眾實際工資縮水,民生壓力不斷增大。
通脹問題依然頑固
歐盟統計局日前公佈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8月歐元區食品和煙酒價格同比上漲9.8%,非能源類工業産品價格上漲4.8%,服務價格上漲5.5%。當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煙酒價格的核心通脹率為5.3%。最新公佈的通脹數據高於市場預期,加劇了各方對通脹依然頑固的擔憂,民眾飽受物價上漲之苦。
8月初,雪佛龍和伍德賽德能源集團的澳大利亞工廠工人罷工,直接影響歐洲天然氣市場。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40%,創下2022年3月以來最大漲幅,自今年6月以來首次突破每兆瓦時40歐元的價格,凸顯市場對能源供應的緊張情緒。不少專家認為,歐洲對全球能源市場波動的抵禦能力下降,隨著冬季臨近,新的能源危機恐將再次衝擊歐洲經濟信心。
在歐洲多國,受小麥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升高等影響,麵包生産成本飆升,許多麵包店面臨倒閉。匈牙利一家麵包店店主沃伊道·約瑟夫表示,店內各類麵包産品的成本支出與3年前相比幾乎翻了一番,前來購買的顧客卻越來越少,人均消費額也降低了。在意大利,麵條價格比前一年上漲近17%;在德國,奶酪價格比一年前上漲了近40%,土豆的價格上漲了14%……歐洲不少民眾抱怨,今年以來的實際工資幾乎沒有增長,生活成本卻越來越高,“這十分不正常,這種日子我們受夠了”。
在歐洲不少民眾生活陷入困頓之時,美國的糧食巨頭卻賺得盆滿缽滿。以美國邦吉公司為例,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後,該公司2022年全年盈利預期就上調了至少21%,全年收入達672億美元。今年1至8月,邦吉股價整體上漲約15%。
經濟增長乏力影響歐洲社會的購買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數據顯示,當前歐盟消費支出約佔全球消費支出的18%,美國佔28%;而15年前,歐盟和美國各佔全球消費支出的1/4左右。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休·皮爾表示,歐洲“面臨著不同的衝擊組合”,歐洲央行政策制定者面對的困難比美聯儲更多,歐洲通脹顯得更為黏滯。
製造業遭受打擊
在美國不斷攪動地緣政治棋局、撬動能源杠桿、推出保護主義措施等背景下,歐洲製造業基礎遭到削弱,工業品出口也受到影響。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一份報告表明,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削弱了包括汽車製造業在內的歐洲高耗能産業競爭力,造成市場份額流失。從金融分析公司標普全球9月1日發佈的採購經理指數(PMI)來看,歐元區8月製造業PMI為43.5,低於此前預期。
為降低運營成本,歐洲多家鋁、鋅冶煉廠被迫關閉,大量粗鋼産能閒置,製造業遭受打擊。德國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呈負增長,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約為-0.3%,工業産出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德國信用機構“信貸改革”的報告顯示,由於成本負擔過重,2023年上半年德國申請破産企業數量同比增加16.2%。德國安聯貿易公司經濟學家馬克西姆·達梅特在接受法國《世界報》採訪時表示:“在歐洲,高能源價格繼續給製造業帶來壓力和麻煩。”
美國推出《通脹削減法案》,以高額補貼等措施推動電動汽車和其他綠色技術在美國本土的生産和應用。比利時企業聯合會歐盟事務負責人奧利維爾·約裏斯表示:“我們很震驚,這些補貼是保護主義,美國人在背後捅了我們一刀。”
歐洲媒體注意到,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部分投資和中高端技術人才正從歐洲各國流失。今年3月,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在美國啟動了一項20億美元的項目,在南卡羅來納州建造一座新的電動SUV汽車工廠。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羅伯特·哈貝克憤怒地指責美國:“這就像宣戰。”
能源轉型壓力大
烏克蘭危機持續,打亂了歐洲既定的能源轉型計劃,歐洲不得不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替代品。大宗商品數據分析公司克普勒的數據顯示,2022年歐盟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佔總進口量的41%,比前一年增長154%。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歐盟從美國進口額增長53.5%,一大原因是能源貿易增加和能源價格暴漲。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批評美國能源價格的“雙重標準”,指出美國液化天然氣對歐售價是美國市場的數倍。
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執行董事魯塞克斯表示:“烏克蘭危機給歐洲帶來了痛苦,也改變了歐洲的能源政策。”在歐洲多個國家,重啟煤電、暫緩核能退出、增加天然氣儲備等成為重要應急舉措。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近日在報道德國重啟褐煤電廠時表示,煤炭回歸是一個“令人痛苦的時刻”,“烏克蘭危機導致了意想不到的後果”。非政府組織“歐洲氣候行動網絡”認為,烏克蘭危機正在重塑歐洲的能源現實,歐洲一些國家在倉促間選擇了錯誤的解決方案。
今年上半年,歐盟委員會再推《凈零工業法案》,旨在提高歐盟清潔能源技術競爭力,實現清潔能源轉型目標。法案要求,確保到2030年歐盟至少有40%的包括風力渦輪機、電池、熱泵、太陽能電池板、可再生氫等在內的清潔技術産品在歐洲本土製造。美國《政治報》報道稱,歐盟此舉是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直接回應,以防美國的保護政策衝擊歐洲可再生能源産業鏈,掏空歐盟經濟。
亞美尼亞政治經濟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本雅明·波戈相分析認為,烏克蘭危機讓俄歐關係破裂,似乎也令歐洲的戰略自主之路變得更加坎坷。一方面,美國加緊在化石能源分佈地區投射影響力,企圖進一步控制能源地緣政治的主導權;另一方面,美國在加速佔領清潔能源市場,希望在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在能源安全和能源轉型方面對歐洲進行雙重打壓。“追隨美國不會給歐洲帶來任何好處。”波戈相強調,歐洲需要明白,在世界新秩序中,這樣做並不符合歐洲的最佳利益。(記者 許海林 顏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