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歐洲之惑:“不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嗎?”
2023-09-19 21:23:06來源:環球資訊廣播編輯:位樹理

  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以來,“遞刀拱火”成了美西方盡可能延長這場代理人戰爭的主要手段。作為“帶頭大哥”,美國儼然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

  但根據德國智庫提供的最新數據,歐洲承諾的對烏克蘭各類援助總額已遠超美國。

歐洲之惑:“不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嗎?”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目前歐盟承諾援烏總額幾乎是美國的兩倍;如果加上歐盟以外的英國、挪威等國家,整個歐洲承諾援烏總額更是高達1560億歐元(約合1665億美元),相比美國的不到700億歐元高出更多。

  這至少説明一點:美國挑起這場危機的苦心沒有白費,在援烏問題上,陷入嚴重安全焦慮的歐洲甚至已經不再需要美國的督促。

  “戰火不熄就是他們樂見的結果”

  這麼多援助中,軍援無疑是大頭。

  在美國武器源源不斷流入烏克蘭的同時,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也不得不緊緊跟上。而軍工實力遠遜於美國的歐洲國家為了持續援烏,只能仰仗美國軍火商。

  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日前在一場有多國外交人員參加的活動中道出真相:美國政府讓歐洲盟友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以便美國軍火商來填補它們的武器缺口。

歐洲之惑:“不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嗎?”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報道截圖(題圖為拉伕羅夫)

  對此,國際軍貿研究機構提供的數據早就提供了實錘證據。

  數據顯示,雖然全球武器實際交付量在2018-2022年的五年間比上一個五年有所下降,但歐洲對飛機、坦克、火炮、導彈等主要武器的進口量卻逆勢大增。

歐洲之惑:“不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嗎?”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官網截圖

  為了不間斷拱火,美國及其主導的北約不僅強拉歐洲持續向烏輸送武器,同時趁熱打鐵地催促北約各國補齊軍費缺口。

  為了滿足美國和北約定下的國防支出佔比達到國內生産總值(GDP)2%的“硬指標”,很多歐洲國家被迫在通脹高企、財政困難的條件下增加軍費,而其中相當一部分將被用來採購美國軍火。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日前在歐洲議會一次外交和防務會議上稱,北約成員國今年的國防開支預計將比去年增加8%以上。

歐洲之惑:“不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嗎?”

  △北約官網截圖

  這其中,一些東歐國家的貢獻巨大。

  對烏軍援不遺餘力的“北約東翼”主要國家波蘭,自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以來大量採購美制武器裝備,導致軍費開支不斷上漲。

  去年波蘭的國防預算達到GDP的2.4%,已經超過北約的2%標準。而據波蘭領導人預計,今年該國國防預算將進一步增加到GDP的4%以上。

歐洲之惑:“不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嗎?”

  △波蘭TVP電視臺網站報道截圖

  有歐洲媒體發文指出,美國軍工企業從一開始就利用歐洲的恐懼情緒,把俄烏衝突視為有利可圖的商機。由此,原本可以投資于社會服務等領域的鉅額資金被用於研發和採購武器。

  然而,“將歐洲的安全建立在軍工企業及其投資者基於利潤的夢想之上,只會助長未來的戰爭並加劇人類的苦難”。

歐洲之惑:“不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嗎?”

  △“歐盟觀察家”網站文章截圖

  用美國匹茲堡大學客座法學教授丹尼爾·科瓦利克的話説,美國軍火商靠向全世界推銷武器發財,根本不在乎戰爭的結果如何,“戰火不熄就是他們樂見的結果”。

  “這更像是美國展示力量的工具”

  隨著“美式拱火”的變本加厲,美國的歐洲盟友們在對烏克蘭進行了一輪又一輪軍援、對俄羅斯進行了一輪又一輪制裁後,幾乎耗光了家底。

  在能源短缺、通脹高企、經濟低迷等多重衝擊之下,歐洲社會的購買力日漸萎縮。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當前歐盟消費支出約佔全球消費支出的18%,美國佔28%;而在15年前,歐盟和美國還各佔全球消費支出的四分之一左右。

歐洲之惑:“不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嗎?”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在這種困境下,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不僅要採購武器提供給烏克蘭,還要在有形無形的壓力下加強本國防衛,從而使自己的財政困境進一步加劇。

  早在2014年克裏米亞危機爆發後,北約就要求各成員國在十年內,將各自GDP的2%用於國防。但據美國《政治報》報道,截至今年7月北約維爾紐斯峰會召開之際,北約31個成員國中的“達標”國家僅有三分之一(11國)。

歐洲之惑:“不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嗎?”

  △《政治報》網站報道截圖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近期在歐盟會議上更是直言:歐盟的錢用得不是地方!

  “我們不應該出錢讓衝突繼續下去,而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無論財政手段還是政治手段,我們都應該利用它們來實現和平。但這不是歐盟目前正在做的事。”

歐洲之惑:“不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嗎?”

  △路透社報道截圖(題圖為匈牙利總理歐爾班)

  與俄羅斯關係的破裂以及對美國依賴的加重,令歐洲追求戰略自主之路變得更加坎坷,深陷於這場由美國一手挑起的地緣政治危機中難以自拔。

  曾多次呼籲推動俄烏和談的意大利前總理孔特近期發表文章,毫不客氣地批評歐盟缺乏“自主的政治和經濟領導力”,未能制定“有效的共同戰略”,並向美國政府“卑躬屈膝”。

歐洲之惑:“不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嗎?”

  △伊朗英語新聞電視臺網站報道截圖(題圖為意大利前總理孔特)

  美國《外交》雜誌日前刊發題為《西方會放棄烏克蘭嗎》的文章指出,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的高通脹給歐洲經濟帶來壓力,也讓歐洲民眾對長期支持烏克蘭的質疑聲音日益響亮。

  文章強調,對於歐洲人來説,衝突持續時間越長,就越難以應對,代價也越高昂。歸根結底,它更像是美國展示力量的工具,而無關歐洲的核心利益。

歐洲之惑:“不是應該出錢推動停火與和談嗎?”

  △美國《外交》雜誌文章截圖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策劃丨王堅

  記者丨黃彪

  編輯丨楊楠

  簽審丨王堅

  監製丨關娟娟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