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專稿:香港《亞洲時報》網站9月18日發表美國學者、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前教授約翰·沃爾什(John Walsh)評論文章《中國在高品質自然科學研究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文章高度評價中國科研品質及科研水準發展速度,指出美國政府為謀求霸權阻礙美中科技合作,妄圖以此遏制中國發展。文章批評稱,這一做法妨害科技進步,令人感到悲哀。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文章截圖
文章詳細介紹了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最新發佈的自然指數調研結果。作者認為,當前美國正竭力遏制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企圖使兩國科技“脫鉤”,在這樣的背景下,該自然指數調研結果意義深遠。
自然指數追蹤發表在82本高品質期刊上的科研論文,根據有關機構、國家或地區所發表論文的數量和比例等,反映全球高品質科研産出及合作情況。調研顯示,中國作者在2022年對高品質自然科學研究做出了最大貢獻,在高品質期刊上發表論文份額首次排名第一,超過美國。2022年全年中國作者的“貢獻份額”為19373份,美國為17610份。而在2016年,中國這一份額僅佔美國份額的37%左右。自2016年首次追蹤該數據以來,這種美國衰落、中國崛起的情形每年都在上演。約翰·沃爾什在文章中感嘆道:“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
在2022年全球被引用次數前1%的論文中,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分析結果,中國論文數量超過了美國。
此外,2019年中國大學培養了49498名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博士,而美國培養了33759名;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培養77179名STEM專業博士,或將達到美國(39959名)的兩倍。文章認為,這些博士生作為人才資源推動了中國科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高品質博士生的培養則有賴於向大學輸送學生的基礎教育體系。在這一方面,中國也“沒有讓人失望”。據美國《福布斯》雜誌報道,在針對15歲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調查中,中國學生的表現“遠超其他國家的同齡人”。
作者警告,美國企圖與中國科技“脫鉤”或許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從2011年提出所謂“重返亞太”開始,美國便試圖削弱中國,遏制中國的發展。現如今,軍事方面,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持續增兵;經濟方面,美國對中國施加制裁、關稅和出口限制;科技方面則大搞晶片制裁。近期,簽署44年之久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到期未獲續簽,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兩位物理學家攜1000名科學家聯名向拜登致信抗議。文章嘲諷道,美國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美中科研合作項目數量從2020年到2022年間下降了15%,巧合的是,該數字剛好與拜登前兩年支持率的下滑基本吻合。
約翰·沃爾什強調,美國的“脫鉤”戰略並沒有奏效,中國與其他科研實力較強的國家間合作仍在持續增長。考慮到中國在全球科技研發領域的領先地位,美國更應該與中國合作而不是競爭。美國妄圖通過孤立中國實現對華遏制打壓,以謀求全球霸權,甚至不惜妨害造福全人類的科學發展,這無疑是可悲的。(史赫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