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一帶一路”十週年之際,9月16日,由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觀察者網聯合主辦、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和《東方學刊》共同協辦、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支持的2023思想者論壇在上海舉行。本屆思想者論壇以“回顧與展望:‘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為主題,匯聚了海內外60余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 會上,巴基斯坦議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巴中學會主席穆沙希德·賽義德強調了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巴合作取得的成果,並將一帶一路代表的中國“互聯互通”價值與美國的“衝突對立”價值進行了比較。 以下為他在會上的發言稿,經輕微的刪減後發佈,以饗讀者。
穆沙希德:接下來將是動蕩的十年,但也將是變革的十年,多國領導人們近日發言中重點了這一點。
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俄羅斯總統普京稱,未來將是最危險的十年。美國總統拜登稱,未來將是決定性的十年。而德國總理奧拉伕·朔爾茨(Olaf Scholz)近日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中寫道,世界正在經歷“時代轉捩點”。
16日,賽義德視頻致辭
其中,也許最重要的聲明之一來自法國總統馬克龍。他去年曾表示,“西方300年來的霸權正在終結”。
這是變化的根本:全球力量平衡正在從西方向東方轉移。21世紀被稱為亞洲世紀,一方面有中國的和平發展和崛起,與此同時則是西方的衰落。
這這一風雲變幻的國際大環境中,我們迎來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十週年。該倡議由習近平主席發起,是21世紀最重要的發展和外交倡議,現在已經吸引了152個國家和無數個組織簽約。
令巴基斯坦很自豪的是,中巴走廊已成為一帶一路的軸心,是其過去十年間的頂梁柱和成功案例,在巴基斯坦創造8.5萬就業崗位,包容女性,給年輕人帶來希望,給窮人帶來就業,並通過推動巴基斯坦各省份以人為本的發展而加強我們的國家統一。
此外,中巴走廊還推動巴基斯坦能源、基建、農業、工業和教育事業發展。巴基斯坦認為,中國投資的大約260億美元十分重要,幫助我們在阿拉伯海建成了新的瓜達港,推動著地區互聯互通,因為中亞國家也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出海,使我們與他們建立了更緊密的關係。
中巴經濟走廊(圖源:新華社)
中國還在跟進一帶一路取得的成果:習近平主席發起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補充了一帶一路。我本人就曾于3月16日出席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目睹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議。
這些倡議的背後,是一個基於平等、多元、包容,連接文化、商業、各大州、國家和文明的世界觀,正是人類社會走出疫情和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世界觀,因為全人類集體的挑戰就需要我們採取共同的解決方法,而非基於衝突與對抗的方式。
中國的現代化和全球化道路基於自己的戰略文化和歷史,包括2000年前首次建立文化與經貿全球化的絲綢之路,以及用於抵禦外敵的長城。在近代,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征中倖存下來,並最終戰勝了敵人,表現出中國的耐心、恒心和毅力,而中國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遭遇的百年國恥,加強了中國拒絕就尊嚴、統一、領土完整和主權問題妥協的決心。這些也是全球南方的共同價值。
但我們對當今社會倍感擔憂。當前,世界上存在兩個對立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制度觀。中國強調現代化,西方,尤其是美國,則強調軍事化,不論是所謂“亞洲北約”,拉攏日韓的“新戴維營”,還是美日印澳四國聯盟和澳英美聯盟,西方在搭建制裁、關稅和保護主義壁壘的架構,強調衝突、對立和圍堵。
中國則在搭建溝通的橋梁,不論是調停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還是近日的約翰內斯堡金磚峰會(我也參加了),特別是在其中關於全球治理和人際往來的研討會上,中國提倡的一直是互聯合作。
巴基斯坦堅決反對任何新的世界大戰或圍堵,這些概念不屬於21世紀,現在應是互聯互通、和平和合作的年代,我們應共建一個既沒有霸主和也沒有受壓迫者的美好明天。
本文係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