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法國在尼日爾的駐軍將在今年年底前撤離,法國駐尼日爾大使將儘早返回法國。
尼日爾軍政府隨後發表聲明稱,法國大使和法國軍隊將離開尼日爾,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證明了尼日爾人民擁有捍衛主權的堅定決心和意願。
聲明強調,任何威脅尼日爾國家利益和意志的人都必須離開,尼日爾境內不歡迎帝國主義和新殖民勢力。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截圖
尼日爾曾是法國殖民地。據報道,法國現在在尼日爾有駐軍約1500人。
今年7月26日,尼日爾總統衛隊部分軍人扣押總統巴祖姆。當天深夜,政變軍人代表在尼日爾國家電視臺宣佈成立保衛祖國國家委員會,解除巴祖姆總統職權,由軍人政權接管國家事務。
政變發生後,法國一直拒絕承認尼日爾軍事當局。
8月3日,尼日爾政變軍人宣佈撤銷與法國的軍事合作協議,法國則聲稱軍事協議的解除只能由尼日爾合法政府決定;8月25日,尼日爾當局要求法國駐尼日爾大使48小時內離境,法方則表示,尼政變當局無權做出這一決定。
自軍方奪權以來,尼日爾民眾反法情緒高漲,首都尼亞美多次發生要求法軍撤離的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數萬民眾曾包圍法國駐軍基地,甚至部分民眾一度試圖闖入基地內,雙方關係持續緊張。
英國《衛報》報道截圖
對於法國此次宣佈將從尼日爾撤軍的決定,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時認為,一方面説明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在下降,而另一方面則可能是法國希望在西非地區主動止損。
此前,在馬裡問題上,法國就顯現出了在非洲影響力的頹勢,這次從尼日爾撤軍不過是法國在非洲影響力下降的另一個表現。
法國撤軍也有主動止損的考慮。現在,無論是非洲的地區形勢,還是歐洲周邊的形勢,其實對於法國來説都是不利的。法國在面臨內外挑戰的情況下,從非洲做一定程度的力量收縮,有被動因素,也有集中資源的考慮。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崔洪建進一步分析稱,近些年來,法國一直在對其非洲政策進行調整,但效果並不理想。
法國近年來不斷調整對非政策,比如説在對非援助和對非洲一些國家的軍事干預方面,法國想採取更靈活的政策,想讓非洲人、非洲國家感受到來自法國更平等的對待。
但總體來看,政策調整的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是因為調整方向不清晰;另一方面,是非洲國家近年來的變化和發展,很多時候超出了法國的預料和能夠掌控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