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0月3日電 題:文化味濃、煙火氣滿、潮流范足——中秋國慶假期重慶消費市場見聞
新華社記者周思宇、趙佳樂
隨著一道橘黃色光束緩緩打亮,演員戴上禮帽,站在門框前向遠處眺望,留下余韻悠長的落幕剪影。專程來到重慶體驗沉浸式話劇《霧起江州》,廣東遊客沈心怡在話劇落幕後久久駐足,直言“意猶未盡,跟隨角色進入故事,是一次全新的體驗”。
“近年來遊客不再滿足於‘打卡’拍照,更想慢下來了解城市歷史文化。”《霧起江州》導演孫瀾飛介紹,這部話劇打破傳統敘事方式,將舞臺融入一棟民國建築的9個房間中,觀眾跟隨特定角色挪移、參與劇情推進,感受故事背後的家國情懷。孫瀾飛説,假期演出市場旺季到來,每天近百張話劇票有時上午就會售空。
在中秋國慶假期裏,記者採訪感受到,山城重慶正挖掘利用獨特風貌和歷史文化,集聚優質資源、提質消費供給,為需求旺盛的消費市場再添“一把火”。
萬盛金橋吹打、酉陽土家族擺手舞、陜北秧歌舞……走進重慶園博園,一場場精彩的非遺民俗展演吸引著遊客。“本來是衝著各種特色建築來的,沒想到還能觀賞到非遺展演,真是不虛此行。”浙江遊客陳女士説。
夜幕低垂時,大型山水實景演出《重慶重慶》在兩江國際影視城上演,以超過1000平方米的大型水幕全景舞臺,融入聲、光、電技術,打造出立體三維的表演空間,由800余位演員帶來長達90分鐘的精彩表演,山水相映、情景交融間,在場觀眾掌聲陣陣。
來自貴州遵義的高中生周佳穆特地觀賞了紅色歷史舞臺劇《重慶·1949》。“演出互動感很強,看完感到熱血沸騰。”周佳穆説,旋轉交錯的立體舞臺讓觀眾“沉浸式”穿越到1949年的山城,感受紅岩英烈的精神力量。重慶一九四九演藝文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慧芳介紹,該劇目每天演出5至6場,預計假期總觀演人數將達4萬多人。
演員在《重慶·1949》中表演。新華社記者王全超 攝
看完文化味兒十足的演出,遊客們大多選擇穿街走巷,來一碗地道的重慶小面或一頓熱辣的重慶火鍋,感受飄散于山城上空的濃郁煙火氣。
“紅糖醪糟小湯圓一份,裏邊請!”在位於江北區觀音橋商圈的龍記山城湯圓店,服務生忙著接待不斷涌入的客人,店內很快滿座。門店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一家有70年曆史的“老字號”餐飲店,每到假期總有很多遊客前來“打卡”,有時要從早上9點一直忙到深夜11點。
步入不遠處的觀音橋好吃街,只見小吃攤前大排長龍、街區內叫賣聲絡繹不絕,遊客們端著美食大快朵頤。“感覺遊客消費熱情更高了,往年假期接近中午12點人才慢慢多起來,今年早上一開店人就很多了。”重慶新天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樊增海説,截至10月2日,觀音橋好吃街A、B區單日最高人流量突破25萬人次,單日總銷售額達260萬元。
遊客在龍記山城湯圓店點單。新華社記者周思宇 攝
在山城的煙火氣之間,一些新潮的消費場景也在悄然生長,為年輕消費群體提供更具特色、更有趣味的消費體驗。
在江北區北倉文創街區,不少遊客閒適漫步,體驗文藝“慢生活”。這個街區于2016年由一座老紡織倉庫及周邊老舊居民小區改造而成,如今街區內有著潮品文創商店、特色餐飲和文化展廳等多種商業業態,被一些年輕人稱為“精神糧倉”。
一家名為“欲飲”的咖啡館將國風藝術品作為店內主要裝飾元素,營造出別樣氛圍感,引得不少遊客前來消費。“很多人被店裏的氛圍吸引而來。”店員羅女士説,“年初以來,生意一直呈上升趨勢,每到節假日常常滿座。”
同樣是工業遺存活化利用,鵝嶺貳廠文創公園自成立以來,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藝術家與創業者,多元文化的碰撞讓這片文創園區煥發新的生機。貓咖、新潮的文創商店……各式各樣的業態為遊客提供了豐富選擇。“逛上幾個小時都不會膩。”一位遊客提著衣飾、文創用品等滿載而歸。
遊客在鵝嶺貳廠文創公園遊覽。新華社記者周思宇 攝
日益火熱的文化演藝、點燃消費活力的城市煙火氣、吸引年輕客群的潮流文創園……透過中秋國慶假期窗口可以看到,重慶消費市場發展更顯生機和韌性。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説,接下來將大力升級消費載體,培育新型消費場景,加快打造富有巴蜀特色、彰顯中國風範、引領國際時尚的國際消費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