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熱評丨這個“最火”黃金周 復蘇動力強在哪?
2023-10-05 10:15:0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黎萌

  中秋國慶節假期國內旅遊出遊預計達8.96億人次,假期前三天國內旅遊出遊3.95億人次、旅遊收入同比增長125.3%……旅遊火爆場景再現,這個被稱為“最火”的黃金周,今年有什麼不同?這兩天,有兩個旅遊打卡點的新聞,都跟“墻”有關,從中讀一讀人潮涌動中的新趨向、新變化。

  在三亞,天涯海角遊覽區迎來免門票之後的首個黃金周,遊客接待量節節攀升,新推出的項目不僅帶動景區盈利,還將消費吸引力輻射到周邊的天涯小鎮。三亞逐步拆除國有景區“門票圍墻”,多個景區觀光車等收入增加、旅遊業態進一步豐富。

熱評丨這個“最火”黃金周 復蘇動力強在哪?

  在武漢,地鐵黃鶴樓站的“紅墻”打卡點旁多了兩座服務亭,一座是母嬰驛站、一座是共享化粧間。“紅墻”原本是附近停車場的一段圍墻,相關部門將圍墻後移幾米,刷上顏色,為人們“和黃鶴樓同框”拍照留出空間。“紅墻”火了,地鐵口旁的小巷門店都租出去了,生意也好起來了。

熱評丨這個“最火”黃金周 復蘇動力強在哪?

  “拆墻”在門票上做“減法”,打破“門票經濟”的傳統模式,提供多元化的旅遊産品和服務;“刷墻”後在服務上持續做“加法”,刷出的不僅僅是網紅打卡地,更提供給公眾良好的旅遊體驗,還帶動了消費。兩者的“加減法”都體現了新思路、新創意,項目出新出彩,服務如果能持續到位,就能贏得好口碑,結果就會是“多贏”。

  從“門票經濟”到“綜合經濟”,從風景到“場景”,可以看到百姓需求的變化。近些年來,有多個景區推行免費開放,今年以來,文旅消費復蘇趨勢明顯,又有南潯古鎮等景區相繼推出門票免費政策。現在,有更多的人不滿足於走馬觀花的景區觀光遊,而更願意選擇休閒度假遊,這樣的轉型變化就在假期的旅行軌跡裏。隨著亞運會的持續升溫,“跟著賽事去旅行”成為新風尚;在上海黃浦江畔,一批具有百年曆史的老廠房、老倉庫變身藝術中心吸引遊客;特色小城市民俗酒店預訂量創新高,“反向旅遊”給更多地方帶來發展機會。

  從玩法“上新”到服務“有心”,可以看到供給鏈、創新鏈這一連串供給側的變化。今年旅遊新産品供給不斷升級,避暑遊、研學遊、親子遊、文化遊火爆,村BA、村超、演唱會等亮點“出圈”。深入發掘獨有和特有的文化元素,通過新産品、新服務把旅遊體驗切割成有趣的場景,打造差異化的旅遊項目,這也是創新消費場景的必然需求。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優質旅遊産品和服務供給”,體育遊、鄉村遊、生態遊、海洋遊等等都將大有可為。高品質發展,在大景區裏嵌入美好小場景,小創意裏也活躍著民生大需求。

  旅遊轉型升級,更多人將享受到性價比更高、更精細有心的産品和服務。更多的新産品、新業態,更精彩的風景在路上,帶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將不斷加力。

  (文丨陶郎)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