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和經濟高品質發展,中國明確提出“雙碳”目標,企業面臨“雙轉型”的巨大變革。在此時代背景下,施耐德電氣認為,企業的運行邏輯發生了變化,要實現穩健和長遠的發展,關鍵在於打造“可持續影響力”,而數字化與綠色低碳轉型正是打造“可持續影響力”的基礎與源動力。
施耐德電氣認為,“可持續影響力企業”包含五個方面。首先,企業要做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其次,可持續發展與全人類息息相關,企業要兼顧股東利益和生態夥伴利益,充分考慮整個生態系統,包括員工、合作夥伴、供應鏈上下游、社區大眾、非政府組織和機構等等。第三,企業只有將可持續發展融入主營業務的方方面面,才能不斷提供創新的綠色産品、技術以及服務,既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又支持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第四,既要做踐行者,也要做賦能者。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但仍有大量企業缺少減碳的整體思路和能力,急需經驗分享和技術支持,因此先行者的賦能具有重要意義。最後,要長期踐行可持續,企業需要進行深層次的管理文化變革。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企業必須通過管理和文化的變革,發動並激勵員工共同參與,才能構築深入人心的可持續影響力。
一、長期踐行者:可持續理念融入發展的方方面面
1. 推出SSI計劃,穩步實現可持續目標
2005年,施耐德電氣推出衡量自身可持續發展表現的量化指標體系——“可持續發展影響指數(SSI)計劃”,並且每三年或者五年更迭一次,通過設定更高的目標,不斷提升和超越自己。目前,施耐德電氣根據2021-2025年SSI計劃,促進“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高效利用資源,堅持誠實守信,創造平等機會,跨越代際釋放潛能,賦能本地發展”六項長期承諾的持續落地。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施耐德電氣SSI得分為5.28分,穩步邁向6分的年度目標。
施耐德電氣2021-2025可持續發展影響指數(SSI) 目標
2. 針對氣候變化挑戰,做出中長期碳中和承諾
針對氣候變化挑戰,施耐德電氣做出了長期承諾:到2025年,實現自身運營層面的碳中和;到2030年,自身運營層面實現“零碳就緒”;到2040年,實現端到端價值鏈的碳中和;到2050年,實現端到端價值鏈的凈零碳排放。
3. 打造端到端綠色價值鏈
現如今,碳排放已突破系統界限,企業低碳轉型更多來自供應鏈的壓力,上下游産生的碳排放往往比自身更多。以施耐德電氣為例,自身工廠的碳排放在整個供應鏈中只佔10%,而90%的碳排放來自上下游。因此,企業必須將整個産業鏈的關鍵流程納入規劃,才能真正實現碳中和。
施耐德電氣通過打造涵蓋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生産、綠色交付、綠色運維的端到端綠色供應鏈,不僅自身實現了低碳化發展,也推進了整體價值鏈的減碳進程。
綠色設計:施耐德電氣站在産品全生命週期的角度思考産品對環境的影響,在設計之初便考慮到了綠色材料的使用。力爭在2025年將産品中綠色材料的使用量增加至50%,並實現公司總營收80%以上的産品符合生態設計標準(Green Premium)。2020年,施耐德電氣發佈了全新一代無六氟化硫(SF6-free)中壓開關設備,以無害的乾燥空氣代替了六氟化硫這類溫室氣體。六氟化硫讓氣候變暖的威力是二氧化碳的23500倍,通過空氣替代,幫助電氣行業顯著降低了碳足跡。
綠色採購:施耐德電氣對供應商進行了碳排放水準評估,只有符合標準的供應商才能納入清單。同時,施耐德電氣還為供應商提供精益生産、數字化方面的諮詢服務提升能力,助力其落實節能降耗。
綠色生産:為了提高生産和運營效率,節約能源和資源,並促進清潔能源的規模化使用,施耐德電氣主要通過踐行數字化、循環經濟、清潔能源三大方式來推進和加快“零碳工廠”的建設。目前,在中國29家工廠和物流中心中,已有17家施耐德電氣“零碳工廠”,15家工信部“綠色工廠”和12家“碳中和”工廠,為産業綠色發展提供了可參考的借鑒。
施耐德電氣北京工廠部署屋頂光伏
綠色交付:在包裝環節,施耐德電氣從數字化、減量化、去塑膠等方面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並承諾到2025年一次和二次包裝中100%不含一次性塑膠。在運輸環節,除了廣泛採用電動汽車,施耐德電氣還搭建行業領先的物流運輸控制塔,通過可視化管理和大數據演算法規劃物流最佳路線,合併路線,減少空駛,從而降低能耗。預計到2025年,將因交通運輸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5%。
綠色運維:通過使用、維護和回收産品,實現全生命週期綠色管理閉環,推動循環經濟的同時,減少産品碳排放和環境影響。
二、堅定賦能者:“商業賦能+社會賦能”兩位一體
施耐德電氣認為,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創造社會價值的系統工程,不僅要從商業層面大力推動,更要努力賦能全社會。“商業賦能”與“社會賦能”兩位一體,才能全面賦能可持續發展。
1. 商業賦能
施耐德電氣通過綠色産品和解決方案賦能客戶、並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以及更廣泛的生態圈共同減碳,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效益。
賦能客戶:通過不斷創新的綠色産品和解決方案,目前施耐德電氣已經幫助全球客戶減少了4.81億噸碳排放,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達到8億噸。
賦能上下游供應鏈:據測算,供應鏈平均碳排放可達企業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並且,供應鏈上有大量中小企業,他們缺少減碳的技術與經驗,亟需先行者來帶動。為此,施耐德電氣打造了涵蓋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生産、綠色交付、綠色運維的端到端綠色供應鏈,並且在2021年啟動了“零碳計劃”,希望幫助全球前1000位戰略供應商到2025年將運營碳排放降低50%,其中包括在中國的230家供應商。“零碳計劃”啟動2年以來,全球供應商的平均減碳幅度已經達到20%。
賦能合作夥伴:為了賦能更廣泛的生態圈,2022年,施耐德電氣發佈“減碳大師”計劃,集結各行各業減碳先行者,一起打造綠色生態圈,影響和助力更多企業和個人在減碳之路上“有技可施”。作為“減碳大師”計劃的一部分,施耐德電氣還推出了面向全球的“可持續影響力獎”,發掘和表彰在踐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標杆合作夥伴、客戶和供應商。今年的獎項已經正式啟動,施耐德電氣期待更多的企業能積極參與,在這個平臺上相互分享交流,把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領先經驗傳遞到全世界。
2. 社會賦能
可持續發展不僅僅需要商業範疇的努力,要實現更有效、更長期的加速,也需要賦能社會層面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重視培養年輕人甚至下一代的理念和能力。
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支撐産業綠色低碳轉型:施耐德電氣的“碧播計劃”,通過“産教融合”的方式,攜手職業教育院校開展校企合作,賦能高水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推進“碧播計劃”的穩健運營,施耐德電氣攜手政府、産業鏈及合作夥伴、基金會、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機構,形成更強大的資源池。如今,施耐德電氣已經與全國80多所高職、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了合作,受益學生近9萬名,覆蓋電氣及能源管理、智慧照明及樓宇自動化、工業自動化和智慧製造等多個領域,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送具有數字化知識的技能型人才。
積極探索與大學的合作,幫助大學生結合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積極發揮綠色創新:通過舉辦Go Green賽事為全球大學生提供創新平臺,鼓勵學生們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目前,這項比賽已連續舉辦十三屆,有來自200多個國家的16萬餘名學生參與其中。今年,施耐德電氣以校企合作創新比賽的模式,將Go Green與“高校電氣電子工程創新大賽”結合,開拓全新企業賽道,為大學生發揮綠色創想,加強創新應用與實踐能力提供了平臺。
播種可持續發展綠色的種子,引導6-12歲孩子建立可持續發展價值觀、主動選擇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施耐德電氣志願者協會發起了“可持續發展少年課堂”項目,走進小學校園,讓孩子們更加自然地了解並接受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他們將可持續發展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一起傳遞可持續發展理念。今年,我們已經為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區的上千名孩子帶去了生動有趣的可持續發展課程。未來,這些課程還會走進更多的城市和學校。
提升公眾對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倡導大眾踐行綠色理念:通過開展“善行者”“凈灘活動”“拾荒慢跑”等活動,施耐德電氣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並號召大眾廣泛參與。2013年,施耐德電氣與巴黎馬拉松結緣,並幫助2019和2021年賽事實現了100%的碳中和。在中國,施耐德電氣攜手北京馬拉松,不僅為大賽提供志願服務,還召集員工、生態夥伴和用戶參賽,廣泛傳播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