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日前攔住600億歐元轉移資金方案,讓“等米下鍋”的朔爾茨政府驟然陷入鉅額預算危機。
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在聯邦議會發表講話試圖緩和由此導致的爭議,他誓言政府會繼續完成任務,並“儘快”制定解決危機的方案。他同時強調,德國會繼續支持烏克蘭。
此前朔爾茨政府承諾明年將對基輔的支持增加一倍,達到80億歐元。
△路透社報道截圖
朔爾茨信誓旦旦的同時,不斷出爐的各種數據卻顯示德國政府正面臨多重危機和內外矛盾。
朔爾茨去年2月曾在德國聯邦議院特別會議上稱俄烏衝突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轉折”,並宣佈了德國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重大轉向。從去年到今年,“時代轉折”下的德國是否真的找到了出路?
經濟為何“跌跌不休”?
德國聯邦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該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比第二季度下降0.1%,同比去年則下降0.8%。
△德國統計局官網報道截圖
一些德國媒體分析認為,這一跡象可能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陷入衰退的前兆,除了全球經濟疲軟之外,原因還包括德國高通脹導致私人消費支出下降等等。
△“德國之聲”網站報道截圖
11月20日,德國央行發佈的月度經濟報告預測,德國經濟第四季度可能再次萎縮。
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的預測,德國將是今年全球唯一一個經濟衰退的主要發達經濟體。
△歐洲新聞臺網站報道截圖
德國《南德意志報》日前評論説,由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紅綠燈聯盟”執政近兩年,但德國依舊面臨技術工人短缺、能源價格上漲創紀錄、數字化落後等困境。
△德國《南德意志報》網站報道截圖
德國商界人士也對功能失調的“紅綠燈政府”感到沮喪。
德國《每日鏡報》報道稱,一項調查顯示,超過1/3的德國中小型企業正在考慮重組公司,它們正面臨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增加以及整體經濟疲軟的困境。
△德國《每日鏡報》網站:《德國成“歐洲病夫”:中小企業越來越擔心競爭力》
另據德國聯邦統計局上月中旬公佈的數據,德國10月申請破産的企業數量同比增長了22.4%。而自今年6月以來,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破産企業的同比增幅一直在兩位數的範圍內。
據德國哈勒經濟研究所統計,10月德國企業破産數量“再次遠高於新冠大流行前的水準”。
△“德國之聲”網站報道截圖
有德國學者甚至對德國的經濟模式提出質疑,認為幾十年來推動德國經濟的貿易出口、製造業和汽車工業目前都出了問題。
此外,民調機構益普索上個月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通貨膨脹已經連續19個月成為德國民眾最關注的焦點。
△益普索民調顯示:在德國民眾最關心的三大話題中,擔心高通脹的比例達45%,位居第一。
通脹持續高企導致物價普遍上漲,國內消費下滑。加之能源成本居高不下、利率上升、國外需求疲軟等因素,德國製造業深陷困境。
而製造業向來是德國經濟支柱,佔其經濟總量的20%,高於法國等國10%的平均佔比。
德國製造業産出長期下滑,加深了該國“去工業化”的隱憂。
德國《每日鏡報》記者瓦雷麗·霍恩認為,德國經濟要想復蘇,關鍵是發現經濟衰退背後的各種深層次問題,並找到解決辦法。
“過去幾年中,由於經濟持續增長,由於有良好的貿易條件,有資金大量流入,很多隱藏的深層問題是看不見的。而如今的德國,問題全都暴露出來了,就像一隻動物被剝得只剩下骨架,實際情況一目了然。要想讓德國在未來實現再次繁榮,需要改變和修復哪些結構也一目了然。”
△“德國之聲”網站報道截圖
“我們正在慘痛的谷底掙扎”
很多有識之士注意到,德國經濟下滑至今,很大程度上源於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後西方世界的“挺烏制俄”政策。
數輪對俄制裁的反噬效應導致歐洲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進而導致歐洲通脹率持續高企,企業和民眾的生産、生活成本不斷加重,以製造業聞名的德國受到的影響尤其巨大。
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和德國研究機構分別預測德國經濟今年將出現0.3%、0.4%和0.5%的萎縮,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絕無僅有。
△《經濟學人》雜誌網站:德國經濟已從歐洲領先者淪為落後者
自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以來,隨著西方不斷將局勢推向失控,身為北約主要成員國的德國被推到了前臺,成了“挺烏制俄”的主力軍。
德國政府先後宣佈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將國防開支提高到國內生産總值的 2%,並設立1000億歐元特別國防基金用於聯邦國防軍的現代化建設,這被外界視為自1955年聯邦國防軍成立以來德國安全政策的最大改變。
△路透社報道截圖
雖然朔爾茨政府一直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更高等級的武器,但德國已經成為烏克蘭的第二大武器供應國。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留斯上個月還發佈了新的德國防務政策指導方針,稱“德國必須成為歐洲集體防禦的中堅力量”,他還表示,隨著“時代轉折”的到來,德國安全政策要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德國之聲”網站報道截圖(題圖為皮斯托留斯)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指出,德國憲法規定該國公共債務應該被限制在國內生産總值(GDP)的60%以內。如果按照朔爾茨的承諾大幅增加國防預算,用於醫療、教育、交通等其他諸多民生領域的資金勢必將被大幅削減。
分析認為,在經濟形勢不佳且前景難測的困境下,德國政府長期增加軍費開支的做法將對國內經濟産生重大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2023年烏克蘭危機的持續給德國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跌宕的能源危機正在慢慢演變為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
彭博社駐柏林記者奧爾尼·德福斯認為,面對國內民眾對政府執政滿意度的下降,德國聯合政府內的矛盾和內鬥有可能激化,再加上右翼民粹主義勢力的進一步上升,執政各黨將面對更為顯著的壓力。
“在本屆政府成立之初,德國致力於能源轉型。但是走了許多彎路,也讓民眾和企業遭受了損失。政府犯了一些錯誤,出臺的一些法律措施效果並不理想,讓人們感到不必要的恐懼。如今,我們正在慘痛的谷底掙扎。”
△“德國之聲”網站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