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魯平):12月6日上午,由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北京語言大學主辦,世界漢學中心承辦的“世界漢學講壇”迎來第十講,埃及著名漢學家大海(Professor Hassan Ragab)教授以“中埃文明互鑒與‘一帶一路’發展”為題發表演講。
他提到,中國和埃及都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兩國之間的文明交流史可追溯至數千年前。“馳命走驛,雲帆高張”促進了雙方在貿易、文化、科技等領域的深度交流。這種跨文明的交往不僅豐富了各自的文化內涵,更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大海教授表示,在過去十年裏,埃及和中國如同兩位攜手前行的老友,政治上緊密合作,經濟上深度對接。埃中兩國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埃及“2030願景”深度對接,持續賦能兩國經濟繁榮發展,推進合作持續深化,進一步釋放民心相通活力。
大海教授舉例稱,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埃中兩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合作取得重大成果。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項目、阿拉曼新城、齋月十日城輕軌等一系列項目已成為埃中合作的光輝典範,為埃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切實貢獻。
埃中合作並不局限于政府間高層交往,更體現在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上。大海教授通過具體案例展示了埃中兩國在各個領域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他表示,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果,這些成果不僅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構建更加緊密的埃中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海教授展望了新時代埃中文明交流互鑒的新機遇。他指出,隨著埃及正式成為金磚國家的一員以及非盟成為二十國集團正式成員,埃及與中國在這兩個合作機制下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共同探索文明交流的新途徑和新領域。
大海教授總結稱,埃及和中國作為擁有厚重文明歷史的國家,可以在全球化環境中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價值觀。通過交流、互鑒和共享,兩國將為促進文明的多元共存和相互尊重貢獻力量,推動構建更加包容和平衡的世界文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