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衝突爆發後第二個嚴冬的到來,反攻無果的烏克蘭以及西方“挺烏”聯盟集體陷入愁雲之中。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對8-10月的追蹤統計顯示,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新承諾的各類援助價值僅為21.1億歐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87%,創下去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的最低水準。
在調查的42個出資國中,只有20個國家在這三個月中承諾提供新援助,而美國和歐盟幾乎都沒有做出新的承諾。
該研究所援引軍事專家的觀點警告,如果沒有西方的大力支持,烏克蘭堅持不了太久。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統計報告截圖
“西方的分歧對基輔來説是個不祥之兆”
美國一直是烏克蘭最大的單一援助方,但現在卻成了援烏後勁最不確定的國家。
由於國會持續內鬥,白宮對烏援助已趨於停滯。
最新一次立法挫折發生在上周。
由於共和黨極端保守派議員和一些中間派議員的反對,美國會參議院否決了白宮提出的包括600多億美元援烏資金的一攬子撥款提案。
而白宮此前反復警告,如果年底前國會不能批准新的援烏法案,美國向烏提供軍事支持的資金將最終耗盡。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調顯示,目前有約三成美國人(31%)認為美國對烏克蘭提供的援助過多。其中,有近五成(48%)的共和黨人和傾向共和黨的獨立選民持此看法。
相比之下,歐洲的處境更為窘迫。
定於本月14—15日舉行的歐盟冬季峰會原計劃商討啟動與烏克蘭入盟談判以及對烏提供長期支持事宜。
但因匈牙利等成員國的堅決反對,不僅烏克蘭入盟問題遙遙無期,就連歐盟醞釀了幾個月的數百億歐元長期援烏計劃也幾近流産。
按照法國《世界報》的説法,自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公開承認前線戰事已陷入僵局以來,一種普遍的無助感始終籠罩著基輔的西方盟友們。
報道稱,在美國可能後退之際,“烏克蘭的命運似乎掌握在了歐洲人手中,但他們(歐洲人)顯然沒有俄羅斯那麼堅決”。
法國《世界報》:我們想忘記這場衝突,但它不僅沒有停止,而且看起來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就在美國國會參議院投票否決援烏提案同一天,七國集團(G7)就援烏問題舉行了視頻峰會。
應邀參會的烏克蘭領導人呼籲西方保持團結,警告這場衝突不僅關乎烏克蘭的命運,也關乎整個歐洲的命運。
然而,G7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除了宣佈對俄羅斯鑽石出口實施制裁外,只在口頭上對烏克蘭表示了“繼續支持”。
澳大利亞“對話”新聞網評論稱,過去一週以來,美國和歐盟的援烏計劃雙雙受挫,這讓人感覺烏克蘭的命運更有可能由華盛頓和布魯塞爾決定,而不取決於戰場。
“隨著援助資金開始枯竭,西方的分歧對基輔來説是個不祥之兆。”
澳大利亞“對話”新聞網報道截圖
“是否有必要繼續資助一場必敗的戰爭”
事實上,“俄羅斯似乎正在取得勝利”之類充滿“酸意”的預言,連日來不斷見諸西方媒體。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文章雖然極力為“保持對俄壓力”出謀劃策,但又不得不承認,俄羅斯有可能勝利,因為“獲勝的要素是耐力”。而在這種耐力的對抗中,烏克蘭的反攻行動已陷入停滯。
文章稱,如果目前的僵局繼續,西方會認為向烏克蘭提供資金和武器是一種浪費。與此同時,俄羅斯在國際上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西方對俄出口原油設定價格上限的計劃已告失敗。
《經濟學人》雜誌:西方國家堅稱它們會一如既往地支持烏克蘭,但世界各地的民調則顯示,許多人對此表示懷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一篇文章也認為,隨著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團結發生動搖,俄羅斯有理由期待一場“慢慢到來的勝利”。
文章稱,隨著嚴冬到來,不僅烏克蘭軍隊士氣正在漸漸低落,而且一場甩鍋推責遊戲已經開始,西方的政客和輿論紛紛指責烏克蘭行動得太遲,對西方建議又聽得太少。
總之,“西方聯盟目睹了自己對烏克蘭戰略的失敗,現在它們認為類似的援助基本上徒勞無功,因為烏克蘭不可能取得決定性勝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截圖
美國《國會山報》的文章則直言,目前烏克蘭正在打兩場仗:一邊要在戰場上繼續與俄軍作戰;一邊還要説服日益持懷疑態度的西方在前線出現明顯僵局的情況下繼續同意武裝烏克蘭軍隊。
文章認為,接下來的幾個月不太可能産生任何令人驚訝的結果。
原因很簡單:雖然烏克蘭可以在來年春天嘗試發起另一次反攻,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能否提供新的援助。如果美援中斷,歐洲將無力填補空白。何況歐洲在援烏問題上也出現了裂痕,波蘭和斯洛伐克都已停止向烏克蘭繼續提供武器。
“現在,無論是美國共和黨人還是其他戰爭懷疑論者都在問:是否有必要繼續資助一場永久戰爭,甚至是一場必敗的戰爭?!”
《國會山報》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