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俄烏衝突兩週年 人們更加認清這三點
2024-02-23 21:12:2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到2月24日,俄烏衝突持續了整整兩年。現在,兩國軍隊深陷拉鋸戰,美歐準備實施對俄新制裁,停火止戰的前景仍然渺茫。世界輿論紛紛盤點這場衝突造成的巨大創傷,對衝突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反思,停火止戰的呼聲也更加迫切。

  俄烏衝突是冷戰後在歐洲土地上爆發的最嚴重的一次局部戰爭。據聯合國人權高專統計,兩年來,俄烏雙方人員傷亡超過50萬,超過1000萬的烏克蘭人流離失所。這場衝突發生後,很快刺激全球能源價格、糧食價格飆漲,一些非洲國家甚至遭遇“糧荒”。隨著時間推進,衝突的負面影響不斷擴散。

  這其中,歐洲很受傷。不僅經濟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衰退跡象,民眾“援烏抗俄”的情緒也回落,不滿情緒逐漸公開化。2023年底,波蘭卡車司機因不滿歐盟救濟烏克蘭政策,長時間封鎖波蘭與烏克蘭的邊境口岸。德國、法國、比利時、羅馬尼亞、荷蘭等十多個歐洲國家的農民,因不滿廉價的烏克蘭農産品大量涌入以及歐盟的綠色能源政策,紛紛走上街頭抗議……

  如今,反思這場局部戰爭,外界更加看清:國際政治不是簡單的數學公式,冷戰思維是衝突的禍根,美國是製造對抗的推手。

  早在兩年前衝突爆發時,分析人士就普遍認為,這是冷戰思維和陣營政治發酵的結果。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不斷擠壓俄羅斯的安全空間,刺激了衝突升級爆發。美國這麼做,目的就是削弱俄羅斯、搞亂歐洲、把危機轉嫁給世界,進而從中漁利、維護霸權。

  兩年來,以烏克蘭危機為藉口,美國推動北約吸納瑞典和芬蘭加入,並試圖打造“亞太版小北約”,把更多盟友捆上自己的戰車。這導致全球局勢更加緊張。進入2024年以來,歐洲多國領導人和北約高級官員發出與俄羅斯開戰的警告,呼籲歐洲加速擴軍備戰。目前,北約在歐洲舉行的軍事演習“堅定捍衛者2024”,就是模擬與俄羅斯直接開戰。在美國的操盤下,世界大戰的風險被推高了。

  除此之外,這場持續兩年的衝突,還證明了一點:單邊制裁行不通,反而激化了矛盾與對抗。

  據統計,美國和歐盟兩年來先後出臺了13輪對俄經濟制裁,截至2023年11月制裁總數達到破紀錄的1.75萬項。但是,制裁沒能改變俄羅斯的戰場行動,對俄羅斯經濟也未造成實質性影響,反而令衝突演變成一場持久消耗戰,歐洲自身遭到反噬。

  一方面,地緣政治危機和經濟制裁持續發酵,損害了歐洲競爭力。2023年歐元區GDP增速僅有0.5%。另一方面,反移民、反難民、反全球化等思潮在歐洲甚囂塵上,助推民粹主義政黨逐步壯大。最近兩年,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歐洲多國議會選舉中勝出,被歐洲輿論稱為“政治海嘯”。

  歷史經驗證明,任何衝突的終點都是回到談判桌。烏克蘭危機長期化、複雜化、擴大化不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各方不得不承認,對話談判是解決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一直呼籲各方保持理性克制,避免危機升級擴大,共同防止戰爭風險外溢,防止出現更大規模的大國戰爭和人道主義危機,並派出特使穿梭多國斡旋。中方近期多次表態,哪怕和平只有一線希望,中方也不會放棄努力,將繼續為儘快止戰、重建和平發揮建設性作用。

  説到底,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大家都想要安全,但怎樣獲得安全?不能靠強化甚至擴張軍事集團,也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解決烏克蘭危機,當務之急是,各方展現誠意、共同努力,為當事雙方停火對話創造必要條件;從根本上説,必須堅持平衡、全面和理性的立場,烏克蘭的主權安全應當得到維護,俄羅斯的合理安全關切同樣應當得到尊重。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支持歐洲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

  唯有如此,這場戰爭才有望早日終結,歐洲才有可能實現長治久安。(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