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中塞關係為何堪稱“中非團結合作的典範”
2024-03-04 10:46:37來源:新華社編輯:趙妍

  塞拉利昂首都弗裏敦坐落在大西洋沿岸一個半島上,是西非地區一座良港。2月,當地正值旱季,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節。港口碼頭人聲鼎沸,船隻往來頻繁。

中塞關係為何堪稱“中非團結合作的典範”_fororder_20240229aa0f148849fb476897bb46938425ef6b_24752b4035a1484b91fd89590b4bf3e7

  這是2月20日拍攝的塞拉利昂首都弗裏敦市的一處海景。

  在這座塞拉利昂第一大城市,多個地標與中國有著緊密聯繫——中塞友誼大廈矗立數十載,中塞友誼公路是交通動脈,中塞建設者正攜手翻修國家體育場。當地居民同記者聊起中國時津津樂道,能用頗為標準的中文説出“友誼”這個詞彙。

  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塞拉利昂總統比奧2月27日起對華進行國事訪問。28日下午,在同習近平主席會談時,比奧總統再次強調“中國是塞拉利昂信任和依賴的朋友”。

  它們的名字叫“友誼”

  2018年8月,比奧當選總統4個月後,來華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並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元首就深化多領域合作達成廣泛共識。2021年5月,兩國元首通電話,在中塞建交50週年之際共話友誼與合作。此次來訪,比奧總統成為今年首位對華進行國事訪問的非洲國家元首。

  與中國的友誼,在塞拉利昂早已深入民心。

  中塞友誼大廈位於弗裏敦市中心,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方援塞標誌性工程,寄託著幾代當地居民對中國的感情。司機弗朗西斯·奧德懷爾出生於1971年,正是在那一年,中塞建交。“我們這代人見證了塞拉利昂與中國友誼的不斷深化。”他告訴記者,“如果沒有中國的幫助,弗裏敦不會有今天的面貌。”

中塞關係為何堪稱“中非團結合作的典範”_fororder_20240229aa0f148849fb476897bb46938425ef6b_8704b8e6d3774e7eaa501477f6f5839b

  中塞友誼大廈。

  一條長約11公里的公路以“友誼”為名,蜿蜒在蒼翠山林間,車輛川流不息,是當地的交通要道。“以往這裡路面窄、坡度大,整日塵土飛揚,雨季時坑洼泥濘,安全隱患很大。公路建成以來,這裡徹底擺脫了‘死亡陷阱’的名字,不僅讓出行更安全,還拉動了沿線發展。”站在公路一側,當地居民艾爾弗雷德·卡馬拉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中塞關係為何堪稱“中非團結合作的典範”_fororder_20240229aa0f148849fb476897bb46938425ef6b_7610ba605e5e4f9c9640b6829be17c9d

  中塞友誼公路。

  另一座“中國建設”——塞拉利昂國家體育場是塞拉利昂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讓歷經幾十年風吹日曬的老場館煥發新生機,是塞拉利昂人民的企盼。2022年,中國援助塞拉利昂國家體育場大修項目開工。記者看到,中塞兩國工人正在建設現場緊張忙碌,一座現代化的體育場館已初見雛形,預計今年年內可交付使用。

  中國駐塞拉利昂大使王擎説,近年來,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塞政治互信持續增強,務實合作穩步推進,國際協作更加緊密,為兩國傳統友誼不斷注入新的動力。

  塞拉利昂信息與公民教育部長巴赫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直言,塞中友好不是空談,是“堅不可摧的”,兩國合作“實實在在改變了我們人民的生活和國家面貌,我們對此深表感激,這才是真正的友誼”。

  “最快向我們伸出援手”

  兩國人民在風雨同舟中結下深厚情誼。中塞在抗擊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時共克時艱,在國際社會傳為佳話,是中非團結合作的力證。

  2014年,塞拉利昂暴發埃博拉疫情,中國是最早提供醫療援助的國家之一,向塞拉利昂派出大批抗疫醫護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黃燕就是其中一位。她清晰地記得,抵達疫情之中的塞拉利昂時,當地醫療資源已十分緊缺,能在一線值守的醫護人員已所剩無幾,中國醫療隊一趕到位於弗裏敦的中塞友好醫院,連倒時差都顧不上,立即上崗,填補人力空缺。當地高溫天氣中,中國醫生身穿防護服、防水膠靴,24小時輪流值守。“每次完成救治任務走出隔離區,衣服都能擰出水來。”黃燕説。

中塞關係為何堪稱“中非團結合作的典範”_fororder_20240229aa0f148849fb476897bb46938425ef6b_4e1a31dc4bc94b6db8ecd179ffc8b7f9

  2015年4月23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裏敦,中國援塞醫療隊醫護人員完成當天救治任務走出隔離區時,已渾身濕透。

  黃燕一直記挂著一個名叫妮可的女患者。由於病情加重,這個當時才21歲的姑娘情緒很低落,一度抵觸治療。“她特別焦慮,擔心家人會放棄對她的治療。”黃燕和其他中國醫生每天查房時都不斷鼓勵妮可,耐心地向她講解病情和治療進展,並反復強調一件事——“我們絕不會放棄她”。

  在醫務人員不懈努力下,妮可最終病癒出院,回到家人身邊。得知能出院,她在病房內情不自禁地跳起舞蹈,拉著中國醫生的手,感謝他們的“不放棄”給予自己第二次生命。

  新冠疫情中,中塞友好醫院又被指定作為收治感染者的定點醫院。中國醫療隊為當地培訓了大量醫護人員,攜手抗擊疫情。

  “患難見真情!無論是在我們遭遇埃博拉疫情還是新冠疫情時,中國總是最快向我們伸出援手的朋友中的一員。”巴赫説,“這種友誼讓我們感到驕傲,我也希望它能夠一直保持下去。”

中塞關係為何堪稱“中非團結合作的典範”_fororder_20240229aa0f148849fb476897bb46938425ef6b_840f2f89b5b4417f9473530bedd601c0

  2023年2月27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裏敦,一名中國醫療隊的醫生正在為患者檢查身體。

  自1973年以來,已有24批中國醫療隊來到塞拉利昂,備受民眾讚譽。“這裡的病人都很信任也很喜歡中國醫生,”中塞友好醫院産科護士長梅爾羅斯·迪蘭説,“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2023年12月,比奧總統專門接見了中國醫療隊,並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發文,為中國醫療隊的“不辭辛勞”和“專業水準”點讚,感謝他們“為改善塞拉利昂的醫療衛生服務作出貢獻”。他還強調“要繼續推動塞中政府間和人民間的交流合作”。

  “實現夢想的重要夥伴”

  20日上午,陽光明媚,在塞拉利昂大學孔子學院一處教學點,幾百名當地青少年聚精會神地扎馬步、出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塞大孔院是西非第一所孔院,成立於2012年,武術是其多年來的一項教學特色。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中文老師,可以同時傳授中國武術和中華文化。”塞拉利昂青年拉明·卡爾博一邊幫助孔院武術老師劉偉指點“師弟師妹”,一邊對記者説。

  2017年,卡爾博在這裡開始學習中文,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他還曾為此赴少林寺學習鍛鍊。“中國文化讓我學到很多,比如奮進的品格、堅韌的意志等,我希望將這些介紹給更多人。”小夥子説。

  塞拉利昂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陳學斌説,中國武術在塞拉利昂廣受喜愛。“不少大中小學都開設了武術課程,週末還有很多小朋友來孔院學習太極拳。”

  “武術熱”“中文熱”是塞拉利昂“中國熱”的一個縮影。在街頭,不少民眾一見到中國記者,都會用“你好”“早上好”等中文打招呼。據陳學斌介紹,隨著中塞經濟和人文交流不斷加深,掌握中文的塞拉利昂年輕人求職很有優勢,當地中文學習熱情日益高漲,孔院目前已設立22個教學點。

中塞關係為何堪稱“中非團結合作的典範”_fororder_20240229aa0f148849fb476897bb46938425ef6b_b87b44f0d5af464197c4a106f8f964a3

  2月20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裏敦,來自塞拉利昂大學孔子學院的武術教師劉偉在為當地學生上武術課。

  28日的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農業、經濟發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比奧總統表示,中國經驗為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提供了深刻啟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對促進全人類共同利益産生廣泛積極影響。

  巴赫認為,作為“全球南方”一員,中國為推動非洲和全球發展所作的貢獻,國際社會有目共睹,“中國是幫助我們實現夢想的重要夥伴”。

  非盟運輸事務高級政策官員瑞莎·艾達·阿洛格告訴記者,“中國的發展經驗對非洲、對廣大發展中國家都有益處”,希望非中“共同推動世界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塞拉利昂《阿沃克報》主編奧斯汀·托馬斯表示,期待今年的中非合作論壇會議推動塞中合作再上一層樓,為共築高水準中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能量。

  總策劃:呂岩松

  策劃:倪四義 李拯宇 應強

  監製:魏建華 韓墨

  統籌:林小春 齊紫劍 閆珺岩 孫浩 劉萬利

  記者:許正 史彧 張玉潔 帥才

  編輯:張代蕾 陳杉 王申 徐力宇

  剪輯:淡然

  攝影:許正 史彧 賽特 祖榮強

  新華社國際部製作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