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中國故事|阿吉拉姆的“少年派”
2024-03-26 17:42:20來源:新華社編輯:劉師廷

  藏戲,也稱為“阿吉拉姆”,是集説唱、表演、歌舞、文學于一體的綜合藝術。有著600多年曆史的“阿吉拉姆”,唱腔高亢優美、舞姿粗狂大方、劇情跌沓起伏、角色豐富多彩,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藏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如今,西藏地區許多村莊和中小學都擁有藏戲表演隊、藏戲興趣班,越來越多年輕人學習藏戲、熱愛藏戲、傳承藏戲。在當地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藏戲正在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古戲新傳:少年的堅持與夢想

  當眾多孩子選擇鋼琴、游泳或者編程作為興趣愛好時,13歲的旦增頓旦卻對600多歲的“阿吉拉姆”情有獨鍾。

  每逢週六日,旦增頓旦便和媽媽來到位於拉薩市八廓街的西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在那裏,他用兩個半小時,專注地練習唱腔基本功和藏戲表演技巧。

  “我被藏戲深深吸引,覺得它太酷了。我的第一個唱腔是爺爺教的。他唱得那叫一個霸氣。”這個夢想著未來能成為一名專業藏戲演員的男孩説。

  2023年,旦增頓旦和11歲的其梅卓嘎參演了西藏傳統八大藏戲之一的《頓月頓珠》,這也是西藏首部少兒舞臺劇藏戲。

  其梅卓嘎4歲開始學藏戲,在劇中扮演仙女和小鹿。旦增頓旦充當溫巴(旁白),這是他曾嘗試過的最具挑戰和最喜愛的角色。

  《頓月頓珠》以桑林王國為背景,講述了同父異母的兄弟頓珠王子和頓月王子共同面對艱難險阻,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的故事。

  在他們看來,藏戲充滿奇幻神秘色彩,就跟國外的《白雪公主》《海的女兒》等童話故事一樣有趣。

  在另一個劇目《蘇吉尼瑪·背水》中,其梅卓嘎和旦增頓旦再次攜手,分別飾演仙女和獵人。他們身穿藏戲服飾,獵人氣宇軒昂,仙女翩翩起舞。

  最近,這部劇在川劇、京劇、黃梅戲等100多個節目裏脫穎而出,兩位小演員斬獲第27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小梅花”獎。

中國故事|阿吉拉姆的“少年派”

2月26日,藏戲演員旦增頓旦(左)和其梅卓嘎表演藏戲劇目《蘇吉尼瑪·背水》。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傳統“阿吉拉姆”劇目,內容主要取材於民間故事、歷史傳説、佛教經典等。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吸引更多現代觀眾,西藏群藝館的老師們也計劃新編一些現實題材的藏戲劇目。

  旦增頓旦和他的小夥伴們如今擁有了更多的演出機會。除了拉薩雪頓節,他們還在藏曆新年、世界圖書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等時間節點表演藏戲。他們的演出也通過抖音、微信等互聯網平臺走向各地。

中國故事|阿吉拉姆的“少年派”

2月26日,藏戲演員單增班旦正在打鑼敲鼓為藏戲表演伴奏。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2005年,西藏全面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程。一年後,藏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在西藏,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藏戲興趣班。看到藏戲能像京劇一樣走進校園,西藏群藝館老師巴桑很高興。

  “孩子和家長給了我們動力。有的孩子即使去外地上學,也會通過微信向我們請教藏戲知識;放假回來時,他們會繼續來學習。”她説,“我相信,藏戲將成為他們一生的興趣愛好。”

  古韻今風:藏戲在都市的脈搏中跳動

  2015年,西藏群藝館開設免費藏戲培訓班。截至目前,累計培養約200名像旦增頓旦這樣的學員。

  同年,兩位資深藝術家——63歲的巴桑和64歲的普瓊,被群藝館聘請為課程指導老師。

  “我們一直演對手戲。她是《文成公主》裏的文成公主,我是松讚幹布。”普瓊笑著説。這對曾在西藏自治區藏劇團聯袂演出的老搭檔,用他們的智慧和經驗,為孩子們點亮了藏戲傳承之路。

中國故事|阿吉拉姆的“少年派”

巴桑(右一)和普瓊(左一)正在指導觀摩藏戲演員們的舞蹈動作(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日喀則市白朗縣有一支民間藏戲團。按照傳統,藏戲的表演場所多在鄉村的打麥場、牧場或林卡,無需幕布和燈光,一鈸一鼓就能配樂,一部戲能演上好幾天。

  “如今的藏戲舞臺,仍然會懸挂開山鼻祖唐東傑布的唐卡。在尊重和保留傳統藏戲精髓的同時,借助現代科技聲、光、電等效果,並配有滾動的藏文、中文字幕,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普瓊説。

  然而,學好藏戲並非易事。“要想成為一名好的藏戲演員,要同時具備話劇演員的表演技巧、歌唱演員的嗓音條件以及舞蹈演員的形體素質。”巴桑説。

中國故事|阿吉拉姆的“少年派”

旦增頓旦(中)正在與小夥伴們一起表演藏戲(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文化使者:藏戲走向世界舞臺

  以藏戲、唐卡、藏餐為代表的西藏獨有的文化符號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他們也將這些元素帶到更廣闊的世界。2023年,有超過5500萬人次的國內外旅遊者到訪西藏。

  在距離拉薩160多公里的山南市扎西曲登社區,藏戲給當地人帶來經濟收入與希望。雅礱扎西雪巴藏戲在這裡起源、發展和傳承,因此這裡也被稱為“藏戲第一村”。去年,社區接待1.6萬遊客,旅遊綜合收入超過185萬元。

  50多歲的尼瑪次仁是當地雅礱扎西雪巴藏戲團的老師。戲團共有30多位表演者。如何更好地吸引並留住年輕人,是藏戲和中國其他非遺共同面臨的發展難題,但這位藏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從未放棄。

  2022年,在他的邀請下,29歲的阿旺羅布加入藏戲團。他曾在西藏大學學習唐卡藝術。為儘快提高唱腔技藝,他每天爬上附近的山丘,跟著手機裏的音頻反復模倣,一練就是4個小時。

  阿旺羅布的目標是用5年時間成為配角,15年後成為主角。

  他不僅希望在國內更多城市展示藏戲的魅力,更有一個遠大的夢想——將藏戲帶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知道我們的文化一直在傳承、光大。”阿旺羅布説。

  事實上,藏戲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巴桑和普瓊曾跟隨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去過美國、加拿大、奧地利等十幾個國家演出。演出時,藏戲會配有英文字幕。

  旦增頓旦很羨慕他的老師們。他每週都有藏文、語文和英語課。“英語是最晚接觸的,也是最難學的。”他説,“但我想把英語説好,這樣我就能把藏戲的歷史和文化講給更多人聽。”

  總策劃:儲國強

  監製:衛鐵民、林建楊、劉暢

  統籌:桂濤、婁琛

  記者:程露、李華、春拉、劉洲鵬

  視頻製作:普布次仁

  編輯/海報:陸燁

  新華社對外部、新華社西藏分社聯合製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