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耶倫訪華後,希望美方切實“負責任”
2024-04-08 22:42:3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磊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將於9日結束對中國的訪問。她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也是時隔9個月再度來訪。期間,雙方舉行了多層級、多領域會談交流,一致同意共同落實好中美兩國元首重要共識,並在促進經濟增長、金融合作方面達成新的共識成果。耶倫表示,美中雙方“應當負責任地管理雙邊經濟關係”,並重申不尋求同中方“脫鉤”。

  耶倫的表態聽起來不錯,但具體怎麼落實,人們心裏並沒多少底。因為現實擺在眼前:美國針對中國的經貿科技打壓措施層出不窮,制裁中國企業的單子越拉越長。在一天天的“折騰”“挑事”中,再看耶倫口中的“負責任管理”,難免有種別樣的味道。

  中美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方一直認為,中美經貿合作本質是互利共贏,也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然而,美方這些年沒有與中方相向而行,沒有負起對本國民眾和世界的應有責任,所作所為有目共睹。

  既然耶倫這次談到“負責任”,那麼有必要説説什麼才是真正“負責任”。這絕不是僅僅對美國經濟負責、一切從美國利益出發,而是要為各自企業和人民創造更多實惠,也要考慮互利共贏,還要考慮應對全球挑戰、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如何做到這些?對於美方來説,有這麼幾個指標可以衡量。

  首先,不把經貿問題政治化,不以“安全”之名製造“不安全”。一段時間以來,從突擊搜查中企在美子公司,到禁止五角大樓從多家中國企業採購電池,再到打壓TikTok,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名阻撓中國發展的案例比比皆是。耶倫這次來訪,中方明確表達了對美方制裁限制中國企業、對華加徵關稅、對華投資限制等措施的嚴重關切。美方應當意識到:如果不改變泛化“國家安全”的慣性軌道,中美經濟關係就很難走上“正軌”。

  在此基礎上,中美經貿合作應按照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則辦事。前不久,眾多美企高管訪華,蘋果、高通等美企負責人紛紛表示將持續加大對華投入、繼續開展創新合作,這是企業的市場選擇。耶倫這次來訪,雙方同意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這些共識有利於緩解市場焦慮、提升市場確定性,也是中美兩大經濟體的應有擔當。

  耶倫此次訪華,還提出了所謂中國新能源産業“産能過剩”問題。事實上,這是個偽命題。所謂産能過剩,是指實際生産能力超過市場需求,而相關數據並不支持美方的觀點。舉例來説,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別為958.7萬輛和949.5萬輛;中國動力及其他電池總産銷量分別為778.1GWh和729.7GWh。從全球範圍看,優質産能不是過剩了,而是嚴重不足。中國的優質産能正持續滿足其他國家的需要。正如巴西三大洲社會研究所研究員馬可所説,中國的創新飛躍可以助力“全球南方”實現工業化或再工業化。

  相關專家對《國際銳評》指出,在新能源領域,僅僅因為中方提供了比美方更多的優質産能、更加受到世界歡迎,美方就將之定義為“産能過剩”,反映的是一種“只準我發財”的霸權心態。彭博社近期一篇報道分析指出,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絕大多數排名靠前的汽車出口商産能利用率處於國際公認的正常水準,美歐面臨的問題是企業效率不如中國企業,而不是中國“産能過剩”。可見,美方要做的,是尊重經濟規律,提高自身競爭力,而不是製造“産能過剩”這樣的偽命題搞不正當競爭。

  耶倫這次訪華,在廣州、北京兩地都表示美方不尋求同中方“脫鉤”。中方對此表示歡迎,更希望看到美方拿出實際行動。就在前不久,美國政府修訂去年10月出臺的限制向中國出口人工智能晶片的規定,進一步擴大限制範圍。如此“小院高墻”,與美方口中的“不脫鉤”形成鮮明對比。耶倫訪華後,美方應將“不脫鉤”承諾落到實處,維護中美兩國企業和民眾的福祉。

  今年是中美建交45週年。過往經歷證明,中美經濟利益深度交融,加強經貿合作有利於雙方,也有利於全球經濟增長。在中美關係止跌企穩的當下,希望美方與中方更多相向而行,以信為本,用行動兌現承諾,推動“舊金山願景”變“實景”。美方能否真正“負起責任”,全世界拭目以待。

  (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