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勞動者之歌丨在農田裏辦公 這個“土”專家,中!
2024-04-30 10:24:5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殷亮

  “五一”國際勞動節就要到了,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走過的每一步都浸潤著億萬勞動群眾的辛勤汗水和默默奉獻,他們在田野中,在廠房裏,在道路上,在搶險救援的最前線。新時代的勞動者不僅有力量,而且有智慧、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他們在各自崗位上譜寫著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系列報道《勞動者之歌》,致敬那些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業績的勞動者們。

  農民心中靠得住的“土”專家

  俗話説“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如何科學施肥,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站長王慶安研究了33年。王慶安不光自己研究,作為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他還把其中的道道兒給農民講得明明白白,成為當地農民心目中最靠得住的“土”專家。

  如今,河南小麥正在抽穗揚花,進入5月就是關鍵的灌漿期。其間,田間水肥管理好壞直接關係到今年小麥的收成。隨著找王慶安諮詢指導的農戶越來越多,他乾脆把辦公室直接搬到了農田裏。

勞動者之歌丨在農田裏辦公 這個“土”專家,中!

  一個個跟農戶溝通覆蓋面畢竟有限,王慶安就專門拍了短視頻,針對現階段春管共性問題“上攻略”。

勞動者之歌丨在農田裏辦公 這個“土”專家,中!

  在獲嘉縣土肥站工作33年,老王的手機已經成為當地農業技術諮詢熱線。他創建的“禾佳土肥”微信公眾號,發佈各類農業知識,技術指導不斷線,王慶安也成了很多農戶的知心朋友。

勞動者之歌丨在農田裏辦公 這個“土”專家,中!

  新鄉市獲嘉縣種糧大戶徐方子:去年剛好在爛場雨的時候,我們的小麥長得非常健壯。他站在我身邊,感覺到很踏實,豐收在望那種感覺。

  “土”專家守護糧食飯碗

  那麼,農戶們憑啥這麼信任王慶安?這還要從他數十年潛心研究土壤配方和施肥技術説起。

  獲嘉縣分佈有黏土、砂土和壤土,要想糧食高産,先要搞清楚不同的土壤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節怎麼澆水施肥。為此,王慶安在全縣設置了十個試驗點,一年四季泡在田裏收集數據。

勞動者之歌丨在農田裏辦公 這個“土”專家,中!

  新鄉市獲嘉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站長 王慶安:每年播種之前,我們根據試驗結果,向廣大農民群眾推薦三到四個配方。沒有細緻的工作,我們就拿不到準確數據,有了數據,我們才能有底氣地對老百姓説。

勞動者之歌丨在農田裏辦公 這個“土”專家,中!

  為解決農田灌溉用水多費人工的問題,多年來,王慶安一直在摸索滴灌和微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在國內,這種技術多用在大棚經濟作物管理上,大範圍地用在露天糧食田裏還很少。

  新鄉市獲嘉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站長 王慶安:成本高不高,操作複雜不複雜,澆水省力氣不省力氣,能不能用肥料……一系列難題。

勞動者之歌丨在農田裏辦公 這個“土”專家,中!

  不懂的就請教專家,回來後再一遍遍試驗,最終,王慶安掌握了糧食作物水肥一體化技術。這種方法在本地使用,不僅每畝能節水50立方米,減少20%至30%的肥料施用量,糧食還能增産15%以上。2019年,王慶安決定在全縣推廣,但最開始農戶並不接受。

  新鄉市獲嘉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站長 王慶安:開始時不相信,肥大水勤不用問人就能高産。你説的這個用水少、用肥料少,還能高産,這是不可能的。

勞動者之歌丨在農田裏辦公 這個“土”專家,中!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時,村民郭偉剛剛承包了200畝農田。土地是砂土地,南邊比北邊又高出將近1米,澆地難澆,還漏水漏肥。

勞動者之歌丨在農田裏辦公 這個“土”專家,中!

  在王慶安的精心指導下,郭偉的砂土田當年小麥畝産達到600公斤,比同地塊用傳統方法管理高出了1倍。農戶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紛紛開始在自己田裏舖上滴灌帶。

勞動者之歌丨在農田裏辦公 這個“土”專家,中!

  隨著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展開,現在王慶安更忙了。土壤情況深層再調查,水肥管理更精細,農技線上培訓上新,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

勞動者之歌丨在農田裏辦公 這個“土”專家,中!

  王慶安有個習慣,不管哪個農戶打電話跟他諮詢,他都會將對方的電話存下來。如今,他已經存了1000多個農戶的電話。

勞動者之歌丨在農田裏辦公 這個“土”專家,中!

  新鄉市獲嘉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站長 王慶安:農民在種地的過程中,是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者。我們能給他搞點服務,能使他多收點。你給老百姓一解決問題,老百姓説,老王真不錯,咱感到心裏可滿足了。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