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港股階段性反彈,哪些方面值得關注?專家解讀
2024-05-10 11:24:5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王雨晴

  近期,港股走勢呈現階段性反彈,今年1月底以來,港股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現也較為亮眼。業內專家表示,港股近期走勢與增量資金持續流入密切相關。

前四個月南向資金流入港股超2100億港元

  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南向資金流入港股市場超過2100億港元。

  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燕翔:增量資金的持續流入,也遠高於2022年和2023年同期,特別是3月、4月以來的規模都超過800億港元,是影響港股近期表現的直接因素。

  專家表示,增量資金的流入,與港股標的自身品質向好有著密切關係。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今,港股當中內地企業市值佔港股總市值的比例始終在70%以上。越來越多香港上市公司的業務也都與內地密切相關。一季度多項經濟數據顯示出的向好態勢,也成為港股標的的堅實支撐。

A股港股攜手上行,哪些方面值得關注?專家解讀_fororder_6

  香港致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肇越:隨著整體經濟情況的好轉,越來越多企業的經營情況也得到了好轉,因此就帶動了香港這些上市公司,大家對它未來預期越來越樂觀了。隨著內地和香港之間經濟往來的加強,即便是剩下這30%的香港的公司,它們絕大多數的業務收入來源也是來自內地市場。實際上我們看到香港市場的變化,和內地經濟現在的緊密度越來越高,很大程度能夠反映對於內地經濟的一個很好的預期。

港股通開放式指數基金迎來年內首次擴容

  南下的資金除了直接流入港股,還有一個渠道是投資港股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日前,港股通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也迎來了年內的首次擴容,對港合作正不斷落地。

  滬深交易所日前(6日)發佈港股通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名單調整公告,兩隻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納入港股通。此次調整是今年港股通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名單的首次擴容。

  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通過調整産品規模、投資範圍等指標,專門放寬滬深港通合資格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産品的範圍,使得更多産品有機會納入其中。

A股港股攜手上行,哪些方面值得關注?專家解讀_fororder_7

  華夏基金(香港)戰略總監 陳俊偉:監管機構平均每半年對産品名單進行審核調整,入選産品需要滿足一定的規模和投資標的的要求。同時,此次擴容也是首次將除追蹤恒指、恒生國企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之外其他非主流指數納入其中,這對進一步豐富了內地投資者的跨境投資選擇,佈局不同行業、不同風格的投資産品,具有里程碑意義。

  簡單來説:

  通過互聯互通機制,投資香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被稱為“南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投資內地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被稱為“北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A股港股攜手上行,哪些方面值得關注?專家解讀_fororder_8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 田利輝:由於條件限制,不少境外投資者對於A股個股難以深入研究。“北向”ETF提供根據市場和行業等進行投資判斷的金融産品,可以讓境外投資者便捷地通過“北向”ETF實現自己的投資目標。同樣,“南向”ETF也是內資跨境資産配置的重要渠道,能夠讓內地投資者便捷地投資在香港上市的優質企業。

合作加深 利好政策累積活躍香港資本市場

  專家表示,今年以來特別是近期,內地和香港在資本市場方面的合作不斷加深,也為香港資本市場活躍奠定了基礎。

  今年以來優化跨境互聯互通機制、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協同發展的政策不斷推出:

  3月13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表示,雙方同意繼續加強兩地資本市場務實合作和跨境監管執法合作,共同促進兩地市場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4月12日,資本市場新“國九條”當中,明確指出“堅持統籌資本市場高水準制度型開放和安全,拓展優化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機制”等部署。

  ​​​4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佈包括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合資格産品範圍等在內的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進一步拓展優化滬深港通機制、助力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協同發展。

  香港致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肇越:對港的這5條措施拓寬了兩地之間資金流動的渠道,使得雙方的資金流動的範圍更大,投資的標的更廣泛,更有代表性,能夠推動兩地之間資金的流動和兩地市場之間一體化程度的提高。

  中國銀河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 楊超:對投資者來説,這5項措施有利於豐富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工具,有助於吸引更多的內地資金南下,增加港股市場的交易活躍度,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人民幣在資本市場中的結算和使用範圍均將進一步擴大,這將極大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A股港股攜手上行,哪些方面值得關注?專家解讀_fororder_66

  在這5項措施中,專門提到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4月末,有4家企業在同一天向港交所遞交首次公開募股(IPO)招股書。數據顯示,目前港交所正在審批的上市申請有近百家,已經在內地監管機構申請備案到港上市的有幾十家,其中包括來自AI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製造業、物流等行業的企業。

  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燕翔:有數據預測,今年香港市場IPO募資額有望將超過1000億港元,IPO市場恢復活力將刺激股市交易和投資的活躍,進而提升流動性和成交額,有助於股票逐步回歸合理估值。同時香港市場擁有海外資金和國際影響力,對企業的全球化發展也有益處。

社保基金 險資等長線資金積極配置A股

  A股2023年年報日前披露結束,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情況顯示,包括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等在內的長線資金入市步伐正在不斷加快,A股中長期投資力量不斷壯大。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社保基金共現身近680隻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其中新進個股數量約為115隻,增持個股數量約為198隻。

  此外,截至2023年末,保險資金共現身超760隻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其中新進個股約155隻,增持個股約225隻。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共現身超780隻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其中新進個股數量約355隻,增持個股數量約為189隻。

  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持股數量相比2023年三季度保持增長。

A股港股攜手上行,哪些方面值得關注?專家解讀_fororder_10

  西南證券首席分析師 張剛:年報的數據反映出,社保基金、保險機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等長線機構投資者,在去年第四季度均進行了增持A股的操作。從宏觀經濟層面看,去年第四季度刺激經濟政策加碼,支持證券市場發展的利好消息不斷,這激勵了機構投資者的入市積極性。

  去年至今,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信號密集釋放。2023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降低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科創板股票等標的資本佔用風險因子;財政部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實施三年長週期考核,同時在社保基金的相關投資管理辦法中也規定,目前股票類、股權類資産最大投資比例分別可達40%和30%。今年,新“國九條”專門鼓勵社保基金、保險資金、養老金等長線資金進行長期投資。

A股港股攜手上行,哪些方面值得關注?專家解讀_fororder_11

  西南證券首席分析師 張剛:長期投資的市場生態,需要適配長期投資的基礎制度和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去年至今的一系列政策,通過完善績效評價、優化披露要求以及監管等多種方式,對長線資金加碼權益投資給予了更大的靈活度和自由度,這有助進一步提升長線資金的長期價值投資作用。

多家國際養老金機構加碼佈局中國市場

  今年以來,全球多個國家的養老金機構加速佈局中國市場,對中國資産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增加。

  今年以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名單繼續擴容。倫敦大學退休金計劃遞交了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的申請,並於3月正式獲中國證監會受理。此前,英國養老保障基金委員會在2月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申請,隨後獲批。與此同時,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養老金計劃委員會、瑞典第二國家養老金、泰國政府養老基金等多只境外養老金管理機構均已獲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並開展A股投資。

A股港股攜手上行,哪些方面值得關注?專家解讀_fororder_13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 田利輝:當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呈現提速發展態勢,紛紛加碼中國市場。這表明境外長期投資資金認可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前景,也説明中國在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方面的政策穩定性獲得認同。

  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3月,外國資金凈買入中國股票和債券分別達到17億美元和21億美元,這是去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中國股票和債券同時獲外資凈買入。

  中國銀河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 楊超:近期國際流動性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增持,以及人民幣資産表現良好,其背後核心的驅動因素是經濟基本面向好。經濟企穩回升,以及當前穩健的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保持一定的力度,以及持續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帶來支撐,這都將持續吸引各類長線資金加碼中國資産。(總臺央視記者 趙曙光 董彬 沙千 邵晨)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