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佈建國。次日,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數十萬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此後,巴勒斯坦將每年的5月15日命名為“災難日”。
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至今,加沙地帶死亡人數已經超過3.5萬人,受傷人數接近8萬人,更有近200萬人流離失所。很多媒體已經開始將本輪衝突稱為“第二次大災難”。
△美國公共電視網報道截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採訪時分析指出,新一輪巴以衝突是近年來持續時間最長、人道主義危機最為嚴重的一次。
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發動的軍事行動迄今已經超過了半年時間,10余萬加沙巴勒斯坦民眾的死傷規模,無論是巴以衝突還是中東地區的其他衝突,都是前所未有的。
加沙的基礎設施損毀殆盡,基本社會服務也完全停滯,醫療系統極度崩潰。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等諸多國際組織也指出,加沙隨時可能出現系統性饑荒。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報道截圖
李子昕進一步分析指出,本輪巴以衝突的延宕將會影響中東地區的穩定以及長遠的發展。
加沙衝突正在不斷向其他地區外溢。以色列同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的武裝屢屢發生衝突;以色列與伊朗也前所未有地對彼此本土進行了軍事打擊;也門胡塞武裝以“反以”為由將衝突引向紅海,對國際航運和供應鏈的安全造成巨大挑戰。
本輪巴以衝突目前還沒有找到平息方案,加沙的軍事衝突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將延續,雖然域內外的主要主權國家都在有意防範本輪加沙衝突出現大規模外溢,進而演化為區域性戰爭,但是這種局部衝突的長期延宕仍然會加深本地區的非傳統安全風險,進而對整個地區的安全環境産生影響。
由於衝突的長期存在,各國在亂局中往往會産生更加多元化的地區戰略訴求和利益分化,這種分化的差異可能會隨著衝突的延宕而不斷加深。
中東地區此前好不容易積累了一些和平與發展共識,稍有不慎就會重新滑回軍事對抗的老路上去。地緣政治的複雜化也會更多佔據各國有限的資源和精力,導致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出現惡化,長此以往,會對中東整體發展産生很不利的影響。
因此,即便中東發生整體性戰爭的概率比較低,但是各方仍然應當盡最大努力,讓當前的衝突儘快平息下來,不能放任自流。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楊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