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雲中錦書丨俄羅斯前駐華大使:我一生中的三個機遇都是中國
2024-05-16 17:03:46來源:央視新聞編輯:趙妍

  這幾年,傑尼索夫的開場白總是:“我是老一輩的人了。”回憶起在中國的過往,動輒就能跨過半個世紀,也因此,近十年的俄羅斯駐華大使生涯對他而言“過得很快”。今天,通過“雲中錦書:我和中國的故事”全球徵集活動,這位“中國人民的好朋友、老朋友、真朋友”有話想和大家説。

雲中錦書丨俄羅斯前駐華大使:我一生中的三個機遇都是中國

  “選擇了中文,就意味著選擇了命運”

  2013年5月,61歲的傑尼索夫從俄羅斯外交部第一副部長轉任駐華大使。在媒體見面會上,他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中文:“頭一句要説,吃飯了嗎?”

  已經數不清那是傑尼索夫第幾次來到北京了。如果你問他五月的北京哪最美,他會告訴你,郊區。“5月份比較熱,今年5月5號就立夏了。所以推薦你去密雲水庫,非常美麗。”

  這位外交官工作生涯的五分之二都在中國度過。只是,年輕時的他並不知道學習中文意味著什麼。大學時的他主修經濟,當時只是對中國感興趣。“我們現在經常引用的中國哲學家孔子生活在2500年前,但是他被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人視作‘現代人’。”在傑尼索夫的印象裏,中國儲存著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説。

  有一位也從事和中國相關工作的同事對傑尼索夫説了這樣一番話:“當年輕人選擇一門外語,他實際上是在選擇自己的專業。你選擇了中文,那就意味著,你選擇了自己的命運。”

雲中錦書丨俄羅斯前駐華大使:我一生中的三個機遇都是中國

  △ 年輕時的傑尼索夫在北京(圖自“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官方社交賬號)

  初到中國遇上“改革開放”

  1973年,傑尼索夫第一次來到中國。“記得當時中國的年輕人只是在髮型或者眼鏡的款式上有些不同,其他方面都很相似。”

  那時的傑尼索夫還沒畢業。他和另外一位同學被派往中國當翻譯實習生。他們在蘇聯駐華商務處工作,處裏沒有人會説中文。

  1978年夏天,傑尼索夫第二次來到中國,這次只用了半年,就在工作上取得了突破。12月,中國共産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大幕就此拉開。“恰好我又是一名經濟學專業的學生。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機遇。”

  傑尼索夫回憶,整個七十年代,兩國關係是“政治冷、經濟熱”;到了八十年代,政治氣候開始暖和;九十年代,各方面各層次的合作開始恢復,而且恢復得比較快。

  “即使在雙邊關係的困難時期,我與中國同事依然保持著良好和專業的工作關係。”傑尼索夫説,他把很多人視為朋友或老師,“老一代外交官都是傑出的專家。”

  傑尼索夫被外界評價為“務實的中國通”。他説,中俄是兩個大國,雖然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但建立了有效的溝通機制,使兩國能夠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不留下任何懸而未決的問題。

  “在當今整個世界都比較困難的時期,這樣一個機制能夠發揮作用,是包括中俄外交官在內的各方努力的結果。”

雲中錦書丨俄羅斯前駐華大使:我一生中的三個機遇都是中國

  △時任俄羅斯駐華大使的傑尼索夫(圖自“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官方社交賬號)

  駐華十年,“出席了他們的所有會面”

  2013年,習近平以中國國家主席身份出訪的第一個國家就是俄羅斯。時任俄羅斯外交部第一副部長的傑尼索夫負責安排這次訪問。

  “當時別人把我介紹給他,説我是駐華大使的候選人。我記得習主席説,我聽説他會講中文啊。普京總統答,傑尼索夫你試試,讓我們看看你是不是真有兩下子。”

  2022年,傑尼索夫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自己確實出席了兩國最高領導人的所有會面,不論是在北京還是莫斯科。“他們彼此理解,相互傾聽,而且十分尊重對方的意見。”

  傑尼索夫的中文很好,能不假思索地用閩南話説出“愛拼才會贏”。但他自己説,還是比不了年輕的時候:“我不得不擱置中文多年來處理其他問題。”傑尼索夫説,外交工作,其實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你必須聽從它的指引。”

  從踏上中國土地的那一刻算起,傑尼索夫已經和中國打了50年的交道。他説:“中國歷史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庫,世界上可能沒有其他國家能有如此豐富的數千年連續不斷的歷史。”

  傑尼索夫向正在學習中文和剛剛開始研究中國的青年人建議,不但要學好語言和歷史,還要對中國真正抱有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出色的成績。

雲中錦書丨俄羅斯前駐華大使:我一生中的三個機遇都是中國

  △ 傑尼索夫在“雲中錦書:我和中國的故事”全球徵集活動中書寫下“愛拼才會贏”

  (總臺記者 王斌 伊利亞 郝薇)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