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6日,日本內閣府公佈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産總值比前一個季度下降0.5%,按年率計算為負的2.0%。這是日本經濟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再次出現下降,並且低於市場預期。
具體來看,拉動經濟增長的消費、貿易和投資這“三駕馬車”,一季度全部出現下滑。其中,個人消費環比下降0.7%,連續四個季度負增長。
有分析指出,作為日本經濟支柱的汽車生産製造産業出現問題,也是造成日本一季度GDP下降的重要因素。
法新社報道截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時分析説,工資增長緩慢、通脹壓力持續、少子老齡化等多重因素,造成了日本個人消費持續下降。
首先,日本民眾收入增長緩慢。儘管日本政府把提高收入水準作為優先的政策課題,並推動日本企業普遍提高員工收入,但在一季度的數據中,沒能反映出對工資上漲的預期。
第二,通脹壓力仍然存在。由於第一季度日元出現了34年來最嚴重的貶值,加劇了日本進口商品和原材料的成本,持續的通脹也使得居民的生活成本上升。此外,日本政府此前對於水電煤氣的補貼結束,進一步減少日本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第三,少子老齡化的問題對日本內需造成長期的壓制效應。日本總人口規模不斷萎縮,導致日本社會整體的消費能力和意願不斷走低。
第四,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影響到日本消費者的信心。包括日本住宅的投資和企業設備投資下滑,也反映了內需的疲弱。
路透社報道截圖
項昊宇認為,日本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不僅凸顯了日本經濟的脆弱性,還表明日本經濟並沒有擺脫低增長的困境。
日本經濟現在面臨著深刻挑戰,它的問題是多方面結構性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儘管在今年3月,日本已經結束了負利率,但日本央行內部對於加息的看法仍有分歧,擔心過快加息可能會對經濟造成不必要的衝擊。
考慮到日本經濟的脆弱性,預計日本央行接下來會採取更為謹慎保守的貨幣政策,密切關注包括經濟數據、通脹趨勢、外部經濟環境等變化。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楊卓英 印梅梅 林博翰
編輯丨遊佳 林維
簽審丨劉鵬 江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