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邊走邊看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感受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
2024-05-18 11:04:24來源:環球資訊廣播編輯:婁珂馨

  作為人類文明的記錄者和保存者,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與歷史濃縮。

  莫斯科作為俄羅斯第一大城市,除了面積大,常住人口多,在這座城市還遍佈著大約450座國家和私人博物館以及各類檔案館。按照俄語裏常用的比喻方式,它們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國內外的文化和藝術愛好者以及遊客。

  總臺環球資訊廣播《邊走邊看》節目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俄戰略協作高端合作智庫副秘書長許昌志帶我們走進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

許昌志: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感受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

  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坐落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紅場上,是俄羅斯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始建於1872年,到現在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

  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建築風格屬於古典主義,從外面看是一座五層高的建築,造型規整嚴謹。主體建築的外部裝飾,大面積地使用赭紅色,在“帳篷頂”的個別裝飾點綴了一些白色,這種濃郁厚重的赭紅色與明亮耀眼的白色對比非常鮮明。從外觀上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座頂著白雪的紅色建築。

  之所以推薦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是因為它的建館理念是非常科學的。

  在俄羅斯的文化政策中,國家歷史博物館有四大職能——

  第一、保護遺産,也就是保護俄羅斯各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産。

  第二、教育公眾,使這些得到保護的文化遺産,成為歷史教育、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資源。

  第三、傳播文化,確保普通民眾有機會欣賞到國家的歷史文化珍品。

  第四、生産知識,對國家歷史和文明發展的本質特徵形成客觀認識,構成自我認同和族群認同的文化內核。

  這種辦館方針體現出對歷史、對文化、對人民的尊重。舉一個例子,2017年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舉辦了“1917年俄國革命100週年紀念展”,展覽主題為“夢想的力量”,強調當年大多數革命者對建立自由、民主、公正國家的渴望,也客觀呈現了各領域的改革圖景,展示了人民群眾為建設新社會所作出的貢獻。

  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建設突出兩大支柱:館藏和團隊。

  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有470多萬件藏品和大約2,000萬頁文獻資料,相當於俄羅斯全國國立博物館所有館藏的1/15。珍貴文物和展品數不勝數,如油畫、版畫,各個時期的檔案文獻,日用品、金屬品、影像資料等。現在,該館每年還要進行10-12次考古發掘,通過這種途徑,每年還會有7000-10000件的新藏品入庫。

  博物館有40個常設展廳,展出藏品大概是3萬件;還有4個臨時展廳,每年要舉辦本博物館、俄羅斯其他博物館和外國博物館的臨時展覽 30-35場。這些展覽包括各種主題展,比如1945年6月24日勝利大閱兵、俄羅斯各民族節日服裝,還有一些是配合重要歷史紀念日的紀念展。

  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也建立了電子館藏數據庫,在互聯網上向公眾開放,約有300萬件展品可以上網觀看,其中有4.5萬件珍貴文物,圖文並茂。每年這家博物館接待的觀眾約100萬人,其中一半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博物館網站的訪問量每年250萬次,在社交網絡上的訂戶大約有100萬。

  目前,博物館的科研團隊有將近300人,其中有100多位博士,建館150多年來,出版了1100多本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裏有很多中國元素。這些年,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博物館間的展覽交流不斷增多。比如,曾在我國巡迴展出過“俄羅斯帝國寶藏展”,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也舉辦過“山西古代藝術展”等等。2017年,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舉辦了“紀念十月革命100週年——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藏十月革命文物展”,把238件歷史文物運到中國展出,其中90%以上都是首次來到中國。展覽用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真實的歷史照片、精彩的美術作品,展現一段波瀾壯闊的偉大革命鬥爭、一次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

邊走邊看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感受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

  【紀念十月革命100週年——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藏十月革命文物展】

邊走邊看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感受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

  【1917年5月列寧在普基洛夫工廠工人大會演講】

邊走邊看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感受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

  【列寧十月在斯莫爾尼宮】

邊走邊看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感受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

  【1917年11月列寧在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講話】

邊走邊看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感受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

  【列寧私人物品:手提包】

邊走邊看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感受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

  【列寧在裝甲車上】

  許昌志認為,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每一次去都會有新的收穫。

  有機會就要看三類博物館:歷史類的博物館、軍事類的博物館和藝術類的博物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的藏品,包括展廳的設計,就包括了這三部分內容。在這裡,參觀者不僅能感受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也可以感受到一個民族的生命力,以及這個民族的創造力。

  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展品鑒賞:

  博羅季諾兵器窖藏

邊走邊看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感受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

  西元前18世紀—前17世紀

  偶然發現于比薩拉比亞省阿克曼區博羅季諾村

  銀,金,青銅,軟玉,蛇紋石,皂石

  1923年入藏,來自美術館

  博羅季諾兵器窖藏是最著名的窖藏之一,年代可追溯至西元前2000年,1912年農戶在土丘採石時偶然發現。

  這套窖藏包括兩柄銀矛頭、一個矛骱、一把銀匕首、一支金別針、四柄石斧、三個釘頭錘錘頭、三塊斧頭殘片、兩塊陶瓷片和兩塊青銅片。形狀精緻、做工精細的石斧堪比海因裏希·施利曼發掘傳説中的特洛伊城時所發現的石斧。石斧所用的深綠色軟玉採自薩彥山脈西部和東部,礦床與石斧發現地距離數千公里。

  人們至今仍驚嘆,誰能製作出這些神奇的手工藝品?無論是鑲金的裝飾匕首,還是與克裏特-邁錫尼戰士神秘力量的符號高度相似的金色別針,它們看起來更像藝術品,而不是日常用品。

  金盃

邊走邊看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感受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

  莫斯科,1709年;裝飾物,1709年—1720年

  黃金、鑽石、尖晶石、琺瑯、胡桃木;雕刻、錘壓

  高5.5釐米,直徑7.5釐米

  1932年入藏,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用特殊餐具藏品與全蘇對外商貿聯盟交換獲得。

  這座金盃由沙皇彼得一世製作,授予莫斯科總督馬特維·加加林後,被安上了一個特別定制的精美底座,由紅金和350顆原鑽及切割鑽石製成。

  杯子外底部有兩處銘文,一處是俄文“1709,俄國沙皇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制”,另一處是法文“為慶祝波爾塔瓦戰役勝利,授予貴族馬特維·彼得羅維奇·加加林”。這座金盃是紀念俄國在1709年波爾塔瓦戰役中獲勝的慶典活動獎品。

  馬特維·加加林後來被任命為西伯利亞總督,1721年4月,他因“濫用職權和隱瞞同謀”被捕並被處決,同時被處決的還有貴族亞歷山大·緬希科夫。

  塔曼石棺

邊走邊看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感受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

  西元前4世紀末—前3世紀初

  塔曼半島,塔曼-哥薩克村

  石棺發現于塔曼半島的雷薩亞-戈拉山上,由整塊巨型大理石製成,重達5噸。最初,它裝飾著鮮艷的圖案,玫瑰花結的花芯是鍍金的,壁龕的背景也是粉色。石棺發現于一處家族墓穴中,從石棺簡單的長方造型和屋頂狀棺蓋判斷,這處墓穴應是當地希臘化貴族的墓地。

  塔曼石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的豐碑,至今仍是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的璀璨明珠。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邊走邊看》

  圖片丨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