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歐洲頭條丨歐盟擬對中國電動車加稅 是“精明”還是“糊塗”?
2024-06-15 20:47:0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胡君顏

  電動汽車行業不僅是全球汽車産業發展的焦點,更是全球汽車産業競爭的熱點。不過這幾天,歐盟卻給這個行業的發展出了個難題。

  當地時間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其實在12日歐盟委員會正式宣佈此決定前,就不斷通過媒體放風,試探外界對此的反應。但事實情況是,此舉引發的廣泛擔憂是歐委會始料未及的。

歐洲頭條丨歐盟擬對中國電動車加稅 是“精明”還是“糊塗”?

  △歐盟委員會門前的旗幟

  歐盟離綠色轉型的初衷漸行漸遠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6月13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其間,林劍再次回應中方是否會出臺反制措施。

歐洲頭條丨歐盟擬對中國電動車加稅 是“精明”還是“糊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

  林劍表示,中方有必須捍衛的原則,那就是世貿組織規則和市場原則,也有必須維護的利益,那就是中國電動汽車産業和企業的合法權益。為此我們將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中國駐歐盟使團公使彭剛14日對外界表示,只有公平、良好和有效的競爭,才能提高企業和市場的競爭力。中國産品和企業來到歐洲,更會給歐洲帶來良性競爭,從而提高歐洲企業的競爭力,促進歐洲科技發展、企業實力和民眾福祉。

  歐盟中國商會代表方東葵告訴總臺記者,中國電動汽車産業不僅助力中國兌現自身減排承諾,出口到歐盟的電動汽車也為歐盟削減碳排放發揮重要作用,歐盟當前的做法與自身關於達成碳達峰和碳中和的主張背道而馳。

  歐盟中國商會秘書長 方東葵:我們呼籲歐方理性地聽取各方聲音,包括歐洲汽車企業的聲音。能夠從中歐經貿發展的大局,從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為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發揮應有的作用,讓中國新能源車為推動全球綠色發展目標發揮作用。

  歐洲研究清潔能源交通的專業機構T&E認為,歐盟不應試圖保護其汽車製造商免受有意義的競爭,因為這將限制歐洲人購買價格實惠的電動汽車。該機構指出,提高關稅的同時,歐洲政府部門應推動電動汽車的生産,否則將危及歐盟到2035年前實現100%清潔汽車的目標。

歐洲頭條丨歐盟擬對中國電動車加稅 是“精明”還是“糊塗”?

  △歐洲研究清潔能源交通的專業機構T&E網站文章截圖

  今年3月,正是這家機構做出預測,根據去年歐洲銷售的電動汽車中近五分之一(19.5%)是在中國製造的事實,到2024年底,這一比例有望達到四分之一(25%)。

  “精明”和“糊塗”只是一念之差

  多個歐盟國家很久之前就提出了碳中和理念,而中國電動車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成本上都滿足這些國家的需求。如今,歐盟卻堅持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産業存在“高額補貼”,這樣不利於碳中和計劃的做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曾經擔任波蘭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的皮霍欽斯基看出了問題的本質。皮霍欽斯基指出,歐委會做出的決定過於草率。無視其他國家和企業控製成本的行為並不符合邏輯。

  波蘭前副總理兼經濟部長 皮霍欽斯基:我曾擔任協調波蘭經濟政策的經濟部長和副總理,同時我也是經濟領域的專家和分析師。我悲觀地看待給中國電動車增加關稅的行為。因為今天我們需要的不是貿易戰,而是提高效率、提高技能和降低成本。而歐盟卻如此草率地做出簡單的決定。現在有些人認為某些國家生産的商品成本低,背後可能存在某種隱性補貼或者其他優惠政策,而不是因為這些國家和企業對成本控制得更加有效和理性。這不應是歐洲要走的路。歐洲已經進入了與亞洲汽車競爭的時代。20世紀70年代,韓國汽車和日本汽車出現在歐洲時,也有類似的競爭,歐洲當時就用提高關稅來解決問題,結果如何?最終還是要提高自身産品品質。

  “溢出效應”將為中歐經貿關係帶來挑戰

  歐盟中國商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加徵關稅不僅將嚴重損害中歐汽車企業及汽車供應鏈企業正當權益,扭曲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在歐洲市場公平競爭環境,還將衝擊中歐汽車及相關領域的正常經貿往來。其“溢出效應”更將對中歐經貿關係和雙邊關係帶來挑戰。

  對此,比利時中國經貿委員會主席德威特也認為,歐盟此舉將對中歐汽車領域和中歐經貿關係形成衝擊。

  比中經貿委員會主席 德威特:歐洲在對中國或其他國家的進口産品加徵額外關稅時需要非常謹慎,因為中國和其他國家也可能對我們的産品採取同樣的措施。我們還必須意識到,歐洲有一定數量的汽車製造商。例如德國汽車製造商,他們在中國市場上非常活躍,所以我們必須警惕總是存在報復性措施的風險。

  “精明”操作暴露自身“糊塗”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委員會12日披露的臨時關稅並非最終結果,其中還存在諸多變數。首先,在7月4日前,歐盟委員會還將與中國政府進行協商,並聽取相關企業的“申訴”。也就是説,到下月4日前的近三周時間是談判窗口期。此外,從臨時性關稅到正式關稅生效還需要歐盟委員會與27個成員國達成一致。

  而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披露後,歐盟成員國之一的匈牙利已經率先表態。匈牙利經濟部長納吉·馬頓13日在一份政府聲明中表示,匈牙利不同意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保護主義不是解決方案,相反,合作和自由市場競爭才是歐盟所需要的。

  同時,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以及德國本土三大車企——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寶馬集團、大眾汽車集團均對歐盟反補貼調查的初步結果發表聲明,稱其為“錯誤的決策”。

歐洲頭條丨歐盟擬對中國電動車加稅 是“精明”還是“糊塗”?

  △蔚來汽車發給記者的聲明原文截圖

  此外,蔚來汽車在回應記者採訪時發來聲明説,蔚來強烈反對用增收關稅這樣的方式阻止全球電動車的正常貿易,這對於全球的環保、減排和可持續發展而言是阻礙而非促進。蔚來不會因保護主義而動搖我們在全球市場長遠發展的決心。

  歐盟委員會以“加徵關稅”等方式來爭取政治利益的做法屢見不鮮。中國的電動車有著完備的産業鏈和運營模式,因此不僅價格低,品質和配置相比海外車型也更高,這些對於歐盟消費者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歐盟的“精明”操作會讓中國電動車的發展陷入困境嗎?或許這樣的“精明”只是暴露了自身糊塗。歐盟的糊塗恰恰在於用關稅保護來延緩甚至是掩飾自身在新能源賽道後繼乏力的慘淡。歐盟的“精明”操作很可能又是一次作繭自縛,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鬧劇。

  監製丨姜秋鏑

  主編丨梁弢

  記者丨顧鑫 沃龍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