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視頻]【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引領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嶄新篇章
2024-06-26 20:24:2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楊磊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啟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新進程。我國在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嶄新篇章。

  今天的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從2013年的57萬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126萬億元,佔世界經濟比重從12.3%提高到18%左右;糧食産量連續9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第35位上升到第12位;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81縮小到2.39;人均預期壽命在10年間提高到78.2歲;中國人民在精神上更為主動,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生態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惡化趨勢基本被遏制。

  10年多時間,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中國社會取得一系列歷史性、革命性、開創性成就。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結束不到一個月,在改革開放前沿廣東,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堅定的改革宣言,源自深刻的歷史自覺與宏闊的全球視野。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發展中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深化改革。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發展中遇到的深層次體制機制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悉歷史發展規律,精準把握世界發展大勢,掀開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歷史一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60項具體任務、336項改革舉措,從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等方面明確了改革的方向和重點領域。這次劃時代的重要會議開啟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協調、全面深化的歷史性轉變,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

  循大道,可至千里。10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次深入基層的考察調研中,不斷思考謀劃改革全局、推動改革實踐。在農村改革發源地安徽小崗,他提出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在上海浦東,他要求深入推進高水準制度型開放;在對外開放新高地海南,他賦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大使命;三次來到深圳前海,為前海的改革發展把脈定向,提出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三次赴雄安新區考察,從謀劃選址到規劃建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以大歷史觀擘畫這項歷史性工程。

  面對千頭萬緒的改革任務和空前巨大的改革壓力,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70多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挺進。創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創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創造性提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次重大理論突破;創造性提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體系,形成“中國之治”的制度圖譜。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加強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黨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等方面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

  持續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設立中央科技委員會,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理順多頭分散、條塊分割等問題,黨和國家機構實現系統性、整體性重構,黨的領導力、政府執行力進一步增強,國家治理效能顯著提升;面對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變的重要關口,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産權保護制度體系逐步形成,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全面落地實施,統籌推進22個自貿試驗區建設,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形成;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戰略設計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大力推動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以文化自信挺立民族精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從頂層設計到全面部署,從最嚴格制度到最嚴密法治,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環保督察、河湖長制、國家公園等創新舉措陸續出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國防和軍隊改革將能打勝仗作為改革的邏輯起點和核心指向,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這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特徵。

  10年多時間,改革充分銜接、相互耦合,不斷形成“1+1>2”的“化學反應”,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用8年時間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國832個貧困縣、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書寫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14億多中國人民攜手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從深海、深地到深空,創新之路上不斷標記下新的中國坐標;從中國“天眼”到散裂中子源,從量子信息到大飛機,科技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與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連續7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和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機遇。

  一切發展,都是為了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下,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最大的醫療衛生體系。教育普及水準實現歷史性跨越,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7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6000多萬套,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戶籍制度改革讓1.4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

  新時代的中國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千山萬水,披荊斬棘,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走出新時代的波瀾壯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不竭動力,必將書寫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

  風正勁,帆高懸,中國號巨輪向著強國復興的宏偉目標,前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