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洲央行前行長、意大利前總理德拉吉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共同發佈了《歐洲競爭力的未來》報告。
《歐洲競爭力的未來》報告截圖
這份報告由歐盟委員會一年前委託德拉吉編寫,致力於探討在地緣政治緊張和全球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歐盟應如何在決定未來的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領域保持競爭力。
歐盟希望德拉吉這位曾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期間拯救了歐元區的經濟專家能再出妙策,阻止歐洲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但有分析認為,這份主題異常廣泛的報告中的許多內容都可能引發爭議。
美國《政治報》歐洲版網站報道截圖
“錢從哪來?”
德拉吉在報告中警告,歐盟在全球經濟中所佔份額不斷縮小,正面臨“事關生死存亡的”挑戰。
數據顯示,經通脹調整後,歐盟27個成員國與美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差距已從2002年的略高於15%擴大至2023年的30%,主要原因就是歐洲生産率下降。
報告稱,歐洲想有效參與國際競爭,不僅需要更協調的産業政策和更高效的決策機制,還應每年額外投資8000億歐元(相當於歐盟去年GDP的4.5%),用於在高科技等領域實施徹底改革,以重振經濟。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題圖為德拉吉)
不過,多家媒體指出,德拉吉提供的是一幅理想圖景,而解決歐洲問題不會有奇跡出現。
歐洲新聞網發文指出,德拉吉有關為擴大歐盟支出提供資金、優化歐盟決策機制等提議雖然是歐盟長期以來的要求,卻一再遭到成員國的反對。
文章認為,這種情況很難改變,因為許多歐盟國家政府正面臨極右翼政治勢力日益增長的威脅;尤其是作為歐盟一體化雙引擎的法國和德國,其領導力在最近的一系列選舉後已遭到削弱,從而使歐盟內部更難就改革達成一致。
歐洲新聞網報道截圖
相比之下,更棘手的是“錢”的問題。
正如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歐洲項目負責人范裏吉所説,德拉吉的報告缺乏有關扭轉歐洲經濟衰退所需的鉅額投資來源的細節。
“錢從哪來?這確實是一條底線,特別是考慮到德國的經濟以及歐洲整體經濟形勢和財政狀況。”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官網截圖
歐盟特別是歐元區雖然近期出現通脹降溫、經濟回升的跡象,但有分析指出,這主要得益於法國服務業在巴黎奧運會期間反彈強勁,而這一勢頭難以持續。
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繼續惡化;與此同時,新訂單數量持續下降,企業信心依然不足。
路透社報道截圖
德國的情況尤其不容樂觀。
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發佈的秋季經濟預測報告顯示,受週期性和結構性因素影響,德國經濟繼去年萎縮0.3%後,今年仍將陷入危機。
與該研究所發佈的夏季經濟預測相比,德國經濟今年增長預期下調了0.4個百分點,明年增長預期下調了0.6個百分點。
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官網截圖
有錢也都讓美國賺了
歐盟及其第一大經濟體德國的經濟持續低迷,不僅是歐洲“差錢”的“因”,更是歐洲跟隨美國年復一年“挺烏制俄”種下的“果”。
其實,德拉吉報告中很清楚地提到了歐洲保持經濟競爭力面臨的幾大挑戰:俄羅斯的廉價能源不再可用、保護主義正在加劇,歐盟需要大幅增加軍事開支……但報告裏沒有明説的是,這些挑戰幾乎全是美國給歐洲挖的“坑”。
報告指出,在能源競爭力方面,歐盟與主要貿易夥伴存在巨大差距。目前,歐盟的天然氣零售和批發價格是美國的3至5倍,已經成為阻礙歐盟能源密集型産業和整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歐洲競爭力的未來》報告截圖
有關保護主義,報告以關鍵礦産領域為例提到,美國通過出臺《通脹削減法案》等保護主義政策不僅有利於加速發展其國內礦産加工、精煉和回收能力,更是為操控關鍵礦産供應鏈提供了行動框架。
《歐洲競爭力的未來》報告截圖
已經被能源危機和美式保護主義政策坑到體無完膚的歐洲,還將面臨特朗普一旦重返白宮後可能加徵關稅的威脅。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與民主黨候選人哈里斯競選總統之際,特朗普再次拿出其“美國優先”經濟議程,誓言要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高達20%的關稅。
他甚至直言不諱地對包括歐盟在內的美國貿易夥伴發出新的警告:如果敢在跟美國做生意時“去美元”,將面臨100%的美國關稅。
另據知情官員透露,特朗普如果重新當選,還可能恢復拜登暫停的對歐盟鋼鐵、鋁等商品徵收的關稅。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面對如此不確定的歐美關係前景,不敢偏離“政治正確”軌道的歐洲多數國家還要承受永無止境的援烏和軍費壓力,而這些錢又大多進了美國的腰包。
德拉吉報告顯示,歐盟國家嚴重依賴外國國防裝備,近三分之二的軍事採購來自美國。
據統計,從2022年年中到2023年年中,歐盟各國共花費了750億歐元採購武器裝備,其中63%的合同給了美國公司。美國對歐軍售在2021年至2022年間增長了89%,但同時,美國市場對歐洲公司仍然關閉。
《歐洲競爭力的未來》報告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為借烏克蘭危機重振歐洲軍工産業、擺脫對美依賴,歐盟委員會早在今年3月就公佈了歐盟首份《歐洲國防工業戰略》。
但7月在北約華盛頓峰會上通過的《工業能力擴張承諾協議》規定,在布魯塞爾負責制定軍備産品聯合研發方案的機構不是歐盟,而是北約。
有德國媒體評論稱,這意味著北約只想加強“北約的軍工生産”,而不是“歐洲的軍工生産”。作為北約的實際操控者,美國軍工業更希望自己能在歐盟軍火市場長期保持強勢地位。
德國《青年世界報》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