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奧斯陸協議》簽訂31週年。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以色列在美國正式簽署了這一協議。那麼,什麼是《奧斯陸協議》?現在為何名存實亡?
1993年,在挪威的斡旋下,巴以雙方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經過歷時數月的14次秘密談判,最終在加沙地帶和傑裏科先行自治等問題上達成原則協議。當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以色列在美國白宮南草坪正式簽署了《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也就是《奧斯陸協議》。時任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和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出席了當天的簽署儀式。
《奧斯陸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巴以雙方相互承認對方的合法權利和政治權利,並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為巴勒斯坦人民成立一個巴勒斯坦臨時自治機構,最終將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實現巴勒斯坦問題的永久性解決。
簽署《奧斯陸協議》後,巴以雙方又簽署了多項協議,解決巴以衝突的“奧斯陸模式”逐步形成,雙方開始了以“土地換和平”為核心原則的奧斯陸和平進程。“土地換和平”原則也是“兩國方案”實現的重要條件。
然而,1995年,拉賓被反對和平進程的以色列極端分子刺殺。巴以雙方此後的談判一直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2000年7月,巴以戴維營談判也沒能取得積極進展。僅2個月後,2000年9月,以色列強硬派領導人沙龍強行訪問阿克薩清真寺,導致巴以大規模武裝衝突。此後和談屢次重啟,又屢次中斷,奧斯陸和平進程名存實亡。
總臺記者 趙兵:我現在所在位置就是在以色列特拉維夫著名的拉賓廣場。時至今日,我們看到的依然是以軍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地區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是加沙民眾的大規模傷亡和離散,依然是兩國人民飽受戰火的磨難。
從歷史層面來看,巴以雙方雖簽署《奧斯陸協議》,但是在具體實施方面,雙方圍繞耶路撒冷地位、約旦河西岸邊界劃分、難民回歸權等問題分歧嚴重。
此外,在巴勒斯坦分析人士和加沙民眾看來,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無論是在加沙地帶長達11個多月的軍事行動,還是以色列議會通過反對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提案,以色列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在破壞《奧斯陸協議》。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 穆斯塔法·易卜拉欣:以色列犯下了所有破壞《奧斯陸協議》的罪行。即使內塔尼亞胡此前聲稱支持《奧斯陸協議》,但實際上他一直在削弱這項協議。
當地民眾 艾曼·哈姆丹:以色列人沒有履行任何《奧斯陸協議》的承諾。
而美國作為《奧斯陸協議》所謂的見證者,卻長期單方面偏袒以色列,無視巴勒斯坦的訴求,導致中東和平進程偏離正軌,《奧斯陸協議》名存實亡,美國難辭其咎。
央視記者 劉旭:時至今日,新一輪巴以衝突已經發生近一年的時間,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停火談判仍然未能達成。美國持續為以色列提供重達2000磅的重型炸彈和直升機載空地導彈等武器裝備,並與以軍保持接觸,協調其行動。
總臺記者 趙兵:可以預見,只要美國不改變其為一己私利攪動中東局勢的立場,無論《奧斯陸協議》還是其他協議,都無法結束巴以之間的慘烈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