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洲多國紛紛收緊移民政策。
自本月16日起,德國在所有陸地邊界恢復護照檢查,理由是非正常移民數量的增加給德國帶來了沉重負擔,必須採取措施保護德國免受恐怖主義和跨境犯罪的威脅。
德國這一預計將實施六個月的政策,被一些媒體解讀為“申根區崩潰的開始”,同時引發了鄰國的強烈反對。
△英國《衛報》報道截圖(題圖為德國內政部長南希·費澤)
對待移民:歐洲多國“比狠”
除了最引人注目的德國,其他不少歐洲國家也採取了相應措施。
面對大批移民涌入所帶來的人道主義危機和政治危機,法國選擇了嚴防死守或者加大遣返力度的封堵政策。
西班牙暫時關閉了與北非國家摩洛哥的陸地邊界。
而作為非洲和中東戰亂地區難民和非法移民前往歐洲的主要登陸地之一,意大利去年11月就與阿爾巴尼亞簽署協議,計劃在阿境內建造移民收容中心,以幫助本國分流。
△黎巴嫩“廣場”電視臺網站: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今年6月初宣佈,與去年同期相比,意政府已成功將抵達該國的非法移民人數減少了60%。
也有相對“溫和”的國家。
比如,瑞典政府近日出臺政策,鼓勵移民自願離境,並提供每人35萬克朗(約合24萬元人民幣)的補貼。
△瑞典“本地”新聞網報道截圖(題圖為瑞典移民大臣約翰·福塞爾)
還有通過特殊方式表達對歐盟移民政策嚴重不滿的國家。
匈牙利總理辦公室主任蓋爾蓋利·古利亞斯日前就威脅説,將把抵達本國與塞爾維亞邊界的難民送到布魯塞爾歐盟總部。
“(我們的)目標是不讓移民來到歐盟成員國。過去十年,匈牙利一直都在歐盟外部邊界阻止移民,如果歐盟的政策使匈牙利的這種典型做法成為不可能,那麼我們準備為所有抵達匈牙利邊界的人提供(前往布魯塞爾的)單程票。”
△歐洲新聞網報道截圖
自經歷2015年至2016年難民危機以來,歐洲對難民和非法移民的不滿情緒持續高漲。尤其是在俄烏衝突持續的背景下,歐洲社會普遍感受到“難民疲勞”。
各國民眾對外來人口負面影響的強烈抗議不斷加深著社會內部的分化,這也成為極右翼勢力近年來在歐洲重新崛起的催化劑之一。
許多極右翼政黨通過煽動對移民的恐懼獲得選民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移民問題不再只是一個社會經濟問題,更成為了政治問題。
“他們一邊裝善良,一邊將難民拒之門外”
上個月,英國多地發生圍繞政府移民政策的抗議和衝突,釀成了13年來英國規模最大的暴力騷亂。
△路透社報道截圖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董一凡認為,政府的政策措施未能有效應對移民潮,讓英國民眾積怨已久。
“近年來英國經濟,特別是生活成本以及醫療等方面的危機,加重了英國民眾對移民在這些社會領域稀釋本土居民利益的擔憂和焦慮。與此同時,英國政府近年來雖然採取了多種措施,但卻未能有效阻止大量難民、移民跨越英吉利海峽源源不斷來到英國,導致當前英國社會對移民問題的關切和焦慮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準。”
就在不久前,英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打擊偷渡團夥和非法移民的新措施,然而偷渡到英國的難民和非法移民仍然有增無減。
本月3日,一艘從法國北部海岸出發的難民船在試圖穿越英吉利海峽途中傾覆,導致12人死亡,包括6名兒童和1名孕婦。遇難者大多來自東非國家厄立特裡亞。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截圖
儘管這是英吉利海峽今年以來發生的最慘重船難,但英國內政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此事發生後的一週內,仍有1000多名難移民試圖乘坐小船橫渡英吉利海峽。
在法國移民協會加萊地區協調員威廉·弗亞爾看來,這些難移民的産生恰恰是因為英國等西方國家在前殖民地挑起戰火,並搞垮了當地的經濟。而當這些國家的難移民背井離鄉逃亡海外時,英國等國作為始作俑者卻無視自己的責任,拒絕接納他們。
“西方國家只是一味説要打擊偷渡者、修建邊境墻等各種設施,但最後這些措施有什麼效果?完全沒有解決問題!每年從這裡(法國)偷渡到英國的人數都會創紀錄。我們的目標是社會不再需要我們這種援助難民的組織,而西方國家能夠負起應有的責任。但這些國家拒絕負責,還實行種族歧視政策。他們簽署《難民公約》時完全就是一副虛偽的面孔。”
△威廉·弗亞爾(資料圖)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阿南德·梅農指出,當前西方國家移民政策陷入困境的根源在於其所奉行的雙重標準:它們一方面試圖把自己塑造為善良、慷慨和人道的典範,另一方面卻又在實際行動中築起高墻,將那些因戰亂與貧困而流離失所的難移民拒之門外。
△《紐約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有分析人士進一步批評指出,這些難移民的原籍國往往正是因為長期遭受西方國家蠻橫干涉才深陷動蕩與貧困。而西方如今在移民問題上的甩鍋推責又加劇了這些國家的人道主義危機,令人深感寒心。
他們認為,要想真正減少難移民數量,必須從源頭上解決引發衝突與戰爭的根本問題。高築壁壘非但無法根治這一全球性痼疾,反而會加劇社會分裂與不公。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道截圖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策劃丨龔晨
記者丨王全文
編輯丨楊楠
簽審丨王堅
監製丨關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