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文化中國行丨“大系”薈丹青 文化大工程賡續千年文脈
2024-09-20 09:58:2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位樹理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與國脈相連。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批准、高度重視、持續關注,並且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項縱貫歷史、橫跨中外的重大文化工程。“大系”一共編纂60卷226冊,收錄了從先秦到清末的中國繪畫藏品12400多件,涵蓋了絕大部分傳世的國寶級繪畫珍品。

  歷時近20載,“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共編纂出版60卷226冊。

  這是迄今為止同類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錄最全、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古代繪畫圖像文獻。

  “大系”共收錄繪畫作品12400余件,拍攝高精度底片23000多張,絕大部分國寶級繪畫珍品涵蓋其中。在“大系”收錄的藏品中,包含國內藏品9100多件、海外藏品3200多件,“大系”的編纂得到了海內外260多家文博機構的鼎力支持和幫助。

  從2021年起,“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在不同城市進行巡展,山西太原是“大系”巡展的第27站。每到一站,“大系”都深受當地觀眾的喜愛。

  2022年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時,一年的展陳時間,觀眾數量超過了400萬人次。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批准,並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重大文化工程。

  2005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大學與浙江省文物局關於彙編出版兩岸故宮博物院宋畫藏品等建議的報告上批示:這一構想很好,值得為此努力。在他的直接關心下,《宋畫全集》項目正式啟動,“大系”便發端於此。

  2010年9月,在《宋畫全集》編纂即將完成時,習近平再一次對項目組作出重要批示:獲悉《宋畫全集》出版任務進展順利,感到很高興。下一步出版“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的打算很好,可積極向有關部門彙報,爭取各方支持。由此“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工程正式啟動。

  四海歸心,縱覽千年。一部中國的繪畫史,可追溯至上千年。這是世界公認的藝術瑰寶,更是華夏文明幾千年的圖像記錄。

  在山與水的筆觸間、人與景的留白中、花與鳥的描繪裏、場景的敘事中,都蘊藏著中華文明賡續傳承的基因密碼。但歷代的繪畫作品因歷史原因命運多舛,藏存極其不易。

  《睢陽五老圖》五件人物畫作品本來是一件作品,它是北宋宋仁宗時期的五位朝廷的高官退下來以後,回到故里安度晚年的記錄。這個作品清末以後被分解了,售到了美國,現在分藏在美國的三家單位。要想把原作再集中在一起展覽可能性不大了,但這次“大系”把它們都整合在了一起。

  在“大系”的編纂過程中,像這樣的匯聚還有很多。

  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原作早已遺失,目前已知最早的唐摹本,被分段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卷尾清代畫家鄒一桂的《松竹石泉圖》也因各種原因與前卷分離。

  “大系”的編纂與收錄,讓流落在外100多年的《女史箴圖》唐摹本在數字化的過程中實現了首尾相連,得以完整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

  宋代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于故宮博物院,入編“大系”時已有17年未曾被打開過。

  如此極致的呈現背後是“大系”團隊從攝影到後期製作、到印刷,力求無限接近原作的目標和實踐。

  章益林是“大系”團隊的攝影師,他切換的8×10英寸的反轉片是工業化生産的最大尺幅的反轉片。如此大規模地使用8×10英寸反轉片對繪畫作品進行翻拍,“大系”工程是第一次。

  一張畫作的拍攝,需要攝影師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準確測光、精準曝光之後,萬無一失地拼接拍攝。章益林從24歲拍到了42歲,走遍國內外數百家文博機構,所有作品都只有一次拍攝機會,但在近20年裏幾萬次按下攝像機的快門,他從未有過一次失誤。

  習近平總書記説,文化建設需要的是埋頭苦幹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磚一瓦的積累和一代一代的傳承。他的勉勵與鞭策激勵著每一個“大系”人。

  北宋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被譽為“宋畫第一”。

  中國傳統繪畫豐富細膩的內涵和筆觸映襯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家國情懷和人文寄寓。

  當“大系”將不同時代、不同作者的繪畫作品悉數匯集、整理、編纂成冊之後,這便是一部全面、系統、準確的圖像檔案,用繪畫呈現出中華文明演進的脈絡。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正在以主題展的形式舉辦“大系”成果展。古代書畫研究專家金曉明教授把中國藝術史課程的開學第一講安排在這裡。

  現在,圍繞“大系”的成果,浙江大學已經在許多領域開設了專門的研究課程,比如傳統建築。

  張玉瑜教授在浙江大學研究中國傳統建築已近20年,“中國歷代繪畫大系”讓她在繪畫作品中對中國的傳統建築有了更新的發現,而“大系”中呈現出的作品豐富的細節,也在不斷地帶給她驚喜和震撼。

  “大系”的價值遠不止于“文獻”。它編纂過程中拍攝的23000多張高精度圖像,為中國古代繪畫精品建立了準確、詳細的數字化檔案,成功實現了我國古代繪畫藝術從物質形態向數字形態的衍生和轉化。

  計算機視覺、虛擬現實、雲計算和3D列印等,這些都是“大系”數字化之後,能夠充分利用的當代數字技術。

  2022年9月,《盛世修典》“大系”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這也拉開了“大系”巡展的序幕。現在,“大系”成果展的巡展仍在進行中。

  據統計,全國已有近700萬人次在各站的巡展中,得以近距離欣賞“大系”中收錄的繪畫珍寶。

  今年10月,“大系”典藏館也將長期落戶在杭州余杭良渚,這將是“大系”項目成果保護、利用和研究的新的起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的根基,是維繫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中國歷代繪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目前,“大系”出版物已被海內外許多圖書館及文博機構收藏,成為新時代中國文化“以美為媒”的“世界名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