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華夏大地山川秀美,氣象萬千,豐收在望,人民共和國迎來75週年華誕。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繫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意氣風發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闢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廣闊前景。
激揚愛國之情——“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
9月29日,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將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將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分別授予“共和國勳章”“友誼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獎章。
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人民科學家”趙忠賢,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人民教育家”黃大年,堅守高原、為國護邊的“人民衛士”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他們身上,無不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是激勵中國人民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在歷史洪流中奮勇向前的強大精神動力,是驅動中華民族這艘航船乘風破浪、奮勇前行的強勁引擎,是引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迸發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壯麗旗幟!”
高舉旗幟,繼承愛國主義傳統,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80多年前,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際,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提出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這三個問題是歷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要一代一代問下去、答下去。
“位卑未敢忘憂國”“願得此身長報國”……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
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古訓,鼓勵廣大留學人員自覺使個人成功的果實結在愛國主義這棵常青樹上;引用“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警句,希望青年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吮吸著千百年來傳承積澱並不斷發揚光大的歷史智慧和文化結晶,當代中國的愛國主義有了更為豐富的精神源泉和更加深厚的歷史底蘊。
高舉旗幟,深化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2024年1月1日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今年1月1日,愛國主義教育法正式施行。當天,7.3萬名群眾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向五星紅旗敬禮。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就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闡明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本質特徵、時代要求和實踐要求,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作出全面部署。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抗戰老兵乘車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新華社記者 王定昶 攝
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到舉辦新中國成立70週年盛典,再到召開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一次次重大活動氣勢恢弘、震撼人心;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行進中的群眾遊行方陣。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五四運動100週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辛亥革命110週年,一場場紀念大會啟迪未來、激發鬥志;
在博物館中溯古觀今,沿著紅色足跡感悟鬥爭歷程……一處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跨越時空、展現自信;
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講好新時代故事,一堂堂思政課守正創新、入腦入心;
……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020年8月19日,在安徽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渡江戰役紀念館參觀,重溫那段革命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指出:“要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人們深入理解為什麼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産黨,為什麼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遊客在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參觀遊覽(2021年5月3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高舉旗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
2015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形成和發展進行集體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中國共産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我國愛國主義始終圍繞著實現民族富強、人民幸福而發展,最終匯流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
2016年11月,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三個“不可動搖”對當代中國弘揚愛國主義作出深刻闡釋:
“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不可動搖;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不可動搖;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紮根中國大地、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大政方針必須長期堅持,不可動搖。”
2021年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科學完整的戰略部署,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一步激發了全體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
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加強黨的建設,使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
今天,“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豪邁誓言在神州大地久久回蕩,中國人民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高高挺起民族脊梁。
砥礪強國之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
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拳拳愛國心,殷殷強國志。
黨的十八大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成為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接續奮鬥,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宏觀展望,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
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深刻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時代課題。
“中國要強大,各領域各方面都要強起來。”
2024年8月28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和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在中國商飛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同時接收首架C919飛機,這是交付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今年9月1日,國産大飛機C919迎來第50萬名旅客,投入運營以來執行商業航班超過3700班,累計安全飛行超過1萬小時。
1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商飛公司考察,登上C919展示樣機時指出:“我們要做一個強國,就一定要把裝備製造業搞上去,把大飛機搞上去,起帶動作用、標誌性作用。”
從製造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到科技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再到文化強國、海洋強國、金融強國,新時代一系列強國建設目標令人鼓舞,催人奮進。
中國高鐵形成全球最大的運營網絡,港珠澳大橋創造多項世界之最,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新三樣”揚帆出海……強國建設正繪就一張張閃亮的國家名片。
這是2023年12月15日拍攝的晨曦中的港珠澳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能單就經濟總量大小而定,一個民族是否強盛也不能單憑人口規模、領土幅員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國落後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國上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科技自立自強成果持續涌現,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在位於重慶市兩江新區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工作人員在總裝車間生産線上作業(2024年4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持之以恒的攀登,馳而不息的創造,實現“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蛟龍”入海、“天眼”巡空,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第12位,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2024年7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李聰出艙的畫面。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 攝
“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
今年7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等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此次申遺成功“對於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積極意義,為世界文明百花園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
“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入闡述“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發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時代強音。
從景山上延北京中軸線向北眺望鼓樓(2024年8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新時代的中國,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博熱”“文創風”“觀影潮”悄然興起,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日益繁榮,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更加高漲,精神風貌為之一新。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
今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蘭州市考察時,來到退休老黨員李宗彪家,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拉家常。
習近平總書記説,民生為大、民生為要,黨中央十分關心老年人的幸福安康,各地各有關部門在養老、醫療和社區服務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要堅持做下去,越做越好。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
從建設平安中國、健康中國到建設美麗中國,從“廁所革命”到垃圾分類,從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從國家組織藥品耗材集中採購和使用到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一件件攸關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擺上中南海議事日程,順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呼聲。
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人民生活水準邁上新臺階,向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堅定前行。
實踐報國之行——“新時代更需要繼承發揚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
“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1956年夏天,數千名交通大學師生員工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告別繁華的上海,義無反顧來到古都西安,用青春和汗水建設了一所著名高等學府。
2020年4月,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的交大西遷博物館,親切會見14位西遷老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2024年9月19日9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與遠征一號上面級,成功發射第59、60顆北斗導航衛星。新華社發(楊志遠 攝)
愛國是心之所繫,報國是行之所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億萬人民增強歷史主動、發揚鬥爭精神,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奮力奔跑、逐夢圓夢,凝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薄力量。
這是英雄模範的引領力——
9月30日,烈士紀念日。從2014年起,每年的這一天,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表達全體中華兒女對英烈的深情追思。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新時代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時代。
2019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全體代表。看到坐在輪椅上的老英雄張富清,總書記俯下身,雙手緊握住老人的手,深情地説:“你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楷模!”
深藏功名、默默奉獻的張富清,忠誠使命、英勇無畏的杜富國,“守島就是守國”的王繼才,“燃燈校長”張桂梅,脫貧攻堅戰場上堅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國,抗擊新冠疫情中臨危受命、逆行出征的鐘南山……他們的名字和功績銘刻在新時代豐碑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日益規範化制度化,接連頒授共和國勳章、七一勳章、八一勳章等最高榮譽,全社會形成尊崇英雄、致敬英烈、關愛楷模的濃厚氛圍。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範那樣堅守、像英雄模範那樣奮鬥,共同譜寫新時代人民共和國的壯麗凱歌!”
這是實幹興邦的行動力——
“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只有11年時間了。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幹,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現實。”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發出新的動員令。
中國天眼在落日余暉中(無人機照片,維護保養期間拍攝,2024年9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幹出來、奮鬥出來的。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幹。
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足跡遍及沿線11個省市;牽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踏遍上中下游9省區……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引領全黨全國上下真抓實幹、務實擔當。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完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總體完成,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為實現目標任務,黨中央既定時間表,也畫路線圖,既下任務書,也繪施工圖,推動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得以攻克,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得以辦成。
2024年5月30日拍攝的河南省鄭州東站附近縱橫交錯的高鐵線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今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確定了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明確新中國成立80週年時完成。
發揚釘釘子精神,一茬接著一茬幹,一張藍圖繪到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將續寫時代新篇,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基礎。
這是團結奮鬥的號召力——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瞭團結之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
團結就是力量,奮鬥開創未來。
2024年6月3日,嫦娥六號攜帶的“移動相機”自主移動後拍攝並回傳的著陸器和上升器合影。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全黨高度團結統一、步調一致,把14億多中國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應變局、化危機,攻克了一個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險阻,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前進路上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使人心向背、力量對比始終在我們這一邊,就一定能在鬥爭中贏得主動、贏得勝利。
2024年8月18日,“蛟龍號”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下潛出水。新華社記者 王聿昊 攝
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有力號召:“現在,全黨全國人民正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我們要更加團結、更加努力,大家一起加油幹,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彰顯大國之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2013年3月19日,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前夕,習近平主席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
“您最近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的‘世界夢’是什麼?”
面對記者提問,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人是講愛國主義的,同時我們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
幾天后,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時,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中國夢與世界夢息息相通,中國人民在胸懷天下、兼收並蓄中昇華對國家的深切情感,在求同存異、互學互鑒中為國家乃至全人類和平發展的崇高事業奉獻力量。
堅持自信自立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激起無數國人強烈共鳴。
新時代,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大大增強,自尊心、自豪感空前提升。
舉辦博鰲亞洲論壇、中非合作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一系列主場外交,敞開中國胸懷;攜手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打造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新平臺,提供中國機遇;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精彩成功,綻放中國活力……
這是一家企業在第135屆廣交會上展出的鋰電池産品(2024年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一個亙古亙今、日新月異的大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
對中國人來説,我們既愛自己的國家也正確認識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
長風破浪,篤行不怠。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與激蕩。
10年前的春天,習近平主席出訪歐洲,在法國巴黎談及拿破侖的“中國睡獅論”時説:“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國際風雲變幻,大國更應該有大的樣子,展現大國擔當。
從把“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寫入憲法到提出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從宣佈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到決定率先組建常備成建制維和警隊,中國絕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也絕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而是走出一條與傳統大國崛起截然不同的新路。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
追求開放包容的中國,構建遍佈全球的“朋友圈”——
上海,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準備工作進入最後衝刺。一個多月後,這個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將如約而至。
開放,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舉辦進博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關。我們要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進來”。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2017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面對保護主義逆流,習近平主席以“海”作喻,高舉經濟全球化旗幟:“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
設立22個自貿試驗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力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簽署生效,不斷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面向廣闊的大海,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2022年10月1日在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洋浦經濟開發區拍攝的眾多工業企業。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法國訪問期間,向法國總統馬克龍贈送多本中國翻譯的法國小説,馬克龍總統為習近平主席準備了一本1856年出版的雨果著作回贈。
“作為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歷來相互欣賞、相互吸引。”習近平主席道出以書會友的文明底蘊。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習近平主席袒露心聲:“我訪問過世界上許多地方,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這些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不同之處、獨到之處,了解在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秉持開放與包容,中國堅持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堅持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建交國增至183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
倡導合作共贏的中國,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
“只要28億多中非人民同心同向,就一定能在現代化道路上共創輝煌”。今年9月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中非攜手推進“六個現代化”,宣佈開展十大夥伴行動,共逐現代化之夢。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指出:“中國人始終認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著眼全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超越文明衝突、零和博弈等陳舊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繫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於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習近平總書記這樣積極倡導並堅定推動。
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今年前7個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1403列,同比增長12%;更好支持“全球南方”合作,中方將設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
2024年5月25日,在新疆阿拉山口站寬準軌編組場,出入境中歐班列集結等待出發(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于暉 攝)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追求的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願同各國一道,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
愛國主義是世界各國人民共有的情感,實現世界和平與發展是各國人民共同的願望。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
紅旗獵獵飄揚,祖國山河壯麗。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業績和榮光!
文字記者:趙超、高蕾、謝希瑤、嚴賦憬
海報設計:劉雅萱
統籌:楊文榮、劉夢琪、曹江濤、王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