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廳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方案》 加強文旅深度融合 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
近日,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廳、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旅遊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強文化和旅遊業態融合、産品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統籌政府與市場、供給與需求、保護與開發、國內與國際、發展與安全,大力發展人民滿意、人民受益的旅遊,著力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進一步提升旅遊産品品質和服務品質,帶動消費提質增效,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到2027年,全市接待遊客數量達到3.2億人次,旅遊及相關産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比重力爭達到4%,都市型、體驗式、年輕態、人文韻的城市旅遊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到2029年,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産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徵的民生産業、幸福産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二、構建文旅發展新格局
(一)實施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共建共贏行動。完善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工作機制,推進跨行政區域文旅資源整合利用,推動三地互動推廣、互為市場、互送客源,合力建設京津冀旅遊示範區。共同開發“輕旅遊”“微度假”型自駕遊、週末遊産品,實施一體化文旅惠民服務,面向國內重點地區聯合開展文旅宣傳推介。完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監管聯動、服務協同四位一體的文旅市場信用監管體系,促進京津冀文旅市場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二)實施新一輪高水準旅遊規劃引領行動。高標準編制“十五五”天津旅遊業發展規劃,構建“一核一帶兩園三區八組團”旅遊發展空間佈局,完善中心城區都市旅遊核心區功能,提升海河文化旅遊觀光帶品質,推進長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建設,打造濱海文化休閒度假區、綠色生態屏障旅遊區、薊州山野名勝區,培育東麗生態旅遊歡樂度假、西青崇文尚武生態田園、津南綠色生態休閒旅遊、北辰運動休閒度假、武清京津時尚文化體驗、寶坻都市休閒農業、靜海“體育+康養”、寧河鄉土文化與濕地遊憩等特色主題旅遊組團,整體打造“上山下海、漫遊津城、一核兩翼、多點開花”的文旅新格局。
(三)實施“文旅+”“+文旅”擴容行動。持續挖掘天津文旅商資源,打造“文旅+商貿”新業態,推進文旅場景與消費市場深度融合,豐富沉浸式休閒式消費新體驗,進一步激發文旅消費活力和潛能。圍繞“夜購津貨”“夜品津味”“夜遊津門”“夜賞津曲”“夜嗨津城”等主題,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建設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推出“文旅+信用”消費模式,豐富“海河分”信用出行、信用旅遊、信用餐飲等惠民場景,促進旅遊消費擴容升級。圍繞水上、山地、冰雪、康養等主題推出高品質旅遊産品,將天津馬拉松等賽事培育成為“跟著賽事去旅行”知名品牌。推進旅遊風景道、森林步道、休閒健康步道建設,打造自駕遊、房車遊營地,開發低空遊覽航線、推出低空遊覽項目。鼓勵開展大學校園遊、科研科普遊等研學旅遊,開展“我和我求學的城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系列活動。加快發展工業旅遊,依託工業遺産和老舊廠房等存量資源,建設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創意産業園區,打造天津特色工業旅遊産品。
(四)實施文旅優質資源整合提升行動。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街區,挖掘重點片區特色資源,全面提升鼓樓—古文化街、意式風情區、解放北路金融歷史文化區、文化中心片區、利順德片區等街區品質,打造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推動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五大道文化旅遊區、楊柳青古鎮、黃崖關長城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依託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引育演藝、美食、民宿、夜市、燈光秀、非遺體驗等精品業態,打造豐富多元的文化帶、草綠河清的生態帶、活力繽紛的旅遊帶。串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周邊特色文化資源,打造景觀道路體系,構建長城文化旅遊鄉村産業集群。發揮平津戰役紀念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發展紅色旅遊。在保護基礎上探索合理利用綠色生態屏障、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森林、濕地、地質公園等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生態旅遊産品。
三、打造文旅供給新體系
(五)實施文旅新場景創建行動。舉辦五大道海棠花節、解放北路旅拍節等活動,豐富沉浸式城市漫步場景。舉辦天津音樂節、戲劇節、相聲節、相聲春晚等演出活動,推出“‘橋’見海河·邂逅浪漫”—橋邊音樂匯、潮白河四季歡樂旅遊節、廣東會館互動戲劇等系列沉浸式活動。開發“演藝+餐飲”“演藝+零售”“演藝+沉浸體驗”等多元文娛模式,發展演唱會經濟。開發“水上巴士”,增加相聲船、演藝船等特色功能性遊船。利用城市公園、草坪廣場等開放空間打造創意市集、露營休閒區。建設文物資源數字展廳,構建智慧旅遊沉浸式新空間。
(六)實施津派文藝精品創作行動。創排、復排一批優秀傳統劇目,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推動增強旅遊吸引力。支持各類藝術院團和文旅企業圍繞“洋樓故事”等開展文藝創作,打造一批“津味”十足的特色文旅演藝項目。探索整合津派文藝精品創作引導扶持項目經費。鼓勵藝術院校開展校企合作,開發特色演藝項目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
(七)實施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行動。鼓勵將非遺産品或相關元素融入景區、度假區、休閒街區、鄉村旅遊重點村鎮等旅遊空間,融入機場、高鐵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打造非遺展示體驗中心。建立形象授權、限量複製、加盟製造、聯名打造、委託代理等産品開發新模式,引導開發生産集功能性、藝術性、文化內涵于一體的非遺文創産品。
(八)實施旅遊線路優化提升行動。圍繞都市、海洋、山水、紅色、鄉村、會展、體育、生態、文博、工業、港口等主題,整合生態景觀、歷史文化遺産、紀念設施、工業遺址、創意産業園區、公共文化設施和商貿綜合體等資源,打造“當日往返遊”“週末串門兒遊”“長假深度遊”三大系列精品文化旅遊線路。豐富文物主題遊徑,推出一批具有鮮明非遺特色的旅遊線路。
四、培育文旅産業新動能
(九)實施文創産業賦能行動。支持基礎條件較好的區爭創國家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謀劃建設動漫遊戲文旅主題街區,推出“動漫+文旅”“遊戲+文旅”“電競+文旅”項目,探索舉辦具有天津特色的動漫活動、動漫演出和大型電競賽事。積極舉辦工藝美術展覽、交流等活動。
(十)實施海洋旅遊賦能行動。突出親海品海旅遊特色,豐富拓展鹽田遊、漁業遊、近海出海遊、海洋生態遊等海洋旅遊産品。積極發展郵輪旅遊,加快天津國際郵輪母港配套設施建設,豐富郵輪航線,拓展“在津遊”市場,鼓勵郵輪入境遊,打造北方國際郵輪旅遊中心。
(十一)實施“展會帶動”賦能行動。完善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梅江會展中心周邊文旅服務功能,提升參會參展人群消費意願。堅持市場化辦展方向,辦好中國文化旅遊産業博覽會,帶動文旅産業鏈供需對接。做強海河文化旅遊節、海河國際消費季、京津冀消費季等活動,延伸會展和節事活動經濟鏈條。
(十二)實施鄉村振興賦能行動。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高品質完成鄉村旅遊提級工程,打造12個鄉村旅遊重點片區,推出12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鼓勵具有自然稟賦和文化資源特色優勢的鄉村因地制宜發展小而精、小而美的鄉村旅遊項目。辦好盤山開山節、農民豐收節等一批標誌性、代表性農文旅節慶活動,打造城市人群鄉村旅遊目的地和“週末消費”新模式,培育在京津冀地區叫得響、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鄉村旅遊品牌,示範帶動全市鄉村旅遊業態、産業、效益提升。
五、夯實文旅基礎新支撐
(十三)開展主體培育和大項目引育行動。大力爭取高端酒店、主題公園、旅遊裝備製造企業落戶天津,積極對接引進文旅頭部企業在津投資建設或參與運營文旅項目。支持打造文旅龍頭企業,推動有條件的文旅企業上市。圍繞民宿、露營、文娛、文創等新業態,著力培育中小型文旅企業。堅持同等品質標準,依法支持旅遊企業參與政府採購和服務外包。新建、改造13座海河遊船碼頭,串聯海河沿岸歷史文化資源、近代建築景觀與河道景觀,推出海河沿線重點片區水岸燈光秀和實景演出等,拓展提升海河文化旅遊帶。
(十四)推進旅遊服務共享共惠行動。合理佈局建設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廁所等文旅服務設施,構建“主客共享”的文旅公共服務體系。推進索道纜車、遊樂設備、演藝設備等文旅設備迭代更新。完善旅遊標識系統。開通中心城區至濱海新區、薊州區的“城海”“城山”文旅直通車,開通“三站一場”至市內重點景區的文旅專線。推進航空旅遊融合發展,推動增加航線、航次,提高航空出行便利性。
(十五)開展旅遊市場護航行動。深化文娛領域綜合治理、旅遊市場專項整治,建立健全旅遊誠信體系和信用承諾制度,營造良好旅遊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建立健全會商研判、信息通報、預警發佈等文旅市場運行調度機制,健全文旅領域事故隱患自查整改常態化機制,守牢旅遊安全底線。健全旅遊統計制度,客觀反映旅遊産業發展態勢。
(十六)推進智慧旅遊發展行動。加強技術開發應用,推進文旅資源庫、項目庫、專家庫和工作統籌聯動網“三庫一網”信息化平臺及景區監控平臺建設。培育智慧旅遊産品業態,推動龍頭企業規劃建設文旅服務商務平臺、開發旅遊景區數字地圖、推出“一鍵式”在線文旅服務項目。支持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海河遊船等提升智慧化服務水準。創新智慧旅遊行銷方式,提升行銷效能。
六、塑造城市文旅品牌新形象
(十七)實施城市文旅品牌創建行動。突出天津城市文化特點和精神氣質,深度挖掘山、海、河、樓等特色資源,圍繞“近代中國看天津”等主題,打造既有歷史厚重感又有人間煙火氣的城市旅遊整體品牌。培育一批津品老字號、津味美食、津彩哏都、津韻風貌等城市美食品牌、文藝品牌。打造“天津禮物”,推出“國潮系列”“津派系列”文旅紀念品、伴手禮,打造一批旅遊文創産品品牌。
(十八)實施“引客入津”城市行銷行動。綜合運用主流媒體、自媒體、新媒體、海外媒體,加大文旅宣傳力度,創作具有天津特色的“文旅+”視頻、圖文信息,開展線上線下互動,擴大城市文旅品牌辨識度和影響力。對接互聯網頭部企業,圍繞“文旅四季”主題活動,聯合開展旅遊目的地行銷推介。
(十九)實施入境旅遊促進行動。拓展入境旅遊市場,深化與港澳地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旅遊合作。實施“外事+文旅”新模式,走進外國駐華大使館,用好夏季達沃斯論壇、世界智慧産業博覽會等資源,加強對外宣傳推介,增強城市吸引力。加大對外國旅遊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過境免簽、國際航行船舶船員登陸換班等政策宣傳力度。建設智慧口岸試點,提升通關效率。完善入境遊客支付“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服務配套,提升入境遊客支付便利性。推動一批商戶成為退稅商店,豐富退稅商店商品種類。
(二十)開展文明旅遊風尚點亮行動。嚴格行業標準和服務規範,加強從業人員禮儀、業務等培訓,提升個性化、定制化、規範化服務能力。健全旅遊投訴快速響應處置機制,構建“放心遊天津”服務品質監管體系。培育特色文旅服務志願者團隊,推動景區、飯店、旅行社、文博場館等提高文明服務意識和服務水準,更好推進文明旅遊。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文化和旅遊部門主抓,財政、金融、規劃資源、商務等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形成市、區聯動工作機制,合力推動保障各項任務落實,原則上不制定配套文件。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