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專稿:英國《晨星報》網站近日刊發評論文章《中國的“綠色長城”築起地球的希望》,圍繞中國“三北”工程等綠色發展實踐展開討論,稱讚中國在荒漠化防治領域取得的里程碑式成就。文章稱,中國不僅有效改善了本國的生態環境,還積極推動國際防沙治沙合作,為全球應對氣候挑戰樹立典範。
英國《晨星報》網站文章截圖
文章回顧,1978年,中國啟動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西起新疆,東至黑龍江,構築起一道“綠色長城”,以阻止戈壁和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進一步擴張。文章援引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報告指出,“三北”工程大幅提高了中國的森林覆蓋率,成功遏止了項目區域內的土地荒漠化,改善了風沙災害和水土流失的總體狀況,提升了相應地區對自然災害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及韌性。與此同時,中國還通過“三北”工程建設促進了林果産業的發展,使數以千萬計的當地居民擺脫貧困。
文章細數中國防沙造林豐碩成果。位於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沙丘不斷移動,侵蝕草原並擴大沙漠面積。2024年11月,長達3046公里的新疆塔克拉瑪幹綠色阻沙防護帶工程實現全面鎖邊“合龍”,築起全球最長的綠色生態屏障,“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再添一大裡程碑;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在植樹造林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僅有12.98%,通過開展系統性綠化行動,2024年中國森林覆蓋率已增至24.02%。
文章寫道,中國高度重視植樹造林,中國國家領導人曾強調,“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中國在綠色技術領域的創新成就也十分亮眼。新疆利用光伏技術治沙,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設置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場,太陽能板不僅能夠作為物理屏障降低地表風速,減少風蝕,其陰影還降低了地表溫度,有助於保存水分,太陽能板下方還可以利用所存儲的水分種植草藥等草本植物。
文章警示稱,荒漠化使原本肥沃的土壤逐漸退化,給全世界造成嚴峻考驗。以中國為例,荒漠化影響了中國26.81%的土地和4億多人口的生活。此外,戰爭、不穩定局勢和貧困進一步加劇了世界其他地區的荒漠化進程。利比亞“大人工河”曾是20世紀最成功的水利工程之一,這一超大規模灌溉項目幫助沙漠地區實現了農業發展。然而,北約燃起的戰火使“大人工河”遭到蓄意破壞,利比亞持續的政治不穩定局勢也使該項目未能得到妥善修復。
文章指出,當北約國家傳播戰爭和動蕩時,中國卻與世界各國積極開展合作,共同防治荒漠化,主動分享經驗並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推進荒漠化治理。文章提到,中國已為許多非洲國家和亞洲國家的植樹造林計劃貢獻力量,向面臨荒漠化威脅的國家提供經濟援助、設備和技術支持,傳授固沙技術、節水型農業發展和造林經驗。中國與非洲聯盟密切合作,致力於幫助非洲打造自己的“綠色長城”。
文章最後表示,中國成功構築“綠色長城”,再次證明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優勢,中國對人民福祉、可持續發展以及國際合作的高度重視與美國及其盟友的霸權行徑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才是符合全人類利益的發展正途。(胡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