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美國對華科技戰為何事與願違?
2025-01-04 15:47:2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婁珂馨

  2025年是量子力學誕生100週年,也是量子科學與技術國際年。然而,新年伊始,美國政府限制國內個人和公司投資中國量子計算等先進技術的新規正式生效。分析人士指出,美方出於政治利益蓄意打壓中國高科技發展,但它最終會發現事與願違。

  量子科技居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前沿,主要分為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三大領域。中美作為世界兩大科技強國,在量子科技的三大領域中各具優勢。近年來,中國的量子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觸動了某些美國政客的敏感神經。2024年10月28日,美國政府以美在華投資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為名,發佈了主要針對中國半導體、量子技術、人工智能的投資禁令,並於今年1月2日生效。

  在華投資怎麼就威脅“美國安全”了?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跟《國際銳評》交流説,當前美國對華競爭態勢愈演愈烈,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美方假借“國家安全”之名實施新規,目的就是加強在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的制約,以打壓中國的競爭優勢。這反映出美國政客對中國科技發展之快蔓延的焦慮。

  正是在這種零和思維的左右下,中美科技合作這幾年經歷了較大波折。從對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封鎖制裁,到採取技術管控、交流阻斷、人才封鎖等手段,美國不斷人為設置障礙,實施所謂科技“冷戰”及“脫鉤”。

  美方這麼做達到目的了嗎?事實證明是徒勞的。截至2023年底,中國自主研發的量子計算機——“九章三號”已成功實現100個量子比特的糾纏態製備,成為全球首個達到此里程碑的國家。再比如,在晶片領域,美國政府的打壓反而促使中國晶片設計、晶片設備、晶圓産能在市場需求拉動下飛速進步。巴西《論壇》雜誌網站1日發文指出,“儘管美國拼命阻撓中國的進步,但中國正朝著技術自立自強的方向邁進”。

  那麼,美方限制投資的新規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2024年7月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量子市場投資主要來自本土企業,佔比超過四分之三。這意味著,美方新規對中國的影響有限。相比之下,美方自身倒會嚴重受損。報告還顯示,除中國本土投資外,美國是中國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半導體等領域的主要投資國之一。過去幾十年裏,蘋果、微軟、通用、IBM、特斯拉、英特爾、高通等美企紛紛投資中國。受美國限制投資的新規影響,預計相關企業在華利潤和商業空間將被壓縮。另外,隨著大批中國優秀留學生和華裔科技人才受到打壓,美國國內智力資源流失嚴重,不利於自身科技進步。正如英國《經濟學人》網站指出,美方高估了自身限制中國科技發展的能力,也低估了為此所付出的代價。

  從兩國關係來看,美方這麼做也不符合中美科技合作一貫的協定精神。就在去年12月13日,《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在北京完成續簽。作為中美建交後簽署的首批政府間協定之一,過去幾十年,這一協定見證了兩國科技合作的雙贏以及給世界帶來的利好。比如兩國在控制亞洲長甲蟲傳播領域的合作,避免了美國可能高達1380億美元的損失;兩國科學家共同發現葉酸可以有效預防神經管缺陷,幫助了全球數百萬新生兒;2009年建立的中美清潔能源研究中心(CERC),推出了多項提高建築能效的創新技術……

  大量科研成果印證:中美加強科技合作,雙方乃至全球都受益。正因此,美國不少科研機構和人士一再發聲,稱中美科技合作于美國有利,批評美國政客為牟取私利干擾破壞兩國正常合作。以斯坦福大學為代表的美國學界表示,不與一個新興的科學超級大國合作是有風險的,“將失去了解和觀察中國科技發展的渠道與機會,以及優質的科研合作平臺、功底紮實的留學生團隊等”。

  中美科技創新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彼此的機遇。當前,中美在人工智能、外太空治理等高科技領域都是領頭羊,雙方加強合作不僅能推動各自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還有助於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拉動全球經濟、增進世界人民福祉。這也是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應當承擔的特殊責任。

  再過半個月,美國將迎來新一屆政府。希望美方理性看待中美科技合作,糾正錯誤做法,與中方相向而行,讓中美科技合作的成果造福兩國、惠及世界。正如巴基斯坦前總統新聞秘書卡馬爾·巴希爾近日撰文指出,中美攜手進步符合兩國人民福祉與全球共同利益,謀求合作的道路或許曲折,但必將通往一個更加和平、繁榮和穩定的未來。

  (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