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艘搭載近5000輛新能源車的中國運輸船從蘇州太倉港起航,駛向比利時澤布呂赫港,滿足當地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運營該船的中國車企比亞迪13日告訴《國際銳評》,去年公司新能源車出口銷量41.72萬輛,在全球市場中位居第一;未來,他們希望用更多這樣的行動“為地球降溫”,幫助更多中國綠色産品“出海”,推動當地新能源産業發展。
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海外,不僅給世界帶去優質産品,也成為拉動外貿的重要動力。中國官方同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43.8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貨物貿易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5萬億元,同比增長7.1%,連續8年保持增長;進口18.39萬億元,增長2.3%。中國作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
“貿易數據超出預期”“進口增長明顯”……在中國外貿最新年報發佈後,多家外媒作出評價。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對《國際銳評》指出,在貿易保護加劇、地緣政治衝突不斷等背景下,中國外貿取得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體現了韌性與活力。從外部看,國際貿易正在緩慢復蘇;從內部看,中國經濟基礎穩、韌性強、潛力大等優勢沒有變,加上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穩外貿、促增長的政策,共同成就了這份可圈可點的外貿成績單。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份成績單的最大亮點,那就是“三量”齊升。從總量看,連續跨過42、43兩個萬億級大關,中國已經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外貿“朋友圈”越來越大。從增量看,中國去年外貿增長規模達到2.1萬億元,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外貿總量。從品質看,進出口産品結構優化升級,外貿含“新”量不斷上升,比如機電産品佔出口總值的比重達到59.4%,其中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過4成。在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新聞發言人高士旺看來,中國的傳統行業運行穩健,新興行業也在發揮經濟助推器作用。
中國外貿年報對世界意味著什麼?不僅是提供了更多綠色産能、更“新”的優質産品,還有更大的市場、更廣闊的發展空間。2024年中國累計進口近30億噸大宗商品、超7萬億元人民幣的機電産品、近1.8萬億元人民幣的消費品。這既滿足了國內多樣化的生産消費需求,也讓世界共享中國大市場,帶動了相關國家共同發展。
路透社關注到,去年12 月中國進口出現復蘇,“以積極的態勢結束了2024年”;世界貿易組織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口增速高於全球1個百分點,預計全年繼續保持第二大進口國地位。有分析指出,隨著中國著力擴大內需,進口增長空間很大,預計到2030年僅自發展中國家累計進口就有望超過8萬億美元,進一步“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共享的大市場”。
外貿是觀察一國經濟的重要窗口。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始終堅持“開門”“修路”“掛鉤”,有力維護了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全球貿易持續健康發展。近期,基於中國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上調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遠超全球平均水準。這也印證了中國依然是外國投資者無法割捨的市場,是全球增長的最大引擎。
當前,地緣政治、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影響上升,全球貿易依然面臨嚴峻挑戰。不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2025年國際貿易增速將從上年的3.1%加快到3.4%,這意味著外需回暖勢頭仍在,堅持開放合作仍是全球共同訴求。作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應對挑戰,繼續穩外貿促增長,與世界分享發展紅利。正如比利時中國經貿委員會主席貝爾納·德威特所説,一個經濟繁榮的中國將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定性。
(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