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15日晚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宣佈,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已就加沙地帶停火達成協定。穆罕默德説,卡塔爾、埃及和美國的聯合調解努力已取得成功,加沙衝突雙方就停火和交換被扣押人員達成協定。協議第一階段將於1月19日開始實施。
△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15日宣佈,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
本輪巴以衝突已持續一年多,此前的多輪談判均未能促成衝突雙方實現永久停火。此次雙方在多哈達成停火協議,為實現地區可持續和平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大量加沙民眾當晚走上街頭慶祝,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也紛紛對此表示歡迎。作為主要斡旋方之一的卡塔爾一時間成為輿論焦點,不少國際政要稱讚卡塔爾為停火協議的達成做出了“非凡的貢獻”。而這並不是卡塔爾第一次迎來外交上的“高光時刻”,此前的伊朗核問題談判、阿富汗變局中,卡塔爾都曾以“調停者”的身份扮演重要角色。這個面積僅1萬多平方公里的小國,緣何屢次成為地區爭端中的關鍵斡旋方?體量不大的它又何以擁有如此巨大的調停能量呢?
△卡塔爾首都多哈
積極調停 推動達成停火協議
自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卡塔爾與埃及等國一直積極推動哈馬斯和以色列進行停火談判。2023年10月20日,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表示,在卡塔爾的調停下,該武裝派別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決定釋放兩名被扣押的美國人。當月23日,卡桑旅再度釋放兩名以色列籍女性被扣押人員。卡桑旅在聲明中説,釋放決定是在卡塔爾和埃及的斡旋下作出的。
△2023年10月20日,在卡塔爾斡旋下,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釋放兩名被扣押的美國人。
2023年11月,卡塔爾等斡旋方成功促成哈馬斯與以色列在當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實現為期7天的臨時停火,並交換部分被扣押人員。然而協議到期後,雙方戰事再起。此後,斡旋方推動哈馬斯與以色列進行了多輪談判,但一直未能取得實質進展。直至2024年12月,在黎巴嫩、敘利亞等周邊地區局勢發生重大變化之後,加沙停火談判出現轉機。以色列和哈馬斯自12月中旬起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展開新一輪談判並取得切實進展,雙方在多個問題上的分歧大大縮小,一度接近達成停火協議,但因在部分核心議題上差異巨大,雙方互相指責對方阻礙停火進程,談判再度陷入僵局。
進入2025年,相關方于1月3日在多哈恢復談判。此輪談判中,以色列和哈馬斯表現出了較大靈活性,在部分關鍵問題上雙方都有所讓步,最終在1月15日達成協定。
遭受非議 一度暫停斡旋工作
加沙停火談判時斷時續,卡塔爾的斡旋工作也波折不斷。以色列政府官員以及部分美國議員都曾對卡塔爾的調停努力進行批評。外媒2024年初曾曝光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一份談話錄音,其中提及卡塔爾向哈馬斯提供資金,認為卡塔爾的斡旋有問題。以色列經濟産業部長巴爾卡特曾公開指責卡塔爾,稱不信任卡塔爾的調停者角色。2024年5月,以色列政府宣佈“封殺”卡塔爾半島電視臺,關停其在以色列的分支機構,禁止其所有頻道在以播放。部分美國議員也指責卡塔爾長期以來資助、支持和安置哈馬斯,在談判中沒有向哈馬斯施加足夠壓力,呼籲美國政府“重新評估”美國與卡塔爾的關係。
△2024年5月5日,以色列軍警突襲半島電視臺位於東耶路撒冷的辦公室。
面對非議,卡塔爾表示將重新評估自己作為調停者的角色。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表示,某些政客“濫用”加沙地帶停火談判,卡塔爾淪為他們謀求“狹隘政治利益”的犧牲品。卡塔爾外交部發言人安薩裏也公開譴責以色列政府官員對卡塔爾斡旋努力的攻擊。他説,卡塔爾對相關負面評論“深感沮喪”。
△卡塔爾外交部發言人安薩裏
2024年11月,卡塔爾宣佈暫停斡旋加沙地帶停火談判,表示只有在相關方表達出“意願和嚴肅態度”後才會重啟談判。直至當年12月,卡方宣佈恢復斡旋工作,稱近期感受到了一些有利於談判推進的積極因素,開展停火談判的“勢頭回歸”。此後,以色列和哈馬斯均展現出了推動談判取得進展的意願和態度,談判進程雖一波三折,但最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打破僵局,達成停火協議。
臺前幕後 與各方保持良好關係
卡塔爾之所以能在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進行調停,離不開該國在中東地區的長期經營,它是美國的地區盟友,與周邊阿拉伯國家及土耳其關係密切,還與伊朗、以色列保持著互動,跟哈馬斯、真主黨、塔利班等西方眼中的“激進組織”也有著不錯的交情。可以説,卡塔爾與各方都保持了良好關係,但又不完全站在某一陣營,這樣的國家在陣營化對抗嚴重的中東地區並不多。
△哈馬斯多名領導層成員長期居住在多哈
哈馬斯自2012年起在多哈設有政治辦事處,該組織的部分領導人長期居住在多哈。卡塔爾還是加沙地帶的重要援助方。2012年10月,卡塔爾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的父親、時任埃米爾哈馬德訪問加沙地帶,這是自2007年哈馬斯控制加沙之後首次有外國元首到訪。哈馬德在訪問中宣佈,將先前承諾提供的2.54億美元援助提高到4億美元。卡塔爾專門設立了重建加沙地帶委員會,該委員會與卡塔爾王室資助的卡塔爾發展基金會合作,通過資金和物資援助等方式幫助加沙地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卡方還長期向當地民眾提供家庭津貼、電力燃料補貼等現金援助。據外媒報道,每月的援助金額達3000萬美元。
△2012年10月,時任卡塔爾埃米爾哈馬德(左)訪問加沙地帶。
另一方面,卡塔爾是海灣地區繼科威特和巴林之後第三個獲得美國“非北約主要盟國”身份的國家。這意味著,卡塔爾能夠獲得美國僅向其北約盟國提供的軍事和財政支持,並可購買美制武器和軍事設備。在美國與阿富汗塔利班的談判以及美國與伊朗的外交接觸中,卡塔爾都作為“中間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卡塔爾與以色列雖未建交,但自1996年起,以色列在卡塔爾設立級別較低的貿易代表處。卡塔爾也是海灣阿拉伯國家中率先同以色列保持貿易聯繫的國家之一。
△位於卡塔爾首都多哈近郊的烏代德空軍基地是美國在海灣地區最大的軍事基地
此外,卡塔爾不是巴以地區鄰國,也並非強勢的地區大國,在巴以問題上無意提出自己的議程,相對低調的國家形象使其容易成為一個受信任的中間人,相關方不必擔心丟失話語權,這些優勢使得卡塔爾成為巴以衝突最合適的調停者之一。前任卡塔爾埃米爾哈馬德曾説過:“卡塔爾知道它的底線,不會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但是希望為善意提供舞臺,為對話敞開大門。”
小國雄心 謀求地區影響力
從更深層次看,卡塔爾成為重要的“地區調解人”,是該國長期推進“小國大外交”戰略的成果。在多種矛盾交織、局勢錯綜複雜的中東地區,卡塔爾位於沙特、伊朗兩個地區大國的夾縫中,但積極擴大影響力。自20世紀90年代起,卡塔爾將國際調解作為其外交政策的支柱之一,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其外交政策靈活務實,不受民族、教派、意識形態等條條框框約束,不一邊倒地投靠大國或跟隨盟友,而是從自身利益出發,採取對沖和平衡戰略,致力於結交不同勢力,希望借助“中間人”“調停者”的身份擴大地區影響力,謀求在阿拉伯世界的話語權和政治地位。
△卡塔爾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
為卡塔爾拓展影響力提供保障的是其雄厚的財力基礎。卡塔爾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生産國和出口國之一,其天然氣儲量位居全球第三,石油儲量居全球第十三,是世界上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最高的國家之一。除承擔承辦談判、會議等方面的開支外,卡塔爾還經常向衝突方提供經濟援助,以激勵它們達成和解。這種以援助作為激勵的調停外交屢屢奏效,幫助卡塔爾在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也門衝突、黎巴嫩政治危機、阿富汗問題等一系列地區糾紛中發揮了“調停者”角色,將油氣財富轉化為政治影響力。
△卡塔爾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生産國和出口國之一
卡塔爾的調停外交提升了國家軟實力,贏得了國際社會讚賞,樹立了良好的國家形象。在此次巴以衝突的斡旋中,遊走于多方勢力間的卡塔爾成為主導者之一,其外交風頭一時間蓋過了埃及、沙特等傳統的地區大國。這個波斯灣畔的小國,正借助中東變局擴展外交空間,贏取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