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塞爾維亞訪問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當地時間18日警告説,美國針對俄羅斯能源領域和塞爾維亞石油公司實施的新制裁,以及烏克蘭此前終止俄羅斯天然氣經烏輸往歐洲的做法,使得歐洲正在走向新的能源危機。
△塔斯社報道截圖
“這類制裁效果有限”
儘管任期臨近尾聲,拜登政府仍在加緊對俄羅斯施壓。
本月10日,拜登宣佈對俄羅斯能源領域實施新一輪制裁,目標包括俄大型石油天然氣生産企業、用於出口的油氣生産項目,以及能源領域高級官員、企業高管等。
其中就包括俄羅斯兩家最大的能源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蘇爾古特石油天然氣公司,以及183艘油輪。
△路透社:美國對俄羅斯石油實施迄今為止最嚴厲的制裁
此外,美國還宣佈對塞爾維亞石油公司實施制裁,稱該公司與俄羅斯兩家石油天然氣公司有關聯。
對此,匈牙利石油協會秘書長格拉德警告説,美國的新制裁將對中歐國家能源安全構成嚴峻挑戰。
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特別提到,鋻於塞爾維亞在歐洲中部地區原油供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塞爾維亞石油公司被美國政府納入制裁名單將導致油價上漲,從而威脅到中歐國家的能源供應,“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痛苦和困難”。
△匈牙利新聞網報道截圖
制裁措施給中歐國家能源供應及安全帶來的衝擊,顯然不在美國的考慮之中,當然也更不在其關心之列。
白宮官員稱,這些制裁是迄今為止針對俄羅斯能源部門最為嚴厲的措施,目的就是切斷俄羅斯的“主要戰爭資金來源”。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其歐洲盟友利益還是全球能源市場的穩定,乃至美國民眾自身的利益,都是可以為之付出的代價。
拜登10日在就制裁措施回答記者提問時,就竭力淡化制裁對油價上漲的助推作用。
記者:“您今天做出了制裁俄羅斯的決定,擔心這個決定可能會導致汽油價格上漲嗎?”
拜登:“現在實施制裁是因為它們將對俄羅斯經濟增長産生深遠影響……汽油價格或許會每加侖上漲3到4美分,但是還有什麼辦法(比制裁)能對俄羅斯産生更深遠的影響呢?”
△白宮官網截圖
儘管許多美國媒體用“前所未有”“最嚴厲”甚至“決定性一擊”等字眼來形容拜登政府此次制裁的力度,但英國“棱鏡”風險顧問公司合夥人兼分析主管本傑明·戈德溫指出,以往經驗已證明,此類制裁無法阻止俄羅斯對外出口能源。
“在2022年底,美西方曾為限制俄羅斯石油出口出臺了設定價格上限等很多措施,致使俄方在2023年初蒙受了一些損失,但是後者很快就通過建立‘影子船隊’等顛覆制裁的方式降低了損失。”
△本傑明·戈德溫接受法國24小時電視臺採訪
“歐洲天然氣進口的主導權來自美國”
此次拜登政府出臺對俄制裁新措施的時機選擇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鋻於候任總統特朗普在援助烏克蘭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而且此前承諾在重返白宮後將迅速採取行動結束俄烏衝突,有分析認為拜登此舉意在為特朗普上任後可能推動放鬆對俄制裁設置障礙。
對此,本傑明·戈德溫表達了相似觀點。不過他同時認為,為了迫使俄羅斯坐到談判桌前,特朗普可能也會採取制裁手段,或者至少會威脅要進行額外的制裁。
事實上,特朗普任命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沃爾茨此前已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説過,美國應該“利用經濟杠桿”打擊俄羅斯的“非法石油銷售”,借此把俄羅斯帶到談判桌前。
△美聯社報道截圖
拜登政府新一輪對俄制裁措施能否收到預想中的效果還有待觀察,但其已經導致國際市場原油供應趨於緊張。
拜登10日宣佈新制裁決定後,布倫特原油價格在10日(當周最後一個交易日)和13日(接下來一週的首個交易日)接連大幅上漲。13日收盤報每桶81.01美元,漲幅超過5%,達到去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報道截圖
國際能源署(IEA)15日也稱,對俄新制裁“可能影響石油供應動向”,在石油期貨市場加大買方壓力。
△路透社報道截圖
但這對於美國石油生産商來説並非壞消息。
一方面,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産國,其石油及其産品出口收入會隨著國際油價上漲而增長;另一方面,限制俄羅斯能源出口會使部分原本依賴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和地區轉而從美國等地進口石油或天然氣,從而進一步增加美國在全球能源市場的份額。
美國在俄烏衝突爆發後一躍成為歐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供應方就是例證。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歐洲從美國進口的LNG已佔到美國LNG出口總量的55%。
△“歐洲動態”新聞網報道截圖
匈牙利極光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霍洛道·阿提拉曾直言,美國才是歐洲能源危機的真正獲益者。
“過去,俄羅斯在歐洲天然氣市場處於絕對優勢地位,提供了歐洲40%以上的天然氣進口量。但如今,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的進口總量中已不足5%。現在看來,歐洲天然氣進口的主導權來自美國。”
△霍洛道·阿提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