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新春走基層丨“隧道探險家”出海記
2025-01-24 19:27:59來源:人民網編輯:韓基韜

  農曆北方小年,走進鄭州中鐵裝備專用設備生産車間,一台三隻手臂的“變形金剛”吸引了記者注意。

  “這個大傢夥是幹啥的?”

  “這是最新款的鑿岩機器人!打孔是把好手,它一個能頂20個人呢。”迎面走來的李榮鑫説道。身為專用設備研究院的工程師,這台機器人就是他的團隊設計的。

新春走基層丨“隧道探險家”出海記

  生産車間裏,工作人員在生産線上穿梭忙碌,多臺專用設備正在緊張總裝中。人民網 宋芳鑫攝

  來到辦公室,李榮鑫對著電腦螢幕上的三維模型,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他的“寶貝”:作業高度可達13米,經過4代技術升級,已經可以遠程無人化操作。辦公室內,還有不少工程師對著相似的螢幕忙碌著。“這批設備年後要出口歐洲,這幾天都在加班加點。”

  一陣電話鈴聲突然響起。簡單交流後,李榮鑫戴上安全帽快速走向百米外的試驗場。

  一次鑿岩測試剛剛完成。“李工,設備打孔的壓力參數不準確,需要再調整。”工作人員反饋。實地查看、溝通後,李榮鑫馬不停蹄回到辦公室調整,“我們要根據鑽孔的岩石情況匹配最佳參數,所以需要反復測試調整。”

新春走基層丨“隧道探險家”出海記

  試驗場上,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鑿岩測試。實習生魏婧和攝

  這些設備就像隧道探險家,為了讓它們更“聰明”更安全,每一台設備出廠前,李榮鑫和同事們要做上百次這樣的測試。

  精益求精是為了更強的國際競爭力。作為中國隧道專用設備産業的領航者,2021年,中鐵裝備設備公司13台設備出口秘魯,開啟了隧道專用設備的出海之路。此後三年,出口額逐年增長。2024年,專用設備出口額同比增長90%。

  “外國客戶用了都豎大拇指,不少訂單不請自來。”中鐵裝備設備公司國際部副部長陰鴻亮説,設備“出海”,技術是核心競爭力。公司自主研發的雙機互聯互控系統,可以實現兩台設備同時作業、一個人操控,世界領先。

新春走基層丨“隧道探險家”出海記

  工作人員遠程操作鑿岩機器人。(資料圖) 王晟宇攝

  “品質好,價格還便宜,自然有競爭力。”陰鴻亮説,隨著零部件的國産化,整體價格也被他們“打下來”。比如懸臂掘進機上的截齒,國産化後價格至少降低了40%。

  生産車間裏,一輛“房車”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力,李榮鑫笑著説:“這可不是房車,這是智慧設備的‘大腦’,可以實現遠程無人化作業,設備在洞裏,人在洞外就能操作。”

  車間裏的智慧化綜合管控平臺大螢幕上,百餘臺設備的運行狀況一目了然。“無論設備走到哪,只要有網絡,都能掌握它的運行狀況。”李榮鑫説,這也為設備的研究和升級換代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新春走基層丨“隧道探險家”出海記

  李榮鑫在查看推進梁裝配間隙,確保準確無誤。人民網 宋芳鑫攝

  製造業是興國之器,智慧製造呼喚“新工匠”。李榮鑫團隊的研發人員平均年齡僅32歲,有的剛畢業就進入研發團隊。入職8年,李榮鑫也從一名“新人”成了多名“新人”的師傅。

  別看隊伍年輕,實力卻不容小覷。2023年到2024年,他們研發的專用設備連續兩年榮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前幾天,又剛剛掛牌為河南省隧道礦山掘進支護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夜幕降臨,李榮鑫再次從試驗場回到辦公室,繼續調整設計參數。

  “快過年了,有什麼新年願望嗎?”記者問。“能看著這些設備跨越山海,順利走出國門,就是我現在最大的願望了。”李榮鑫笑著説。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