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就職以來,美國針對墨西哥、哥倫比亞等拉美國家加徵關稅的舉措一直備受關注。當地時間2月1日,美國政府正式宣佈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25%關稅,此舉引發了美國國內外輿論的廣泛批評。隨後,墨西哥總統辛鮑姆表示墨將採取反制措施,她表示已經指示墨西哥經濟部長埃布拉德啟用墨西哥政府此前準備的“B計劃”,向美國輸墨産品加徵關稅。
分析人士對總臺記者表示,美國對拉美一些國家揮舞關稅大棒,不僅對自身不利,也破壞了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規則。為應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拉美國家已未雨綢繆,積極推動貿易對象多元化。
美國揮舞關稅大棒 拉美多國作出回應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關稅令,決定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25%關稅。
自今年1月以來,美國已多次使用關稅大棒威脅包括哥倫比亞、墨西哥在內的拉美國家。分析指出,美國揮舞關稅大棒,不僅是出於經貿層面考慮,還試圖以此迫使其他國家在控制移民、打擊毒品犯罪等方面作出妥協。
2月1日起,美國正式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25%的關稅。與此同時,為迫使哥倫比亞政府在接收本國移民等問題上作出讓步,美國政府在1月底採取了一系列報復性措施,包括對所有進入美國的哥倫比亞産品徵收25%關稅,並對哥倫比亞政府官員及其盟友實施旅行禁令及取消其簽證。1月26日,美國白宮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於哥倫比亞同意接收被遣返的本國移民,美國政府將暫停執行此前提出的對哥倫比亞加徵關稅等報復性措施。
事實上,特朗普為解決本國南部邊境的移民問題,在其第一個任期內也曾使用加徵關稅、取消援助等措施,脅迫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等中美洲國家。目前,這些國家正面臨類似的擔憂。
針對近期美國揮舞關稅大棒的做法,拉美多國表達了明確反對。墨西哥政府表示,美國徵收25%關稅的做法違背了《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又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2.0),將導致這一協定陷入“停滯狀態”,甚至可能迫使三方重新談判。
墨西哥總統辛鮑姆表示,墨西哥將本著尊重主權和捍衛本國人民尊嚴的原則,與美國展開平等協商,冷靜務實地採取應對策略。“墨西哥已準備了方案A、方案B和方案C,一切將取決於美國如何作出決定。”
墨經濟部長埃布拉德則表示,如果加徵關稅得以實施,美國消費者將在所有領域面臨更高的物價,數百萬家庭將受到波及,美國主要車企也將受到影響。
巴西總統盧拉日前表示,美國必須尊重拉美國家的主權。如果美國針對巴西産品徵收關稅,巴西將採取對等報復措施。
△墨西哥總統宣佈將對美國加徵報復性關稅。
加徵關稅“對美國自身和全球經濟都不利”
美國政府針對哥倫比亞、墨西哥等國進行關稅脅迫的做法,引發美國媒體和國際輿論的批評。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日前發文稱,如果加徵關稅的計劃得以實施,美國消費者將為從牛油果到汽車等所有産品支付更多費用。儘管特朗普認為關稅由外國政府承擔,但實際上關稅由美國公司向聯邦政府支付,最終這些費用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
文章援引經濟專家觀點指出,美國政府針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25%的關稅,可能導致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實際GDP分別損失3.6%和2%,而美國自身的實際GDP也可能損失0.3%。
英國《衛報》發文稱,特朗普政府推出的關稅政策對美國和全世界而言都是壞消息。文章表示,儘管特朗普團隊聲稱加徵關稅有利於美國經濟,但經濟學界普遍認為,關稅政策將加劇美國通脹、減緩經濟增長、損害勞工階層利益,並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後果。文章還指出,美國加徵關稅、市場對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性關稅的預期,以及由此可能引發的貿易戰擔憂,可能會迫使國際投資者削減投資規模,進而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墨西哥經濟教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雷納托·巴爾德拉馬對總臺記者表示,美國揮舞關稅大棒將對墨西哥經濟造成嚴重危機,可能導致貨幣貶值、貿易赤字增加,進而擴大經常賬戶赤字。儘管墨西哥政府提出了發展本國工業的政策,並迫切尋求美國之外的替代市場,但這些措施短期內難以抵消失去美國市場可能帶來的嚴重影響。
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國際關係學者馬科斯·皮雷斯對總臺記者表示,美國政府不僅對北美地區的貿易夥伴施加關稅壓力,還對其他拉美國家甚至歐盟發出關稅制裁威脅,這些都是強硬的單邊主義做法,缺乏合作精神,對全球經濟信任基礎具有極大的破壞性。皮雷斯指出,對於像墨西哥這樣80%出口依賴美國市場的國家來説,壓力巨大,墨西哥不得不通過談判以避免受到過大的關稅衝擊。
瑞士亞洲商會主席烏爾斯·盧斯滕博格對總臺記者表示,美國曾是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領導者和受益者,自由貿易不僅幫助美國銷售産品,還鞏固了美元作為全球通用貨幣的地位,使其得以分散不斷增長的債務風險。但從某個時期開始,“美國似乎對自由貿易失去興趣,並逐步輕視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盧斯滕博格認為,近期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關稅,目的是迫使全球自由貿易服從於美國意志。
巴西弗魯米嫩塞聯邦大學國際關係學者維特利烏斯·布魯斯托林對總臺記者表示,在美國推動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包括墨西哥、巴西在內的拉美國家正努力融入全球貿易體系,尋求更多貿易夥伴,這對維護全球貿易多邊體系具有積極意義。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任何國家都沒有好處,從中長期看,對美國也不利。
△美墨邊境的貨物運輸
拉美國家積極推動貿易對象多元化
作為美國眼中的“後院”,拉美地區在經貿上與美國一直保持緊密聯繫。其中,美國是墨西哥、哥倫比亞、多米尼加、厄瓜多爾、危地馬拉等國的第一大貿易對象,是智利、巴西等國的第二大貿易對象。
近期在美國威脅使用關稅大棒的情況下,一些拉美國家已未雨綢繆,積極推動貿易對象多元化,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去年12月6日,談判持續長達25年的南方共同市場(南共市)-歐盟自由貿易協定文本正式敲定。在烏拉圭舉行的南共市領導人峰會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這將是一個雙贏的決定。儘管國際上掀起了一股孤立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強勁逆風”,但南共市-歐盟自貿協定的簽署是對這一趨勢的有力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峰會上,中美洲國家巴拿馬以聯繫國身份加入南共市,以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今年1月17日,墨西哥與歐盟宣佈達成修訂後的自貿協定。雙方之間大多數商品貿易往來將被免除關稅,部分商品則設置徵稅上限。歐盟和墨西哥現存的貿易協定簽訂於2000年,但僅涵蓋工業産品領域。雙方原計劃在2020年對現有協議進行修訂,但因分歧未能達成一致。新修訂的協定將服務業和農産品納入其中。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婭·卡拉表示,“歐盟和墨西哥升級自貿協議表明,雙方可以團結起來,致力於構建更自由的貿易格局和更開放的全球經濟”。
今年2月1日,智利與歐盟之間的《臨時貿易協議》(作為2023年12月簽署的《智利-歐盟高級框架協議》的一部分)正式生效。這一協議有望進一步強化雙方之間的貿易與投資關係,確保歐盟從智利獲得清潔能源和關鍵原材料的同時,將歐盟對智利的出口增加45億歐元。對智利而言,這一協議的生效有助於簡化農産品出口程式,並吸引更多來自歐盟的投資。
阿根廷阿中研究中心主任帕特裏西奧·朱斯托對總臺記者表示,近期美國政府針對哥倫比亞、墨西哥等國的關稅政策,將迫使拉美國家推行貿易多元化策略。這意味著亞洲主要經濟體以及歐盟的重要性將上升,拉美區域內貿易也將更加活躍。例如,對阿根廷來説,智利是與美國並列的第四大貿易夥伴。朱斯托認為,未來拉美國家貿易對象多元化的趨勢將進一步深化,這不僅體現在貿易上,也體現在投資領域。
△南共市與歐盟的合作加速
美國保護主義加速拉美貿易多元化趨勢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政府針對墨西哥等拉美國家加徵關稅,只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趨勢的一個序曲。拉美國家追求貿易對象多元化將面臨一些執行層面的困難,例如南共市與歐盟自貿協定仍需獲得歐盟各國批准,拉美國家自身經濟結構單一、製造業發展不足等問題也將制約其多元化戰略的實際效果。
盧斯滕博格對總臺記者表示,在當前背景下,拉丁美洲尋求其他選擇是必然的,但對拉美來説,美國以外的貿易對象主要是歐洲和亞洲。如果拉美國家希望實現貿易對象多元化,就必須與這兩個地區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因此,推動雙邊或區域性貿易協定是一種有效途徑。
巴爾德拉馬表示,在拉美國家中,智利的貿易多元化較為成功,其出口市場在亞洲、歐洲、南美和北美之間保持整體均衡。因此,像墨西哥這樣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國家可效倣智利的出口模式。同時,拉美國家也需要認識到,未來四年美國將繼續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因此需要與全球南方國家展開闔作與對話,尤其是加強與中國等金磚國家的關係。
皮雷斯認為,美國保護主義的盛行對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構成了巨大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擴大自由貿易協議規模是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關鍵措施。南共市與歐盟拖延20多年的自貿協定談判得以迅速完成,目的之一在於向美國發出明確信號:保護主義並非未來方向,全球化才是。他還表示,除了強化與歐洲的聯繫,一些拉美國家正逐漸加強與亞洲主要經濟體的貿易關係。如果美國繼續推行保護主義政策,這一趨勢只會加速。(總臺記者 雷湘平 報道員 馬中南 吳芊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