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聯播+|謀“糧”策 習近平要求做活這篇文章
2025-02-09 20:51:3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楊磊

  倉廩實,天下安。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的政治責任。”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吉林省長春市,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彙報。

  在聽取彙報後,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要求吉林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積極發展生態養殖,加強農産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做足做活‘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文章,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總書記的要求切中肯綮,如何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頭尾”呼應至關重要。

  “糧頭食尾”指糧食種植在源頭,農産品加工在尾端,著重解決農産品從種植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問題。‌立足“糧頭食尾”,聚焦産業鏈全方位發展,才能實現農産品産銷一體化、價值最大化。

  作為中國“糧食版圖”上的“排頭兵”,吉林省以佔全國2%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國6%的糧食産量,糧食商品率超90%、調出率超50%。

  2024年1月25日,在吉林省公主嶺市的一家公司車間,工人查看玉米麵條生産情況。

  這片黑土地,物産豐饒,農耕不輟。近年來,吉林省深耕打造“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等農業品牌。在“吉林鮮食玉米”品牌旗下,先後涌現出一批産業化龍頭企業,産值由2018年的8.6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44.4億元。

  從糧食到食品,讓二産帶動一産,不僅解決了銷路問題,也延長了産業鏈,提升了糧食附加值。

  吉林省探索糧食産業鏈全方位發展的實踐,正是全國多地破題“糧頭食尾”,延伸糧食産業鏈的生動縮影。

  畜牧業是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畜頭肉尾”指加強畜牧養殖與肉類加工一體化建設。聚焦“畜頭肉尾”,對農畜産品進行深加工,有利於全産業鏈協同發展,全面提升産品價值鏈條。

  為做好“畜頭肉尾”增值大文章,吉林省畜牧系統以三産深度融合為引擎,通過創新養殖模式、提升屠宰加工能力、拓寬市場行銷渠道等一系列措施,推動肉牛養殖業的規模化、産業化、標準化發展,促進了屠宰加工業提質增效,實現了肉牛産業從牧場到餐桌的全鏈條升級。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吉天然肉牛養殖扶貧基地。該基地通過精細化分區,實現了肉牛養殖産業區域化佈局、集約化生産、規模化經營及科學化管理。

  “畜”勢待發謀發展。截至2024年11月末,吉林省共培育肉牛百億級企業1家、億級企業2家,研發生産熟食、預製菜等4大品類730個産品。目前,吉林省玉米水稻、生豬、肉牛肉羊産業集群産值超千億元,建成“十大産業集群”省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709戶,全産業鏈增值增效水準不斷提升

  農産品加工是農業産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農頭工尾”顧名思義就是農業在前頭,工業在末端。抓好“農頭工尾”,提升農産品附加值,才能厚植農業優勢。

  “農業不加工,等於一場空;農業不成鏈,到頭不賺錢。”傳統農産品通過精深加工,能大幅提升附加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因此,農産品加工業既是構建農業産業鏈、推進農村三産融合發展的核心,也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

  2023年9月7日,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總書記明確提出,協同推進農産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此次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總書記再次要求“積極發展生態養殖,加強農産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

  吉林省鹿産品生産車間。

  以吉林省長春市為例,為推進農産品加工業快速發展,該市成立了農産品加工業專班,開展包保領導企業踏查遍訪工作,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據統計,2023年,長春市規上農産品加工業企業産值已達704.1億元,同比增加7.2%。

  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實現“頭尾”呼應,已成為我國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2024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踐行大食物觀 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專門部署“全鏈打造,深度開發”,要求延伸食物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提升産供儲加銷全産業鏈韌性和彈性,推動農業産業做大做強。

  “頭尾”一同下真功夫,既做足“頭部”農産品特色化增值空間,又做好“尾部”精深加工大文章,才能把農産品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豐富國家的“糧倉肉庫”、百姓的“中央廚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