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佈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徵收25%關稅。他當天還表示,相關要求“沒有例外和豁免”。路透社評論稱,美方這麼做可能會增加在多個領域同時開打貿易戰的風險。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是美國進口鋼鐵的前三大來源國。同時,加拿大還是美國鋁的主要供應國。當前,美國使用的約1/4鋼鐵和半數鋁要靠進口。面對美國的貿易威脅,加拿大此前已經多次表態“準備好了報復手段”。羅蘭貝格國際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發佈的數據顯示,歐洲出口的鋼鐵約有25%進入美國。在美方發佈徵收關稅消息後,法國外交部長巴羅表示,歐盟將就美國對其加徵的任何關稅進行反制,“毫不猶豫地捍衛自身利益”。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也發表聲明説,歐洲將以“團結和堅定的方式”對單邊貿易限制措施作出反應。
這樣的場面,世界並不陌生。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美方曾對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對鋁徵收10%的關稅。對此,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採取了反制措施。特朗普政府後來給予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幾個貿易夥伴免稅配額。拜登政府在此基礎上將這些配額擴大至英國、日本和歐盟。
2022年12月,世界貿易組織曾發佈專家組報告,裁定2018年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産品加徵關稅的措施違反世貿組織相關規定。這一次,美國再掀鋼鋁“全球貿易戰”,顯然無視世貿組織裁決,嚴重破壞國際貿易秩序,再顯霸淩霸道本質。
在特朗普的經濟願景中,關稅是推動製造業回流、保護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核心手段。然而,回溯過往事實,美方恐難如願。
先看製造業的目標。美方聲稱,對輸美鋼鋁産品加徵關稅是為了“幫助”美國鋼鋁製造商。這顯然使錯了力。以美國鋼鐵行業為例,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沒有一家美國公司躋身全球十大鋼鐵生産商之列,百年鋼企美國鋼鐵公司更因持續虧損不得不宣佈出售。這背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經濟結構“脫實向虛”,經濟重心逐漸向服務業和高科技産業傾斜,鋼鐵行業的地位逐漸下降。加上美國鋼鐵行業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未能有效提升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導致競爭力下降。
面對這樣的局面,人們不禁要問:加徵關稅能解決美國經濟結構性弊端嗎?能帶來美國鋼鐵技術的進步嗎?答案不言自明。
再看就業。在2018年上一輪貿易戰期間,美國對進口鋼鐵徵收25%關稅,結果美國鋼鐵行業就業人數反倒從當年的8.4萬人下降到2020年的8萬人。約翰迪爾等美國農機製造商還因進口鋼鐵原料成本上升而取消部分擴張計劃,減少潛在就業崗位。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監管與市場中心主任桑賈伊·帕特奈克近期的研究發現,關稅可能保護了美國鋼鐵行業的部分就業機會,但任何使用美國鋼鐵的企業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價格,而且往往不得不減少産量,導致可能無法雇用那麼多員工。
從産業鏈角度而言,美方再掀鋼鋁“全球貿易戰”,會對美國乃至全球供應鏈造成重大干擾,所謂讓美國“富裕”的願望也恐將打水漂。2018年時,通用、福特等美國汽車巨頭均被迫下調了盈利預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對進口鋼鋁徵收關稅導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可以預見,這一次,美國的下游用鋼企業以及消費者還會蒙受重大損失。國際知名投行高盛11日分析稱,預計美國國內鋼材價格將上漲,以反映對進口産品徵收25%關稅的全部影響。
很多人關心,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會因美方此次徵收鋼鋁關稅受到什麼影響?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美方就宣佈對中國輸美鋼鋁徵收25%的關稅,但影響有限。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鋼鐵出口總量中,對美直接出口僅佔0.8%。由於遭受高額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中國對美出口鋁材也不多。2023年的對美出口,只佔中國鋁材出口總量的約4.6%。相比之下,中國對美鋁製品出口在出口總量中佔比超過10%,受影響可能會大一些。但業內人士指出,美國政府向進口商徵稅,這些稅負最終是由美國消費者承擔。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表示,美國在多個領域加徵關稅,“將會引起美國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美聯社也在報道中指出,“特朗普的關稅與他控制通脹的承諾背道而馳”,最後埋單的還是美國老百姓。
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這是一再被事實證明的道理。美方應當好好聽聽貿易夥伴們的聲音,真正關照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回到經濟良性競爭的軌道上來。畢竟,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只有“傷害”,沒有“保護”。(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