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如何用好人工智能“雙刃劍”?這次全球峰會值得關注
2025-02-12 21:12:1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磊

  放眼世界,時下最熱門、最前沿的話題,非人工智能莫屬。

  上個月,來自中國初創企業的DeepSeek-R1大模型一經亮相便驚艷業界,並在華爾街市場激起巨大風浪。連日來,各國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的佈局不斷加碼——美國高調宣佈了“星際之門”計劃,法國與歐盟也相繼宣佈,將投入千億歐元以上鉅資扶持人工智能産業發展。

  在此背景下,日前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人工智能行動峰會吸引了全球目光。30多國領導人或高級別代表以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參會。兩天時間裏,他們商討人工智能服務於各領域的解決方案,探討建立有韌性和開放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共話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法國、中國、印度等61個簽署方共同發佈了《關於發展包容、可持續的人工智能造福人類與地球的聲明》,承諾將以“開放、包容、道德”的方式開發這項技術。

  自上世紀50年代面世以來,人工智能從未像今天這樣站在人類科技進步的風口浪尖。在技術樂觀主義者眼中,它正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科技變革,孕育著巨大商機和戰略價值,將顛覆和重塑世界。但同時,擔憂之聲也在上升。“深度偽造”技術助長了虛假信息氾濫;演算法偏見、邏輯漏洞等可能造成嚴重安全事故和經濟損失;人工智能軍事化正在顛覆傳統戰爭形態,並可能成為地緣政治競賽工具……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有人工智能“教父”之稱的傑弗裏·辛頓,就對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失控心存憂慮。《福布斯》雜誌甚至預測,2025年可能發生世界上第一起人工智能安全事件。

  那麼,國際社會如何共抓機遇、共克挑戰?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至關重要。本次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代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在致辭中表示,中方以高度負責態度參與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歡迎各方來華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有外媒評價説,中方派出高級別代表團參會,表明瞭北京對加強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推動制定相關規範標準的積極意願。

  作為人工智能技術新興大國,中國是最早呼籲重視人工智能發展、加強全球治理的國家之一。202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強調發展人工智能應堅持以人為本、智慧向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標準規範,加強面向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合作與援助等。

  2024年7月,中國提出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在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上獲得通過。這是聯合國首份關於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的決議。同年11月,習主席在G20里約熱內盧峰會上強調,要加強人工智能國際治理和合作,確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類,避免其成為“富國和富人的遊戲”。

  此外,中國還與法國發表了涉及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中美圍繞人工智能治理進行了坦誠和建設性對話,在聯合國大會相互聯署各自關於人工智能的決議。這些都展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

  科學無國界。回溯人類發展史,每一次科學探索和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都離不開國際交流合作。然而,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出現了一個消極苗頭——一些西方大國試圖把人工智能當作維護霸權的工具,從管制人工智能相關晶片出口,到封殺禁用他國先進大模型産品,再到拒簽巴黎人工智能行動峰會聲明,這些做法與科技創新精神背道而馳,不利於世界科技發展,也必然會阻礙自身進步。

  相比之下,中國政府主張科技普惠發展、願與世界分享經驗,中國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採取開源模式。這順應了時代潮流。《巴基斯坦觀察家報》日前評價説,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經濟中,中國已成為一個強大的參與者,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豐厚的財富,幫助它們跟上全球技術進步的步伐。

  無論人類有沒有做好準備,人工智能科技浪潮已洶湧而來。它是一柄“雙刃劍”,既可能成為改進社會治理、維護國際安全的力量,也可能成為威脅公平正義、危及和平穩定的源頭。如何用好這柄“雙刃劍”?這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中方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為回答這一課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值得世界傾聽、思考並呼應。

  (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