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美方限制與中國“雙向投資”斷了誰的路?
2025-02-23 19:58:5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當地時間21日,美國白宮網站發佈“美國第一”投資政策備忘錄,宣佈將調整美國投資政策。細看這份政策,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要給中美之間的雙向投資劃定“禁區”,進一步加碼設限。

  比如,備忘錄聲稱將阻止與中國相關的個人“收購美國關鍵企業和資産”,限制“對美國技術、關鍵基礎設施、農業、能源等戰略部門投資”,同時“考慮對美國向中國的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相關領域投資實施新的或擴大的限制”。不難看出,這一做法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具有歧視性,是典型的非市場做法,嚴重影響兩國企業正常經貿合作。中方已明確表示將密切關注美方動向,並採取必要手段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回顧過去幾年,美方持續以所謂“國家安全”等為由,出臺針對中國的投資審查、出口管制等措施,試圖削弱中國經濟影響力、特別是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能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對《國際銳評》分析説,特朗普第一任期對華經貿打壓尚屬“試探性”推進,而他再度執政後表現為“快節奏”落地。從宣佈對華加徵關稅,到給雙向投資設限,美方正緊鑼密鼓地打出政策“組合拳”,不僅意在對華施壓和謀求交易,甚至要加快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脫鉤斷鏈”。

  那麼,美方限制“雙向投資”斷的是誰的路?觀察人士指出,美方的做法違背了國際投資貿易規則與市場經濟規律,毀掉的是自身形象與信譽,傷害的是自身利益和美企機遇,可謂損人害己。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自詡實行最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體制,但這些年的實際做法不斷“開倒車”。在美國整體經濟政策趨向保守化的背景下,美國一些政客面對外部市場競爭感到焦慮,頻繁採用不正當手段,以所謂“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為幌子,對國家間正常的投資、並購和交易活動人為干預設限。

  以限制赴美投資為例,美方相關舉措不光針對中國,同樣瞄準盟友。前不久,美方就百般阻撓日本制鐵公司收購美國鋼鐵公司,最終導致計劃流産。面對説一套做一套、信譽“塌房”的美國,任何外來投資恐怕都會掂量掂量。

  美國領導人的執政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其中重要的經濟思路是吸引外來投資,進而為美國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如今限制“雙向投資”,顯然與這一目標背道而馳。這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企業競爭力持續增強,它們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赴美投資,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行為。很多美國企業也願意接受中國投資,認為這有助於充實發展資本,收穫更多利潤和發展機遇。目前,7000多家中資企業在美投資興業,美國中國總商會中資會員企業對美投資超過1400億美元,拉動全美超過100萬個就業崗位。這充分説明,中美經貿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以所謂“國家安全”為藉口對中國投資説“不”,相當於將更多機遇拒之門外。

  再看對華投資的限制。美國某些政客以為,通過限制本國高技術企業赴華投資,就能遲滯中國發展步伐、阻遏中國高科技産業突破。但事實是:面對外部極限施壓,這些年中國科技創新步伐不斷“提速”。從晶片設計與製造能力不斷突破,到DeepSeek橫空出世,中國展現出強大的科技發展能力。相比之下,受美方限制性政策干擾,多家知名美企在華市場份額和利潤都受到影響。如果美方執意擴大對華投資限制,美企的財富空間勢必進一步被壓縮。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美方公佈限制投資政策的前兩天,中方發佈《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從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提高投資促進水準、增強開放平臺效能、加大服務保障力度等4個方面提出20項舉措,受到全球企業界的歡迎。美國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表示,“特斯拉更加堅定了深耕中國的決心”。中國美國商會最新調查顯示,近半數美企將中國列為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

  外界注意到,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近日應約同美國財政部部長舉行了視頻通話。雙方圍繞落實中美元首通話共識,就中美經濟領域重要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都認同中美經貿關係的重要性。市場規律的力量是強大的,中美企業合作的訴求是熱切的,互利共贏才是雙方最好的選擇。強行限制雙向投資、推動對華“脫鉤”,如同“朝自己腳上開槍”,美方須三思而行。(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