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新疆拾光|特克斯:人文交融的八卦名城
2025-02-25 11:16:4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一林

  特克斯縣位於新疆伊犁河谷南部,特克斯-昭蘇盆地東端,北依烏孫山,南接中天山,特克斯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縣城距伊寧市116千米,距烏魯木齊815千米,總面積835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7萬人,是由漢、哈薩克、維吾爾、蒙古、柯爾克孜、回、錫伯等31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大家庭。這裡以神奇的“八卦城”和壯美的“喀拉峻”而聞名於世。特克斯在蒙古語中意為“平原曠野、溪流縱橫”,哈薩克語意為“野羊谷”。這片土地見證了多民族的融合與發展,是中華文化一體多元格局的生動縮影。

  歷史淵源:千年古韻,絲路明珠

  特克斯的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西元前176年之前,這裡曾是塞種(塞克)人的活動區域。西漢時期,月氏人被匈奴擊敗後西遷至此,後被烏孫人驅逐。烏孫在此建立了著名的烏孫國,成為西域三十六城邦中最大的諸侯國。特克斯是烏孫國的核心區域,也是烏孫夏都所在地,境內有著名的烏孫山、烏孫古道等。漢武帝時期,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先後遠嫁烏孫王,促進了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奠定了特克斯作為文化交流前沿的地位。

  隋唐時期,特克斯州成為安西都護府的四大州之一,管轄伊犁河流域及巴爾喀什湖以西中亞廣大區域,進一步加強了與中原的聯繫。宋代,特克斯屬西遼。元代,特克斯成為蒙古西征的重要通道,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多元文化的交融在這裡進一步加深。明代,特克斯是蒙古衛拉特部的遊牧地。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叛亂後,特克斯歸伊犁將軍統轄。1878年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復伊犁。1880年曾紀澤談判收回特克斯河流域。光緒十四年(1888年),設立寧遠縣,特克斯歸屬寧遠縣。1930年特克斯設治局成立。1937年特克斯設治局升格為縣。新中國成立後,特克斯縣歸伊犁地區管轄,為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縣之一。

  八卦奇城:易經瑰寶,文化交融

  特克斯八卦城以其“建築正規、卦爻完整、規模宏大”而著稱,其規劃和建設深受《周易》文化影響,始於20世紀30年代。1937年,時任伊犁屯墾使的邱宗浚主持規劃設計;1939年,時任縣長班吉春指揮,用20頭牛拉犁,犁出了八卦城街道的雛形,同年10月22日,八卦城建成,縣政府機關及居民陸續從闊布(今齊勒烏澤克鎮闊布村,又名老縣城,管轄含昭蘇在內的區域)遷入新縣城,距今已近百年。

  八卦城的整體佈局以周文王姬昌“後天八卦”為藍本,城市中心為太極壇廣場(陰陽魚)。太極壇上仰觀天象,天人合一,四大神獸守護著像聚寶盆一樣的八卦城,前有朱雀喀拉峻山,後有玄武烏孫山,左有青龍達根別勒山,右有白虎阿騰套山。八條主街道分別命名為乾街、兌街、坤街、離街、巽街、震街、艮街、坎街,象徵八個方位。從中心向外依次建設四條環路,街道和環路的佈局呈現“八八六十四卦”特徵,被稱為“凝固的易經”。這種獨特的佈局不僅體現了《周易》的象數符號內涵,還蘊含了“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泰卦)的文化精神,成為研究易經文化的活樣本,吸引了眾多遊客和學者。

  民族融合:多元共生,文化傳承

  特克斯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從古代的華夏、秦人、塞克、烏孫、契丹、蒙古人,到現代的漢、哈薩克、維吾爾、柯爾克孜、回、蒙古、錫伯等,中華民族在這裡和睦相處,共同傳承和守護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八卦城的建設是多民族共同參與的結果,中原的易經文化、古老的烏孫文化、蒙古族、哈薩克族和柯爾克孜的遊牧文化、維吾爾族的建築藝術等在這裡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

  哈薩克族的阿肯阿依特斯、維吾爾族的麥西來甫、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蒙古族的江格爾、回族的花兒等,都是當地重要的文化活動。此外,春節、元宵節、那吾茹孜節、端午節、敖包節、中秋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傳統節日,比如正月十五的社火鬧元宵,成為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紐帶。

  八卦城太極壇是特克斯的地標性建築,展示了特克斯的歷史文化、城市建設等內容;八卦城易經文化園則以易經文化為主題,園內有八卦臺、大易碑廊,伏羲、文王、孔子“三聖”雕像、日月貞門等景點。此外,特克斯縣還通過舉辦文化活動,如“八卦城·周易國潮演藝”、“盛世華疆·八卦城之夜”,將歷史故事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生動地展現了特克斯的歷史文化,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文化遺産:瑰寶璀璨,文旅融合

  2007年,特克斯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開啟了古城全面保護與發展的新紀元,書寫著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新篇章。

  文物有“吉祥三寶”:古岩畫、古墓、草原石人。古岩畫分佈在特克斯河谷及草原上,以狼、山羊、狩獵等圖騰、生殖崇拜為主要內容。阿克塔斯洞窟內的赭紅色彩繪是新疆唯一的彩色岩畫,喀拉托海的黑岩畫反映了古代原始人的經濟生活、審美情趣和世界觀,具有極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

  特克斯縣擁有烏孫古墓群2000余座,是伊犁河谷最大最多的古墓地,曾出土寶劍、金璽、玉器等國寶級文物。特克斯縣被譽為“中國草原石人第一縣”,已發現98尊草原石人,造型豐富多樣,反映了草原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此外,還有博斯坦故城、蘇阿蘇古建築遺址等。特克斯縣文博院(博物館)館藏文物800余件套,涵蓋從舊石器時代到民國時期的歷史文物,館內有史前的海象和海貝化石、青銅時代的銅劍、銅刀、唐代石刻藏文、草原石人等珍貴文物。

  特克斯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多達270余項,其中不乏國家級非遺項目。如,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哈薩克族諺語》。阿肯阿依特斯是哈薩克族的傳統説唱藝術,通常在“天山文化旅遊季”等重大節日和慶典中表演。特克斯的木制器皿、銀器、馬具、服飾等精美絕倫,更有回族的羊排揪片子、柯爾克孜飲品“包紮”、紅花熏馬腸等特産美食,這些手工藝品和美食,無不體現出各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

  特克斯縣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包括世界自然遺産地喀拉峻國家5A級景區、阿克塔斯姑娘峰4A級景區、特克斯八卦城4A級景區,還有烏孫古道瓊庫什臺、雲端塞克草原等,以其壯美的草原風光和獨特的自然景觀吸引大量遊客。2017年特克斯縣獲得“中國園林縣城” ,2018年特克斯縣創建為全疆首個“中國天然氧吧”,2019年獲“避暑旅遊十強城市”。2023年、2024年連續上榜“中國最美縣域”。2024年,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八卦城獲“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聚集區”稱號。2025年特克斯縣入選第四屆“中國文化百強縣”。目前,旅遊業已成為特克斯縣的支柱産業,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如今,特克斯正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通過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讓這座絲路古城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特克斯的故事還在繼續,它將繼續見證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繁榮與發展。(新疆特克斯縣 劉敏)

標簽:新疆拾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