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7日,據英國首相府消息,在巴黎舉行的“意願聯盟”會議上,英國首相斯塔默和法國總統馬克龍聯合呼籲歐洲國家加強對烏克蘭的支持。然而,儘管英法等國在口頭上展現團結,歐洲內部在對烏政策上的分歧卻愈發明顯,跨大西洋的美國對烏克蘭的態度與歐洲存在更大的分歧。
在烏克蘭戰事膠著、英國經濟承壓、歐美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這個由志願國家組成的“意願聯盟”究竟能在烏克蘭問題上發揮多大作用?此外,黑海戰略通道近期成為熱點,黑海航道能否改變烏克蘭的地緣困境?請看總臺記者的觀察。
黑海通道成為歐美戰略新焦點
封鎖黑海 烏克蘭成了“陸鎖國”
總臺記者 陳林聰:黑海通道問題最近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此前,美俄烏三方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會談,重點討論“黑海通道”議題。“意願聯盟”20日在倫敦舉行的閉門會議上,過去一直專注于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英國首相斯塔默也轉向強調“海上和空中力量要發揮作用”。當地時間27日早上,英國首相在巴黎會見北約秘書長,雙方都認可美國在推動黑海停火協議方面的關鍵作用。外界分析認為,此次英法主導的“意願聯盟”巴黎峰會,黑海通道問題也將是關注的焦點之一。
總臺記者 陳林聰:打通黑海戰略通道已經成為歐美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戰略共識。而如何打破俄羅斯在黑海的封鎖,是烏克蘭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黑海是烏克蘭重要的經濟命脈,是出口糧食、能源及其他戰略物資的關鍵通道,失去黑海海上通道,烏克蘭實際上變成了一個“陸鎖國”,戰略腹地受到限制。
總臺記者 陳林聰:雖然,美俄烏利雅得會談就黑海航行安全達成一致,然而,俄羅斯已明確表態,在西方解除對俄制裁前,黑海停火協議不會生效。因此該協議是否能夠得到保障,需要進一步觀察。
烏克蘭的地緣戰略困境:國土三面圍困 戰略空間受限
總臺記者 陳林聰:烏克蘭當前的地緣困境非常嚴峻。東部頓巴斯地區大部分由俄軍控制,北部接壤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隨時面臨新的軍事壓力,南部克裏米亞更是俄羅斯重兵把守的戰略要地。而唯一可供海運的大型港口——敖德薩港,受俄羅斯封鎖,無法穩定進行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進出口。
總臺記者 陳林聰:烏克蘭的西部雖然與歐洲接壤,但除波蘭方向交通較為便利外,與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交界處均屬喀爾巴阡山脈地帶,山區交通不暢,難以替代黑海航運。如果黑海通道長期受阻,烏克蘭的經濟和能源供給將進一步受限。因此,打破俄羅斯對黑海的封鎖,成為烏克蘭擴展戰略腹地的關鍵。
分裂的歐洲 散裝的“意願聯盟”能發揮關鍵作用?
總臺記者 陳林聰:儘管“意願聯盟”名義上代表了歐洲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但歐洲內部意見分裂嚴重,可能導致行動難以形成合力。
首先,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此次“意願聯盟”會議上呼籲“歐洲承擔更多責任”,但具體措施仍顯模糊。
其次,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國家希望採取更強硬的對俄政策。然而,東歐國家的態度並未獲得歐盟的一致支持,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歐國家不願意提高軍費支出。
第三,英國首相在巴黎高調表態支持烏克蘭,但國內的財政現實卻讓這一承諾顯得力不從心。英已經將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從2%下調至1%,英國經濟疲軟的背景下,英國政府能否長期維持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仍然是個未知數。 儘管英國通過“意願聯盟”加強在歐洲的領導力,但英國脫歐後在歐盟內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在對烏政策上缺乏足夠的財政動力。
另一方面,“意願聯盟”實際的影響力受到多重因素制約,缺乏真正的決策權。英國首相斯塔默設想的歐洲維和部隊規模已從“三萬人”縮水到了“一萬人”多人。
“意願聯盟”更像是一個鬆散的政治平臺,就像它的名稱“意願”而非“強制”,難以成為烏克蘭戰局的決定性因素。未來,如果歐美之間不能在烏克蘭問題上達成一致,烏克蘭局勢應該難以突破。(總臺記者 陳林聰)